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N1来得“正是时候”

时间:2022-10-14 10:05:23

自4月29日以来,上海市疾控部门就进入高度紧张状态,严格预防和监控甲型H1N1流感的输入。像很多同行一样,上海市长宁区卫生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牺牲了“五一”假期,坚守岗位,做好IT支持后勤,以便随时可以启动区内的卫生局应急指挥系统。在上海市长宁区公共卫生大楼3层应急指挥中心,区内多家医院的工作场景处于全天候的实时监控之中。一旦有紧急突况,区卫生局就可以从指挥中心发出各项指令。同时,利用覆盖全区范围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全面实时掌握全区发热病人的情况;而基于临床症候群的监控,为预防措施的实施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信息系统必须经历各种重大实战才能不断走向成熟。从这个意义说,甲型H1N1流感或许来得“正是时候”。当前各地兴起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价值得到彰显。不少地区卫生部门建立的区域卫生信息整合平台,这次可谓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相比2003年SARS疫情突如其来时,信息系统缺位导致的手忙脚乱,这一次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袭扰,中国各级卫生部门表现得从容而充满自信。值得关注的是,在近两周来的预防行动中,各种强大的信息手段被充分运用,信息系统对于提高决策分析和应急指挥的效率,功不可没。

在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决策支持环节,首当其冲的便是覆盖全国公共卫生领域的疫情直报系统。这套于2003年非典之后抢建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疫情直报系统,对于应对甲型H1N1流感,当然正好派上用场。基础数据的全面及时汇集,对于卫生部门的统筹指挥来说,就好比有了一双犀利无比的“千里眼”。尽管该系统目前无法与各省乃至更基层的信息系统对接(即烟囱式系统),但是在满足疫情直报这一特定功能方面,所满足的需求十分明确。

在调度环节,各种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频会议手段大显身手。卫生部充分利用视频会议手段,及时召开全系统专题工作会议,及时有效地传达和部署落实各种预防措施。5月6日,卫生部再次召开全国各地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视频会议。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在这次会议上说,“实践证明,我国采取的防控措施是及时的,也是有力、有序、有效的。”

全国联防联控甲型H1N1流感的实践生动证明了,越是在紧急的时候,区域乃至跨区域的卫生信息网络系统的价值越能够凸显。当然,这一局面的取得,绝离不开一个重大前提,就是全国范围内强有力的统筹,尤其是卫生、农业、海关、交通运输等部门迅速建立起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上一篇:“产学研结合” 下一篇:10年后PC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