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教数学

时间:2022-10-14 11:09:27

“对症下药”教数学

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是有差异的,这一点不能否认。但造成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重要原因,除了先天的遗传外,还有学生学习行为的差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这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也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更是为学生未来着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将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行为归纳为:敷衍型、依赖型和反思型三种,现对其表现及相应的“治理”办法作以说明。

敷衍型学生主要表现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上不求上进,作业敷衍。对数学成绩漠不关心;对自己的学习不负责任,对学习缺乏信心等。造成这一被动类型的因素,除了家庭、社会和自身因素外,学校环境也负有不可回避的责任。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习惯于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类。而对“好”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只看成绩,“一俊遮百丑”,对“中等生”关注不够,对“差生”采取听之任之,甚至是厌弃的态度,这在一段时期具有代表性。这也是形成这种不良学习方式的原因所在。要转变这种学习行为,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的意识,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要求,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学生获取进步,这是改变这种不良学习方式的前提。

依赖型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中等。但他们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学习活动要在老师和家长的提醒和督促下才能进行,学习上有着明显的依赖性。尽管这类学生较之于第一种类型有明显进步,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缺乏总结、反思,不能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这种类型的学习,其实质是接受学习,学习效率低。鉴于这类学生表现的不稳定性,以及他们在学习上爱患“冷热病”的现象,教师要帮助他们找出学法上不良的成分,并帮助寻求改进的具体措施,时时检查他们改进的情况,再根据这些情况作进一步的指导。平常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以此促成这种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反思型学生的主要表现是: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刻苦学习的习惯;在困难面前不畏缩,能做到“迎难而上”;在学习活动中,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成绩优异。传统意义上的“优生”大多属于这一类型。这种学习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学习过程中具有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策略上能及时反思和调整。由于他们害怕自己的成绩被别人超过,于是不愿意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因此,此类学生大多缺乏整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和自私自利的思想。对这类学生,教师应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正视学生个体的问题,切不可回避、偏袒。教师要与他们一道找出学习上的不足,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同时创设情景,让学生全员参与,提高他们的整体意识和合作参与意识,引导他们合作学习;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在学习目标上提出更高要求,克服骄傲情绪。

只要针对不同表现,“对症下药”,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上一篇:让学生学习数学更有兴趣 下一篇:课堂教学成功的契机是学生兴趣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