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钓梁促围工程北Ⅱ海堤堤身抛石施工技术

时间:2022-10-14 08:38:06

舟山钓梁促围工程北Ⅱ海堤堤身抛石施工技术

摘要:舟山钓梁围垦工程北Ⅱ海堤处于较深的海域,因此堤身抛石量较大,施工时采用了几种抛石方法完成,其施工技术可供相应工程参考。

关键词:深水海堤;堤身抛石;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概况

舟山市钓梁促围工程位于浙江省舟山市舟山岛东部,工程围涂面积19275亩。本工程第一期施工分二个标段,其中Ⅰ标段由我局中标。Ⅰ标段工程主要施工内容为填筑一条促淤堤,该堤分为两段,北Ⅰ促淤堤(长380m)和北Ⅱ促淤堤长(3928m),中间小岛相隔。

北Ⅰ促淤堤基底涂面淤泥层不厚,其下为粘土和岩基,采取直接抛石挤淤填筑;

北Ⅱ海堤全长3928m,东西两端分别连接牛头山和乌龟山,其中从转点N分为北Ⅱ东堤和北Ⅱ西堤两段。北Ⅱ海堤施工范围涂面高程-3~-6.5米,先采用排水固结方式进行软基处理,然后进行堤身抛石。

北Ⅱ海堤断面为台阶式结构,镇压层底宽62.4~109.4m,0高程以上为主堤,底宽12.4m,顶宽10m,顶高程3m。由于本围区涂面高程较低,全线在-3.5~-6.5m之间,平均高潮位时水深4.72m~7.72m,平均低潮位时水深2.67m~5.67m,因此堤身抛石填筑采取海上船抛与陆上车抛结合完成。招标文件确定0.22m以下为船抛,以上部分为陆抛。

北Ⅱ促淤堤典型断面

北Ⅱ海堤堤身设计抛石工程量74.27万m3,其中0.22m以下68.27万m3。

2 施工布置

2.1 抛石料场

本工程抛石料场由业主指定,船抛料场位于短跳,平均运距约8.1km;陆抛料场位于梁横山,可从牛头山侧进行填筑,平均运距约4.3km。

短跳料场业主建有抛石出运码头,能够满足低潮位时装船要求。

2.2 测量定位GPS基站

抛石定位采用GPS卫星定位系统,为保证精度,在项目部设置了固定基站,全天候为船舶上GPS接收机提供差分信号。

3 抛石填筑程序

本工程为软基上抛石,因此有分层分级加载要求,设计要求施工分层厚度1.0~2.0m,加载时间间隔为2~3个月。

施工时,我们主要使用的开体驳船装载量为250m3,下料口规格约为25×6m,抛填一船厚度平均约为1.66m,因此抛填一船即作为一层,加载间歇期则按3个月控制。本工程海堤桩号北Ⅱ1+140~3+660段涂面最低,船抛填筑需分3层进行。

软土地基上分层填筑的海堤通常需要从整个海堤最深处开始填筑,该部分填筑层数最多,工期相对较长,故应优先开始填筑,但是船抛施工一般情况下高程达不到0.22m,这样今后陆抛工作量将增加较多,因此为尽快使陆抛介入施工,我们选择了从牛头山一侧开始,逐步向乌龟山推进的填筑程序。在向前推进填筑的过程中,一旦前期填筑的部位达到加载间隔期后即立即返回进行上一层填筑。

按此程序进行施工,最后一层填筑前的加荷间歇期可能会造成船舶的窝工,为此我们采取将北Ⅰ海堤的填筑安排在此期间进行,避免了船舶的窝工。

4 施工方法

4.1 船抛

船抛使用了2种类型的船舶,即开体驳船与甲板驳船。

4.1.1 开体驳船抛填

开体驳船施工效率高、成本低,但满载时吃水深度较深,因此主要抛填-1.0高程以下镇压层的石方。施工时船舶在短跳料场装料后驶入施工区域,在定位船指引下就位,然后打开船体将石料卸下。

深水地带抛石测量定位一般都用GPS卫星定位系统,施工时配一艘安装了GPS的定位船指示抛填或在抛填船上直接装GPS定位。本工程施工中抛石船较多,主要采用配定位船的方式。

前期镇压层施工时为确保抛填质量,我们采用了精度较高的定位方式,即安装有GPS及“八字锚”的定位船。

定位船船头、船尾各安装2台绞锚机,分别布置在船的四个角上,俗称八字锚,抛锚完成后船非常稳定不会漂移,每个锚钢丝缆绳长约300m, 一次抛锚可在100×100m范围内通过卷扬机绞锚移动。施工前先在电脑上用CAD准确绘制海堤基础平面图,平面图上用网格标示整个施工区域内的具置,然后将CAD图导入定位船上“水上测量导航系统”软件并设置船舶显示标记。平面图上网格的大小按抛石船下料口规格设置为25×6m。

施工时定位船在GPS船舶定位系统引导下,自航至抛填施工区域,初步确定位置后由抛锚船配合抛锚就位;然后参照船载GPS系统显示的坐标图形,通过船头、船尾的4台绞锚机进一步修正船置,使船只位置与CAD图绘制的抛填位置重合。定位准确后抛石船靠近抛填。

抛石定位示意图

这种定位方式定位精度高,抛石质量好,尤其是镇压层抛填中,石料分布均匀,不会出现局部超高抛填现象,能确保基础稳定;但这种定位方法所需装备成本高,且定位船抛锚就位的时间较长,施工期间机动性差,本工程我们主要在前期抛填不受潮水影响时使用。

抛填施工分层填筑一个阶段后,先期填筑段水深逐步开始受潮水影响,低潮位时开体驳船吃水深度不够无法施工,因此需要根据潮水的高程安排不同的抛填部位,以提高船舶利用率,这个阶段的抛石需要定位船随时改变定位地点,而 “八字锚”定位船较长距离移动时准备工作多时间长,不能适应这个阶段的施工,因此我们采用了一条小船安装GPS进行定位。

小船定位机动性高,成本低,但是定位时不能稳定在某一处,相对定位精度低一些,因此抛填均匀性也相对低一些,由此增加了陆抛找平工作量。

由于本工程位于乌龟山和牛头山之间,因此随着堤身填筑高程的提高,涨退潮时海流流速越来越高,且水流方向垂直堤轴线,故这个阶段抛填施工,开体驳船采取顺水流方向抛填作业,防止船舶侧翻,保证船舶施工安全。

4.1.2甲板驳船抛填

甲板驳船一次装载量大,吃水较浅,但卸料时间长,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我们主要用于补抛开体驳船无法施工的一些部位。

堤身甲板驳船补抛需要在高潮位时作业,一船抛填完成需2小时左右,因此在潮水涨平前,将装满石料的船舶停在作业区旁等候,一旦水深满足要求时立即在装配GPS的小船指引下驶入抛填部位进行抛填作业,抛填用ZL50装载机,从船舶的甲板边上向下抛料,作业完成后立即撤离,防止搁浅。

堤身陆抛一个阶段后,主堤二测0高程镇压平台沉降较多,为减少陆抛工作量,这部分石料我们也是采用甲板驳船补抛。在高潮位时将船驶入靠近堤身,平行堤轴线将石料卸下,以后用挖机平整至设计高程。

4.2陆抛

4.2.1陆抛设备

软土地基上筑堤,沉降控制是关键,因此陆抛时应尽量选择小吨位运输车辆,本工程石料运输采用二种车型,先用25t自卸车从采料场将石料运至填筑区旁的堆料场,然后用5t东风自卸车转运上堤填筑。

填筑石料的平整采用ZL50装载机,以便于涨潮时快速撤离。

4.2.2施工程序

堤身陆抛由牛头山侧桩号北Ⅱ3+928开始,分层填筑,第一层填筑至1.2m高程,第二层需考虑工后沉降,因此填筑至2.8m高程。第一层向前推进填筑2.5个月后,第二层填筑跟进施工。

4.2.3填筑

第一层填筑时,路面宽度10.0m,路面2侧堆放大块石防浪,顶面总宽度按12m左右控制,坡度按自然坡;第二层填筑时,路面宽度8.0m,路面2侧亦采用大块石防护,顶面总宽度按10m左右控制。

石料抛填采取单头进占法,装载机推平。每天施工前,测量放样出分层填筑控制顶高程及边线,运料车开至现场后,指挥人员指定位置卸料,装载机推平时控制堤顶分层高度及宽度。

块石填筑时,堤身两侧迎海面因受潮水冲刷相对沉降较大,故适当抬高填筑高度,即可满足今后沉降要求,又可保证车辆在施工区内行驶安全。

5 经验及建议

(1)使用的开底驳船规格应尽量相同,否则容易造成局部漏抛,增加今后补抛工作量。

(2)舟山地区软基较厚,因此沉降非常大,进度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因此增加的工作量。

上一篇:探讨高速铁路工程项目接口管理 下一篇:神奇的植物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