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手段结合,合理组织打击乐教学活动

时间:2022-10-15 12:28:17

多手段结合,合理组织打击乐教学活动

摘 要:活泼有效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确实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教师要合理有效地组织打击乐活动,选择适宜的音乐是前提,建立良好的打击乐常规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另外,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活动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打击乐;活动常规;教学方法;音乐素养

打击乐是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一种,因为要用到乐器,所以它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音乐活动。打击乐活动能提高幼儿感受表现音乐及节奏的能力,也能促进幼儿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力。但在组织打击乐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到很多细节,也只有将这些细节处理好了,才能有效地开展打击乐活动。

一、选择适宜的教材,激发活动兴趣

我们都知道,在音乐活动中幼儿都较喜欢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歌曲,觉得也更认真,接受得也更快。而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所以,本学期,在制订打击乐活动计划时,我尽量注意选择幼儿熟悉的、旋律活泼的、节奏鲜明的音乐,让幼儿愉快地随着乐曲的旋律进行打击乐演奏,以此来调动幼儿参与打击乐活动的积极性。如:《拍大麦》《采茶》《爱打呼噜的小猪》《大坂城的姑娘》等,这些歌曲有的是幼儿所熟悉的,有的是生动有趣的,有的是活泼欢快的,这些音乐配上乐器伴奏,使幼儿有一种全新的体验,也更喜欢这样的活动,从而也增强了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二、建立良好的打击乐活动常规

良好的常规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有序地开展。而打击乐活动中有静有动,活动环节丰富,所以建立打击乐活动的常规异常重要。为了让幼儿自觉地去遵守,我组织幼儿开展讨论,让幼儿自己制定活动常规。其内容包括:

1.徒手模仿各种乐器演奏的常规

活动中在正式拿乐器练习演奏前,通常会让幼儿徒手模仿动作及声音进行练习,而对于每种乐器用怎样的声音和动作来模仿,需要进行统一,如碰铃用拳头相击的动作表示,发出“叮”的声音;圆舞板用捏拢、放开的动作表示,发出“嗒”的声音;铃鼓用拍手的方法表示,发出“啪”的声音,有延音时,加上甩手的动作,同时加上“沙啦啦”的声音……

2.演奏乐器的常规

幼儿拿到乐器后总喜欢敲敲打打,安静不一来,所以需要建立准备常规,引导幼儿拿到乐器后,能放于膝盖上,轮到演奏时才能敲击发出声音。

3.演奏乐器时相互倾听的常规

乐器演奏时声音需要协调,在活动中我注意引导幼儿相互倾听,哪种乐器声音轻了,就要加重敲击力度,而声音重的则要轻一点,使演奏效果达到和谐状态。

4.听音乐信号拿放乐器、交换乐器

开学初我们便教幼儿交换乐器的顺序及方法,利用弹奏不同的音乐,来指挥幼儿拿放乐器、交换乐器,如向上爬的音阶表示拿乐器,反之则是放乐器,而一段欢快的旋律则是交换乐器。建立了这些常规,活动中各环节幼儿都知道该怎么做,活动井然有序,而且教师也可以更轻松地指挥活动。

三、选用合适的教法,进行打击乐练习

著名音乐家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诸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而在打击乐中,节奏则尤为重要。所以,在打击乐活动中,引导幼儿练习打节奏型,是最重要的,而要使幼儿掌握不同的节奏型,我们也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认识图谱法

1.节奏图谱

从中班开始,我们就引导幼儿认识节奏谱,能看节奏图谱打节奏,不同的节奏型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便于幼儿认识及记忆,所以,我们班的幼儿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都认识,也能正确地打出节奏。

2.动作图谱

主要是让幼儿以自己的身体为乐器,通过拍手、跺脚、拍腿等动作进行节奏训练,使幼儿快速掌握音乐的整体结构,为协同一致地演奏好乐曲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拍手的动作,我们就画一只小手来表示,后面需加颤摇手腕的动作,就加上一条曲线;跺脚则用一只鞋子表示;拍腿、拍肩也用简笔画的方法,画出身体的相应部位。

(二)指挥法

打击乐活动中,指挥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刚开始,我以老师指挥为主,学期末开始让幼儿尝试指挥,培养幼儿的指挥能力。

教师指挥时,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图谱,指挥幼儿边看谱边进行节奏练习,此时,老师要注意每个节奏型或是动作之间转换的衔接要快而准,动作有一定的示范性;另一种则是指挥幼儿分声部进行整体的打击乐演奏,此时幼儿演奏时脱离了看图谱,而转为完全由教师的动作来引导。所以,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动作必须到位、准确,洋溢着热情,吸引幼儿认真地看老师指挥进行演奏。同时,还可以用身体动作指挥、乐器演奏的模仿动作指挥、语言提示以及手势指挥和眼神提示。在声部转换前,提前将自己的头部和目光转向下一个将要演奏的声部,让幼儿有所准备,更好地衔接。

四、多种感官参与,提高音乐素养

节奏乐活动中不仅要幼儿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还需要用整个身心去感受音乐的风格、节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情绪的变化。我们在教学中,总是将活动分为两课时,而第一课时就是完全地感受音乐,跟随音乐做各种动作,表达音乐的特点。然后根据音乐的性质,引导幼儿选择相应的乐器进行演奏。幼儿对于这样的方式也很喜欢,一边舞蹈一边感受,同时也掌握了节奏型。这样两课时的内容,既调动了幼儿看、听、思、动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了幼儿的思维,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教师在组织幼儿打击乐活动中,还要时刻注意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变换方法、调整内容,以活动中幼儿的主动参与为出发点,选用合理的方法、手段,促进打击乐活动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许卓娅.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5.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西湾幼儿园富华分园)

上一篇:关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乳山市多措并举推行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