中药学人才培养的建立综述

时间:2022-10-15 02:07:06

中药学人才培养的建立综述

作者:史亚飞 袁玉梅 任金玲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

我国药学教育改革的必然需要进入21世纪,全球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伴随着生命科学的突飞猛进,我国的医药产业也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但我国仅是一个医药大国,还不是医药强国,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严重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药学高层次人才。以培养教学科研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要求。社会迫切需要能够结合实际工作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胜任药物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等各个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要满足社会对药学高层次人才的新需求,必须通过完善药学学位类型、逐步开展药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来实现[3]。我国中药行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中药学是我国传统瑰宝,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成为中国药学的开端。中医药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具优势、最有特色的行业,但是由于整体工程技术水平较低,削弱了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如今国际中药市场的80%-90%的份额被欧美日国家占有。与此同时,伴随社会发展和中药产业的快速增长,中药行业职业种类日渐增多和细化,行业对中药人才的需求已从单一走向复合,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中药学迫切需要培养出横跨药学、医学、生物技术、农学等跨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实现中药产业的技术性变革与拓展,让中药以崭新的面貌融入市场,造福人类。此外,在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中,中药走向世界适逢大好机遇,同样需要大量的推广、管理等应用型人才。综上所述,设置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不仅是与国际药学主流教育相衔接的客观需要,同时也适应国内外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中药学专门人才需求的迫切需要。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教育,有利于完善中药学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从这一高度理解中药学专业学位将有利于该学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发展。

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相继开展了药学、中药学专业学位设置的研究,如中国药科大学张永泽等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十一五”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研究课题的支持下开展了药学专业设置的前瞻性与可行性研究[4],为药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的最终设置奠定了理论基础。北京大学药学院提出借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设置临床药学专业学位,强调应重点培养学生临床用药实践技能,解决临床药学实际问题的能力[5];江西中医学院开展校企联合设置专业学位理论课程,双导师制共同制定培养计划的培养模式[6],均为中药学专业学位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必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从首批高校实际培养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尤为突出,值得关注。1.起步较晚,重视程度还不够虽然我国已确定了硕士生教育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转变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战略,但由于中药学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历史长于专业型人才,前者学生数量也远大于后者,因而社会对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认同度要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本校调研结果表明,20%的导师、管理干部不知道中药学专业学位;60%的导师、管理干部及学生不了解中药学专业学位的性质与内涵。座谈结果发现,部分导师和企业也表示了对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质量能否达到社会要求的忧虑;而学生中也存在因未被学术学位录取,不想放弃学习机会而调剂到专业学位的现象,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位知之甚少或并不感兴趣。2.缺乏特点,与学术学位区分度不高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由于有着不同的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因而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以及导师指导等诸多环节上应有显著的差异。例如,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应更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即使同一名称课程也因名同而实异,在内容上有所不同,在教学方法上更倾向于技能的培养与实际的操作。培养过程中导师则应根据专业学位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但调查发现,多数高校专业学位课程教学是与学术型研究生一起进行的,且还无专门的课程教材。此外,对于中药学专业学位论文的形式与内容多数导师与学生还存在着疑虑,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中药学专业学位的顺利开展。3.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培养模式有待不断完善由于多数院校主要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因而对于专业学位的设置标准、具体环节要求知之甚少,并且无成功经验借鉴,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模式的构建与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实践技能培养环节还未出台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影响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工作与质量的最大因素。此外,基地的建设与规范也是制约专业学位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生产、流通等领域缺乏教学设施的建设与规范较为突出。

完善举措

1.强化认识,逐步强化中药学专业学位教育重要地位成熟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需要培养单位、教师与各行业部门共同参与和努力。必须不断加大对中药学专业学位的研究、推广和宣传力度,使企业、学校、导师和学生都高度重视和热爱专业学位,才能更好地推进中药学专业学位教育工作。此外将中药学专业学位教育与相应行业的执业资格考试相衔接,使之成为执业资格考试之必需,也是引起公众重视认可的重要手段。目前,可以尝试将中药学专业学位教育与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相衔接,使药学专业学位成为执业药师的上岗学位,将大大促进药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分类指导,不断明晰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培养区分度中药学专业学位教育要凸显特色,必须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设置目标。依据中药学应用领域特点,在学科方向上可设置为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制剂分析与质量控制、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中药市场营销与管理、医院调剂与制剂等五个主要方向,基本涵盖中药产业及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针对专业学位知识结构特点,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依据研究方向不同,分类开设选修课。例如,制药工程与技术方向可设中药工业化制剂原理及技术、制药设备原理、中药药品设计与研发、GMP与技术改造等课程。中药检验与分析方向可设置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标准建立、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中药仪器分析专论等课程。医院调剂与制剂方向可设置中药临床研究管理、中药调剂学专论、中药临床循证评价、中药物流通论等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多运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努力提升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要大力开展专业学位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开发,编制相应的案例库,开发基于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实践操作程序,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考核机制方面,要不断减少对学生理论和知识的考核,更多增加对其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与评价。临床药学方面则更应注重临床实践和实习环节,美国Pharm.D的培养方式值得借鉴,包括长期连续药学服务实习、住院病人全程药学服务实习、分专业实习、调研或科研实习等都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积累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3.因材施教,以生产制药与临床用药技能培养为主构建学习内容围绕实践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可设置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三个主要环节。其中第二学期至第六学期为实践技能培养期,是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核心,主要进入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部门进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期间,第四学期至第六学期不脱产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第二阶段可分为专业方向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两个部分。最后一年应属于专项技能训练阶段,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并进行资料收集,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完成开题报告评议工作,并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第六学期完成论文,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与申请环节。调研结果表明,目前中药学企业急需的主要是药品生产流通的监控管理人才和临床用药指导的高层次药师人才。因此,在实践内容上,各院校应发挥本校特色与学术专业专长,培养不同规格、不同方向的应用型中药专业人才,这也应是我国允许各类学科院校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出发点。例如,药学与化学、制药工程等紧密结合,着力培养为从事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药品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和创业型人才;医药结合,着力培养能解决质量控制和安全合理用药等问题的执业药师型人才;药管结合,培养能够准确判别市场动态、科学经营管理企业的管理型人才。围绕以上类型构建培养模式,制定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与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强基地与技能实验室建设,将是有效保证并不断提高中药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上一篇:中药学教导现状及教育改革研究 下一篇:中药学人才培育的校企结合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