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步伐

时间:2022-10-15 01:58:37

加快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步伐

【摘要】 本文回顾总结了德化县“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指出了实施“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德化县新一轮电气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对德化县持续推进农村电气化事业,构筑现代化绿色瓷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德化 农村电气化 目标 对策

前言

德化县于1983年12月被列入全国100个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1989年通过达标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农村初级电气县。2001年,德化县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十五”期间全国建设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之一,2004年7月,比计划提前近2年在全省率先通过了达标验收,水电农村电气化和农村水电现代化走在全国的前列。德化县通过前两轮的农村电气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且总结出了一套林、电、瓷三者良性循环发展的典型经验。“十一五”期间,是德化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现代化绿色瓷都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建设小康型农村电气化,推动全县农村电气化事业再上新的台阶,是广大水利电力工作者乃至全县人民应予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回顾

1.建设情况

2000年,德化县按照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统一部署,以《中国水电农村电气化2001~2015发展纲要》、《中国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和德化县“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电力负荷增长预测等为依据,组织编写了《德化县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报告》及《实施方案》,成立了水电农村电气化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开展创建中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工作。2001年11月,德化县被国务院列为“十五”期间全国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县之一。德化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电源建设、电网建设、农网改造、电力体制改革、行业管理、发展电力负荷等方面,全方位地推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的创建工作。2002年,德化县组织编制了《德化县“十五”期间及2010年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规划》和《德化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试点项目计划》,并完成《德化县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编制与上报,加大以电代柴烧瓷和发展电饮户的力度,水电农村电气化与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作得到互动发展。经过努力,德化县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各项指标已超过部颁标准。2004年5月28日和7月13日,在全省率先通过省专家组的预验收和省验收组的正式验收,比规划提前近2年达标。

2.建设成就

一是电源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具有完全年调节性能、装机容量分别为4、1.2、2.2万kw的涌溪三级、东固和涌溪四级电站;采用最新自动化技术进行规划设计和设备选型,实现了对三个梯级水电站的远距离全方位监控。2001年以来,全县共建成农村小水电56处,新增装机9.539万kw,比基准年2000年的15.1万kw增长63%。截至2005年5月底全县电力装机达24.2万kw,其中水电21.8万kw,热电2.4万kw。现在建电站23座,装机4.9万kw,小水电装机容量位居全国各县、市(区)前列。

二是电网建设同步推进。全县水电站全部入网,现已建成以城关、西郊、赤水、李田4座110kv变电站,7座35kv变电站为骨干的电网,通过10kv线路辐射到全县各乡镇、村。县外以1回110kv线路联入泉州井山变电站,35kv线路与邻县永春、永泰相联。

三是用电水平显著提高。2004年全县总用电量4.54亿kwh,人均年用电量1489kwh,比基准年增长136%;其中生活总用电量5670万kwh,户均年生活用电量605kwh,比基准年增长26%。全县通电户率达100%;供电可靠率、晚高峰时段农村用电保证率均达96%以上;丰水期全县实行小水电代燃料的户数达1.95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24.16%。全县农村水电提供的电量达2.3亿kwh,100%为全县乡镇及以下农村提供用电。

四是农电管理不断加强。由县国有电力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统一经营国有发供电企业,实现了“厂网分开”;县发电企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管理、行业服务、行业自律和行业协调的作用;水电业安全生产工作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农村用电管理走向规范化,农村水电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五是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正常年份水电业纳税可达6000万元,已成为德化县第二支柱产业。电气化带动了工业化,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电能保证,2004年全县工业产值92.7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0.4%。电气化保护了生态环境,德化县从1986年全面推广“以电代柴烧瓷”以来,据不完全统计, 2004年,烧瓷用电10500万kwh,代柴量6360万kg,代煤量3210万kg,保护自然保护区面积25.7万亩,保护天然林面积81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4.7万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12亿kg,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1%,成为福建省重点林业县,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3.经验做法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为水电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将水电业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培育,县政府重点开发涌溪流域水力资源,并及时总结和推广开发水力资源的成功经验,在全县形成了开发水力资源、发展电力产业的共识。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德化县水电农村电气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由水利局长任办公室主任,为创建水电农村电气化县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2002年机构改革时,县政府将开发水资源、管理全县水利水电国有资产的职能继续赋予县水利局,不仅促进了水力资源的有序开发,而且加强了水利水电国有资产的监管。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快电源建设步伐。首先,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投入。以电气化建设和农网改造项目为重点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其次,发动群众集资办电。出台一系列集资办电优惠政策,调动群众办电的积极性,广泛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参股建设农村小水电,使民间资本成为水电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第三,电力部门与电站业主合资共建,筹资建设电网主网架。第四,积极争取银行贷款。2001―2004年,德化县共完成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投资4.6亿元,有近60%资金来自银行贷款。第五,吸引外来资金参股合资建设。吸引省水利投资公司等县外企业参股建设涌溪梯级电站,促进集约化经营。

三是切实抓好农网改造,加快电网建设进程。首先,抓好农村电网改造。投资7880万元全面完成了全县农网改造任务,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其次,加大现有网架的改造和变电站的扩容。建设110kv环网,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电网结构,提高了电网的输变电能力。第三,狠抓电网自动化建设,不断提高电网的输变电能力和科学调度水平。

四是积极探索电力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发供电企业管理水平。按照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成立了“德化县国有电力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全县国有电力企业,县电力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电力国投同样拥有“德化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40%股份;成立“德化县发电企业协会”,促进了水电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通过优化水利水电管理体制,有力地促进了德化县水电业和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

五是加强水力资源开发规划,大力推进农村电气化。首先,科学规划、开发水力资源。以溪、涌溪流域规划为重点,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全县所有河流进行了统一规划,并根据全县经济发展状况,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合理安排小水电的建设进程,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小水电建设的有序进行。在水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征收水资源费),同时,严格基建程序,规范工程管理,使全县水力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全县未出现“四无”水电站现象。其次,大力推进农村电气化。认真制定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并将规划纳入德化县“十五”计划之中。一方面,继续巩固以电代柴烧制陶瓷成果。加快窑炉技术改造,推广以电代柴烧制陶瓷,促进了陶瓷业的发展,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2004年全县工业用电3.26亿kwh,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另一方面,利用充足、廉价的电能发展矿业和化工业,2004年全县矿业总产值突破11.5亿元,投资2亿多元的隆泰化工有限公司年用电量达1亿kwh。

六是重视农村水电科技进步,农电企业技术现代化水平居全省领先。德化县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注重科技进步和现代化技术推广应用。涌溪梯级电站率先在全省农村水电站中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计算机远程监控,初步实现管理系统信息化,三座电站总装机7.4万kw的涌溪水电有限公司仅有员工60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对全县电网进行监视与控制,即实现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调“四遥”功能。其中4座110kv变电站均达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设计要求。德化县重视农村水电现代化建设,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也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七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电能质量。德化县在狠抓电源建设的过程中,针对全县具有相对独立的电网,且电网处于省网末端以及陶瓷、矿业、化工等重点产业的用电特点,注重水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水火互补,不断优化电能结构。全县现有电力装机24.2万kw,其中年调节水库电站4座7.8万kw,占总装机容量的32.2%,不完全年调节水库电站3座6.08万kw,占25%;热电厂1座2.4万kw,占9.9%;其余7.92万kw小水电90%有日调节性能。由于电能结构的不断优化,不仅为全县提供了优质、价廉的电能,而且每年可向缺电严重的泉州地区供电3亿kwh以上。

八是制定优惠政策,为电气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一方面,实行以电养电及集资办电政策。国有电力企业的利润优先用于发展水利水电和农村电气化事业。坚持“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水电开发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工程建设服务。水电设计单位对水利工程规划、勘测、设计及施工提供优惠服务;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电工程实行规范管理,严格基建程序,实行业主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股本金制度以及合同管理制,确保每项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实施“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必要性

1. 实施“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是巩固前两轮农村电气化建设成果的必然要求

1983年11月,总书记和时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同志来到德化,要求德化县开发水力资源、建设农村电气化,促进林、电、瓷三者良性循环发展,使德化成为全国农村电气化的动议之地。长期以来,德化人民没有辜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托,不仅成为全国首批农村初级电气化县,成为“中国小水电之乡”,而且于2004年在全省率先通过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的达标验收,水电农村电气化和农村水电现代化走在全国的前列。为此,在“十一五”期间,德化县必须总结和发扬前两轮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马不停蹄地继续加大农村小康型电气化建设力度,使农村电气化建设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

2. 实施“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是德化融入省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构筑现代化绿色瓷都的需要

当前,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的战略构想,德化县也绘制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现代化绿色瓷都的宏伟蓝图。“十一五”期间,正是这些重大战略举措大力实施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只有大力实施小康型电气化建设,才能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电气化的需求,才能更进一步通过电气化建设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

3.德化的农村电气化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必须通过新一轮电气化建设来提升其整体水平,以此推动水电现代化进程

德化县目前的电气化水平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将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现代化绿色瓷都的进程。因而,大力实施“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才不辜负30万德化人民的期望。

4.尚未开发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老电站技改以及电网改造提级有待于在新一轮电气化建设中实施

我县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达30.2万kw,目前已开发21.8万kw,在建水电站4.9万kw,尚有3.5万kw未动工开发。此外,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老电站,由于受技术水平和资金不足的限制,开发不尽合理,且机组老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急需组织技改增容。县电网也有待于改造提级,尤其是建设220kv变电站,打通220kv并入省电网的通道显得十分的迫切。实施新一轮电气化建设能为上述电源、电网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促进建设热潮的形成。

三“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目标要求及对策措施

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的治水方针,紧紧围绕德化县委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现代化绿色瓷都”的奋斗目标,坚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做好河流综合治理及流域开发规划,坚持群众集资办电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小水电开发和电网建设力度,全方位地推进小康型电气化建设进程,不断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原则,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三是科学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和实现水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是保证河流生态用水,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五是分散开发、就近供电、就近吸纳、联网运行;六是坚持“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原则,提高农村水电现代化水平。

3.目标要求

经济目标:根据德化县“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基准年(2005年,下同)国内生产总值67.85亿元,达标年为(2010年,下同)133.53亿元,年均递增14.5%;基准年工农业总产值118.85亿元,达标年为249.48亿元,年均递增16.0%;基准年县财政收入5.3534亿元,达标年为9.435亿元,年均递增12.0%;基准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60元,达标年为6847元,年均递增8.1%;2004年农村水电装机容量21.4万kw,达标年为28万kw(全县电力总装机达30万kw),年均递增4.6%;2004年水电年发电量3.44亿kwh(严重干旱年份),达标年为9亿kwh(全县发电量超10亿kwh),年递增17.4%;乡镇及农村用电量100%由小水电提供,农村水电站及电网现代化水平达52%,水电税利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2.06%。

社会目标:2010年全县乡镇通电率与户通电率均达100%;基准年人均年用电量1514kwh,达标年为2646kwh,年均递增11.8%;基准年户均年生活用电量626kwh,达标年为891kwh,年均递增7.32%;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20000多人,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生态目标:基本满足生态用水需求。基准年丰水期电炊户2.15万户,达标年为3.15万户,电炊户由26.1%提高到37.1%,基本巩固天然林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森林覆盖率达78.5%,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管理目标:水能资源开发严格按有关程序审批,依法管理,杜绝“四无”水电站;鼓励当地农民以各种形式参股建设小水电,出台小康型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地方优惠政策、措施和方法,以农村电气化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

4.建设重点

(1 )电源建设

技改增容:“十一五”期间,我县技改增容水电站共10座(含续建项目),装机容量3.179万kw,新增装机容量2.396万kw,总投资1.98亿元。

新建电站:“十一五”期间,计划新建电站19座(含续建项目),装机容量4.183万kw,计划总投资为2.80亿元。“十一五”期间,我县水电装机容量年均递增6.34%,水电年发电量年递增6.153%(以2005年为基准年,按规定仅计入本县拥有量)。

(2) 电网建设:

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随着电网负荷的发展及小水电的开发建设,规划2006年扩建赤水110kv变电站,扩建容量1×31.5mva,总容量为2×31.5 mva;2007年扩建浔中变电站二期工程,扩建容量为1×31.5 mva,最终规模为2×31.5 mva。同时随着城关以北开发区的建设,拟于2007年建设北郊110kv变电站一期工程,主变容量为1×40 mva,远期总规模为3×40 mva;2008年扩建南埕变电站二期工程,扩建容量为1×20 mva,总规模为2×20 mva。建设德化220kv变电站,近期容量180 mva,远期(2010年) 为2×180 mva以及配套输电线路;2009年将三班35kv变电站升压改造为110kv变电站,一期工程主变容量为1×31.5 mva,远期总规模为2×31.5 mva。

35千伏输变电工程:2006年,新建盖德变电站,主变容量1×5 mva。扩建三班变,主变容量1×5 mva。扩建水口变电站,主变容量1×5 mva,总容量2×5 mva;2007年,新建上涌变电站,主变容量1×5 mva。国宝变电站,主变容量1×4 mva。桂阳变电站,主变容量1×3.15 mva;2008年,新建杨梅变电站,主变容量1×5 mva。葛坑变电站,主变容量1×4 mva。扩建盖德变电站,主变容量1×5 mva;2009年新建汤头变电站,主变容量1×3.15 mva;2010年新建春美变电站,主变容量1×2.5 mva。

线路工程:2006年至2010年共架设220kv输电线路25km,导线型号LGJ-400;架设110kv输电线路66km,导线型号LGJ-240;架设35kv输电线49km,导线型号LGJ-120;架设10kv输电线路377km;架设0.4kv输电线路233km。

“十一五”期间,计划投入电网建设资金1.85亿元。

(3)对策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调整充实农村电气建设领导小组。继续鼓励集资办电,加大水电重点产业的培育力度,提升电气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二是科学规划。根据全县“十一五”总体规划,按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旅游、供水、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搞好水利、电力(水电)发展规划,以确保电气化事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健康稳步发展;三是强化服务。水利电力部门,要牢记发展第一要务,提高服务意识,在项目审批、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电能销售等方面,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为小康型电气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四是增加投入。首先,积极组织项目,向中央、省、市争取资金支持。其次,增加县乡两级财政(含国有企业)对新一轮电气化建设的投入。第三,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电力项目,千方百计筹集“十一五”电气化建设资金;五是突出重点。“十一五”期间继续以水电开发和电网建设为重点,加快电气化项目的实施进程。每年必须安排一批重点项目,重点给予扶持,以不断增加电力业的发展后劲。同时强化管理,提高电力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六是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和《电力法》,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确保“十一五”电气化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上一篇:行政垄断的危害与法律规制 下一篇:闽江调水工程取水管道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