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颅脑出血9例分析

时间:2022-10-14 11:46:32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合并颅脑出血9例分析

颅内出血是儿科临床关注的重症疾病,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存活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引起小儿颅内出血的原因有多种,维生素K缺乏是颅内出血的原因之一。维生素K缺乏症(VKD)又称维生素K依赖性出血,由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障碍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生8天后发病,称为晚发型VKD。2008年1月~2009年7月收治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9例,其中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儿9例,男5例,女4例,均为单纯母乳喂养。出生后均未注射过维生素K1,其中2例有腹泻病史,3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其中5病例使用过抗菌药物。

临床表现:9例均有突发面色苍白、拒奶、嗜睡或躁动不安、呕吐、前囟饱满,其中,6例伴有抽搐,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的3例。实验室检查9例凝血时间>12分钟,凝血酶原时间均>15秒,最长>4分钟,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头颅CT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硬膜下出血的3例,脑实质出血1例。

治疗:入院诊疗后立即静脉注射维生素K110mg,1次/日,连用3~7天。对于出血严重的3病例,静脉输血新鲜全血,剂量10~20ml/(kg・日),用2~4天,出血一旦停止,不再输全血。颅内高压的治疗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的时机视疾病轻重而定,同时应用地塞米松、速尿等。

结 果

经上述方法治疗,6例于24小时内停止出血,2例于24~48小时停止出血,48小时后6例复查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9病例住院时间2~15天,存活7例,死亡2例。出院1年后电话随访7例,其中1例继发癫痫,其余6例发育未见异常。

讨 论

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小婴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颅内出血是本病的特征性临床症状,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其次为脑实质[1]。由于出血量大,故大多合并有不同程度失血性贫血,本病诊断并不困难,出生3个月以内的单纯母乳喂养儿,或者患腹泻、婴儿肝炎综合征及服用抗生素时间较长,突发面色苍白、意识障碍、贫血、出血和颅内高压征,即可早期诊断本病。

本病常见于生后1天~3个月龄的母乳喂养儿,一方面由于维生素K经胎盘通透性差,孕母的维生素K很少进入胎儿体内,故婴幼儿出生时血中维生素K水平含量较低于牛奶,加上母乳中抗体对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抵制,导致内源性维生素K产生过少,因此,母乳喂养致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发生率远高于牛奶喂养儿,而维生素K缺乏又易致颅内出血[2]。据统计,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例中,颅内出血的发生率65%~100%。维生素K是肝内合成Ⅱ、Ⅳ、Ⅸ、Ⅹ凝血因子所需要的辅酶,维生素K缺乏时,其合成上述凝血因子不仅数量减少而且活性也明显降低,本病一经确诊,应立即补充维生素K110mg静脉注射,通常2小时内凝血因子水平和功能上升,24小时完全纠正,严重者可输新鲜冰冻血浆10~15mg/kg,以提高血浆中有活性的凝血因子水平[3]。

尽管对本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本病预后较为严重,因此预防至关重要,且本病作为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预防本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开展基层保健工作,提高父母的健康意识;基层乡镇卫生院也要做好新生儿期的预防工作,出生后新生儿即给予维生素K11~2mg至生后3个月;哺乳母亲应多吃含维生素K丰富的食物,如绿色蔬菜、猪肝、豆类、鸡蛋、鱼类等,必要时每周口服维生素K11~2次;长期腹泻或用抗生素小儿每周注射维生素K1mg。

参考文献

许书珍,张海鸿,刘秀香,等.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J].中国小儿血液,2003,8(3):121.

张会丰,王卫平.认识和警觉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5.

3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3.

上一篇:腹部开放性损伤21例治疗体会 下一篇:奥扎格雷钠在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