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果看现在

时间:2022-10-14 10:21:00

换工作不到半年,杨剑青还在适应自己的新角色。

每周一清晨7点50分,杨剑青都会准时出现在上海飞往珠海的第一班航班上,这是他一周的开始。2011年9月,荷兰泰高集团在珠海收购了一家农业公司,刚入职担任亚洲区IM/ IT经理的杨剑青,接下了为珠海公司实施泰高ERP解决方案的项目。

在珠海的时间充斥着各种会议,从公司CEO到仓库负责出入库的工人都需要沟通,还要在欧洲时间跟集团总部的同事开会讨论进展和解决问题,“这个项目等于是把珠海公司的业务掰开再揉碎,按照集团的管理思想重新去组织一遍,所以让他们能够完全理解我们的想法很重要。”剩下的时间,杨剑青用来解决零星的技术、运营流程方面的问题,一天工作的结束常常要到凌晨,如果幸运,那么他还能赶上周四最后一班飞机回上海。

“我的同事们听到我在讲下周的任务,但其实那时我已经把几个月之后的事情都想清楚了。”由于手头项目的实施与之后的运营密切相关,会直接影响到集团的财务数据,杨剑青时常需要从运营的结果来倒推近期的计划,平衡每件事的优先级,“就像跑接力赛,我现在的角色是兼任了教练、队长、队员三重身份,不仅要跑最后一棒,还要决定前面几棒谁来跑,用什么样的战术。”

杨剑青的上一份工作是罗盛软件的财务顾问,也是为客户提供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咨询和解决方案,但最终怎么执行由客户决定,他不需要对结果负责。“那时候我就是跑前一棒的队员,交接到下一棒之后就与我无关了,所以我那时候考虑问题的思路并不是贯穿始终的。”

杨剑青更早的一份工作,是在马士基集团的青岛集装箱工厂做物流经理,每天面对几千种零件的采购方案和生产计划,“每种零件的货源地、运输时间和供货量都很不一样,做生产计划的时候,生产部门的总监又有各种实际情况需要协调。有时还会遇到材料有质量问题,需要联系供应商重新生产,这时候就比救火队员还急。”

等到物料规划的工作走上正轨,杨剑青也开始享受规划带来的好处。“一定不要吝惜时间在做规划这件事情上,规划做得越细,以后的工作越轻松。”他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是他第八本工作笔记。每周工作开始前,他都会用最简单的语言把要做的事情罗列下来,把重要和紧急的事情打上星号,做完就勾掉。本子的背面还会定期记录自己犯过的错误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这之前,他还用过象限法记To-Do List:重要紧急的写第一象限,重要不紧急的写第二象限,紧急不重要在第三象限,其他是在第四象限。

“无论做什么事情,心里都要有一个长期的目标。我现在只会去做对最终目标有价值的事情。”至于心里的那个终极目标,杨剑青想做一个为国内中小型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的公司,deadline是40岁之前。“中小企业的老板很少知道怎么解决后端运营优化的问题,我希望能通过我提供的一套管理流程和系统来帮助他们节约成本提高利润,提升管理水平。”

上一篇:革命者Flipboard来到中国 下一篇:企业家到底是一头怎样的“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