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特点

时间:2022-10-15 12:28:38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特点

一、 初中历史教学特点

1、开放性。开放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它体现为:布置作业内容的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作业形成的开放,改变原有的书面作业模式;作业结果、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刻板的;评价方式的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开放题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提出对历史问题的不同看法。

2、差异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而是异步的、发散式的思维过程,不同的学生沿着不同的学习路径都能够建构出相同的结果,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相应层次的作业,以达到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体系的目的。比喻在每节课后都设计AB两组练习题或者增加自由选做题。A组题是对本节内容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B组题或自由选做题是较高的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这些习题都与有关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但都不是能从历史课本中找出直接的现成答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真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不少问题允许学生持不同的看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趣味性。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地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譬如,“秦汉时期的文化”一章,笔者提供给学生两枚1962年发行的纪念蔡伦的邮票,并说明其中一张是错票,发现后立即停止发行,又发行其中一枚正确的邮票,要求学生观察后分辨出哪一枚是错票?是什么错误?这道题富有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趣味性作业以理解为特点,以兴趣刺激学生探究的欲望,一旦学生形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其学业成绩就会大幅度提高,对以后的发展也大有好处。

4、实践性。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做得好。参观、考察历史遗存,历史调查,撰写历史习作,制作历史模型,编绘历史图表,制作历史课件等,让知识始终在生产、生活的真实场景中得到运用、验一证。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地完成适合自己水平和生活的作业,而这些贴近生活、重在实践行动的作业,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很有效果。

5、人文性。教师的教学工作,表面上面对的是教材、课本、学生、作业,其实是在和一个学生的及他的家庭已有的社会背景、人文习性、道德情趣、思想观念进行持久的交往和对话。这种交往有许多形式,作业就是一种最为直接而频繁的通道,所以,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就是一种互动的人文活动。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师者的学识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使作业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就会让学生有热情参与的期望,他们不再把作业当成负担,学生还可以自己设定作业完成的数量、完成的时间、完成的速度,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批改作业时,由教师一人操作转向学生参与共同评价,这样做,既把教师从沉重的批改作业的负担中解放出来,也可督促学生找出作业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及时改正,通过不断循环和督促、监控和反馈,使学生逐步养成自我监控的学习习惯。

二、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会使教学过程锦上添花,但我们在倡导过程中也需警惕过度使用,假如每堂课都大量使用,那教师岂不成了“放映员”学生岂不成了纯粹的“观众”?比如,在讲对日本法西斯战犯的审判时,有些老师干脆就放电影《东京审判》来完成这堂课,这样可以把我们从繁重的授课中“解放”出来,学生也能在一段时间里兴致勃勃地接受,这部片子虽然精彩,但这堂课的教学重点何以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何以发挥?所以,应该从影片中节选一些跟课堂内容直接相关的片段,中间穿插一些题目,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如:为什么以东条英机为首的甲级战犯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还否认侵华,有的甚至还美化侵略? 整个审讯过程为什么如此艰难漫长?是谁在庇护他们?等等)如果不这样,完全依赖多媒体,那么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我们的学生当面临考试、交作业在即的时候,他们会想:我到底学到了什么?因此,避免误用、滥用、合理使用多媒体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大问题。

历史教学内容丰富而复杂,多媒体有利于创设情境、形象地再现历史,但对于历史背景的分析和历史规律的探寻则有赖于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对所用史料的简练归纳,对所学问题的透彻分析,对学生作业的直接点评,无一不是帮助学生层层深入,直奔主题。其次学生的参与,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形式。我们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平时上课时的几个环节一个都不能少。首先,要用生动、感人甚至幽默诙谐的语言,画龙点睛式地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其次,在正式讲新课时,教师该解释补充的内容千万不能因多媒体而省略,尤其面对农牧民学生时,因为他们汉语基础差,理解能力弱,所以更需要老师耐心细致地讲解。课堂小结也必须要有,而且要以高度概括精炼的语言跟学生重新复述这堂课的内容纲要及重难点知识。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作业,不应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应是学生成长中一种生活需要、学习需要。因此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不仅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更要花时间、精力去钻研历史作业设于十,从而使有效教学与有效作业相得益彰,使学生学习历史真正达到最佳效率。

上一篇: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下一篇:培养初中生历史学习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