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提高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研究对策

时间:2022-10-14 09:29:48

浅论提高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研究对策

摘要:马铃薯性喜凉,其生育特性与怀仁气候特点十分吻合,在怀仁县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是继玉米、谷黍之外又一大农作物。但近几年来,由于品种老化、退化严重、栽培技术落后,农民投入相对不足等因素,马铃薯单产与品质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与改善。笔者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总结出一套科学规范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马铃薯;产量品质

1 标准品种

1.1 选用良种,用脱毒种薯做播种材料

选用优良品种是提高马铃薯产量、改善其品质的重要环节。在具备了优良的农业技术条件下,因地制宜地选用良种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靠自家留种或购买外地薯做种薯的形式,用脱毒种薯做播种材料。

由于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的不同,各地对品种亦有不同的要求。针对本县气候特点,应选择早熟品种克新一号或中晩熟品种大白花、小白花晋薯7号等品种为好。脱毒种薯一般能增产30-50%,有的甚至能成倍增长,表现出抗逆性强、耐干旱、不退化、结薯大而整齐、产量高的优点。

1.2 用小整薯播种

选择核桃大小2-4cm,50g左右皮色细嫩、薯形规整的小整薯做种不仅能够发挥顶端生长优势,使植株生长健壮,抗旱能力增强,而且还可以防止环腐病、病毒病等病的传播。

1.3 催芽晒种

催芽晒种的作用主要是促使薯块尽快通过休眠,淘汰病毒薯块,提早成熟,躲过或减轻晚疫病的危害,具体做法是:

播种前40天将小整薯从窖内取出,放在室温条件下催芽,一般要求室内温度15-20℃,通风透光效果好,堆放2-3层,催芽晒种10天左右,即可催出芽长0.3-0.5cm的短壮芽。轻拿轻放,上下翻动一次,再晒种7-10天即可播种。播种前在种薯上喷一次块茎膨大素,播种时注意别损伤催好的短壮芽,种芽下种接触湿润土壤就能迅速生长发育。此法能提高土壤早春的利用率,达到植株生长健壮、早结薯、结大薯的目的。

2 规范种植

2.1 合理轮作

马铃薯为茄科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为了更经济地利用土地和有效地预防病虫害,对马铃薯进行合理地调配茬口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借土壤和残株传播的病虫及杂草,通过轮作换茬可以减轻危害。茄科和块茎作物由于与马铃薯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种类及感染的病毒相同,均不宜与马铃薯轮作,适于马铃薯的前作,一般以禾谷类作物,谷子、麦类、玉米较好,其次为高粱、大豆,菜地种植马铃薯以大葱、大蒜、芹菜作前茬较好。

2.2 深耕整地

深耕是马铃薯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旱地马铃薯,深耕有利于蓄水保墒,增加土壤活土层,而且还能够为马铃薯根系生长和块茎膨大创造一个上虚下实,肥水充足的良好环境条件。

2.3 适时播种

一般在我县,晩霜前20-30天,气温稳定在5-7℃,5月上旬即是马铃薯的适宜播种时期,但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适当将马铃薯的正常播种期向后推10-15天,可以避免马铃薯块茎膨大期恰好赶上夏季高温不利的影响,使其开花期和块茎膨大期正好和当地7、8月份雨季相吻合,实现水、肥、光、温、气等因素的综合效应,达到薯块大,产量高的目的。

2.4 地膜覆盖

具体方法:采取1m为一带的种植模式,直播的采取犁沟,人工点种的方法;起垄播一般要求垄高20cm,垄面宽60cm垄与垄之间的距离为40cm,每垄种植马铃薯2行,然后覆膜。采取起垄种植方式,可以使土层深厚,浇水方便,有利于多结薯,结大薯,产量较高。

3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就是按照产量要求来确定施肥量。首先通过测定土壤中氮、磷、钾含量指标,然后根据产量要求每生产50kg马铃薯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0.3kg、磷(P2O5)0.1kg、钾(K2O)0.75kg来计算肥料的施用量。肥源充足时可结合耕翻整地全面施肥;肥力较少时应集中做种肥施用,氮、磷配合使用效果更为明显。

为获得高产,在施用基肥、种肥的基础上,还要进行追肥,追肥以早追为好,一般在开花前施用,花期可喷施铜或铜硼混合剂,开花后原则上不追氮肥。

4 科学管理

4.1 中耕培土

当马铃薯芽顶膜时要破膜放苗,并用土压严孔洞,以防跑墒。幼苗长到10cm左右时,进行第一次深中耕,以深松浅培为主;孕蕾到开化初期进行第二次中耕,既要使土壤疏松,又要加厚培土层,消灭杂草,提高地温,进而提高细菌对肥料的影响;在盛花期后进行第三次中耕培土,防病防虫。

4.2 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有:

环腐病采用脱毒抗病小整薯播种。播种前在室内晾种5-6天,剔除病薯、烂薯,然后用50mg/kg的硫酸铜浸泡种薯10分钟。播种时,每666.7m2穴施或沟施25kg过磷酸钙。岀苗后结合中耕和植株开化后期的除杂去劣,拔除病株。

生产上除选用抗病耐病种薯外,还应通过施足底肥,高垄栽培,小水沟灌,降低地温等措施为马铃薯结薯创造冷凉环境,必要时于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

晚疫病由于晚疫病的病菌主要在薯块中越冬,因此选用无病抗病种薯是杜绝病害来源的重要措施;发病初期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普力克水剂700倍液喷雾。也可用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多菌灵可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

5 防止早衰

适时收获在植株生长后期为了防止脱肥早衰,可每隔7天喷一次磷酸二氢钾,共喷2次。收获时期根据块茎用途、气候特点、市场需要等灵活掌握。作蔬菜栽培时可于8月上中旬收获;做为冬贮食用者可适当晚收,于9月中下旬收获;秋雨多年份提早收获,确保产品质量。

作者简介:张可君(1976-),女,本科学历,山西朔州人,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研究方向:农业技术的推广。

上一篇: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栽培技术 下一篇:提高水稻抽穗后光合作用效率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