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清淤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14 11:06:59

益肾清淤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摘 要 作者采用益肾清淤法,制定专方,随症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50例,平均疗程80天,痊愈57例(38%)、好转23例(15.3%)。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中医药疗法 益肾清淤法 治疗观察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的常见病,约占泌尿科门诊病30%左右。本病以症状复杂、病程迁延、顽固难愈和容易复发等为特点。长期迁延常伴腰膝酸软,神疲乏力,低下、不育,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本病方法颇多,但疗效均欠满意。1996年5月-2006年12月笔者采用益肾清淤法治疗本病150例,并进行了系统的疗效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5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20岁,最大68岁,其中35-50岁者118例,占78.6%。病程最短2年,最长26年。其中2-5年70例,6-10年57例,10年以上23例。已婚者126例,未婚者24例。

2 诊断标准

(1)年龄在20-70岁的男性;(2)小腹、会阴、、精索等处胀痛不适,轻度尿频,排尿或大便时尿道有白色分泌物排出;(3)前列腺液镜检:每高倍视野白细胞10个以上,卵磷脂小体显著减少或消失;(4)直肠直诊:前列腺饱满、质软、压痛或前列腺缩小、质韧、高低不平(排除恶性病变);(5)可伴神疲乏力、头晕、腰骶酸痛、降低、遗精、阳痿、不育,多见舌质淡红或紫暗,苔白或黄,脉象沉弱或细涩。

以下四项中具备三项即可诊断。本组150例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并排除合并慢性肾盂肾炎、前列腺增生及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糖尿病者。

3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益肾清淤法为主治疗。

基本方:黄芪、当归、泽兰、川萆、白花蛇舌草各15g,菟丝子、生山药、怀牛膝各12g,黄柏、苦参各10g,沉香3g,乌药6g。

加减:少腹、会胀痛明显,加川楝子、橘核;少腹、会刺痛,直肠指诊前列腺质地较硬或有结节,加桃仁、莪术、炮山甲;腰骶酸痛加杜仲、川断;小便滴沥涩痛、排尿不畅,加金银花、瞿麦、海金砂;遗精不止加煅龙牡;阳痿加五味子、仙灵脾;前列腺液中脓细胞多者,加公英、马鞭草;前列腺液或中有红细胞者加旱莲草、白茅根。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取汁500ml,分早、晚两次服。一个月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7天,然后进行下一疗程治疗。治疗期间嘱患者坚持每天温水坐浴,避免过度疲劳、节欲,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4 疗效标准

(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脂诊前列腺体恢复正常,前列腺液镜检二次以上正常(卵磷脂小体恢复正常,红细胞消失,白细胞

5 治疗效果

5.1 临床疗效:本组150例痊愈57例(38%),显效53例(35.3%),好转(15.3%),无效17例(11.3%)。

5.2 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对38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作了前列腺液细菌培养。结果:治疗前21例阳性,感染细胞有白色葡萄球菌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大肠杆菌5例,绿脓杆菌2例。治疗后有18例转为阴性。

6 讨论和体会

慢性前列腺炎从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之“精浊”、“白浊”、“淋症”等病范畴。笔者积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脾肾亏虚、肝气失调、湿浊内蕴是其基本病机,气血亏虚或脉络淤滞是病情发展的结果。肝脾失调是本,湿浊淤阻是标。益肾清淤法固本为主,标本兼治。方中黄芪、山药、菟丝子健脾益肾,当归、泽兰、牛膝化淤通络,黄柏、苦参、白花蛇舌草、泽泻、川萆清热化湿,沉香、乌药调气解郁。综合分析,本法具有抗炎、化淤、理气等作用。笔者体会,治疗本病除药物外,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使其解除心理压力有重要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7年4月8日)

上一篇:试用中药替代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哮喘的临... 下一篇:七味白术饮合热盐熨敷治疗慢性腹泻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