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映春晖

时间:2022-10-14 08:34:40

“红萝卜,抿抿甜,看到看到要过年。”老四川的年味儿是从这首童谣里唱出来的。

人们为过年所做的种种准备,加之节后持续到农历正月十五的游乐庆典:新年撞钟、烧子时香、逛大庙会、游喜神方、耍狮子、舞龙灯、元宵观灯……再加上爱玩的四川人“过厚脸皮年”的正月十六游百病,这才构成了一个欢喜、圆满的“川味年”。

川人素来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过去,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在农村,有条件的人家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不一而足,其热闹程度用“人山灯海”形容毫不为过。此外,还少不了大型传统庆典活动――舞龙,光是这“龙”就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上川龙之分,舞得人眼花缭乱,直呼过瘾……

源远流长的年风年俗奏响又一支春的序曲,麻辣鲜香的川菜百味烹制出活色生香的新年新貌。

老传统,赋新意

片段一:2月8日,除夕前夜。城市路灯齐刷刷亮了,私家车鱼贯驶出城区奔往东西南北各条高速,家似乎更近了。车里的人,年龄、职业、性别、身份不同,但此刻,他们被一种相同的情怀所牵连:回家。因而,一路上不论远近险阻,所有素不相识的人都是同路人。正如歌里所唱“动身千里外 心自成一脉 万家灯火时或许隔窗望 梦中佳境在”……

想到这里,坐在副驾驶座上的黄玲笑了。作为民俗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她的研究课题正是“过年”,置身回家的“车河”中,灵感被触动。“过年的实质到底是什么?中国人为什么特别讲究过年?”书上说,过年的本质是庆丰收,甲骨文里面的“年”字,上面一个“禾”下面一个“人”,这一古老的含义在四川民间盛行至今。农村里讲,今年“年成”好不好,就是今年的收获怎么样;果树收成好坏,也用“大年”、“小年”来形容。每年都有些节日,就是当年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就像竹子一个一个的节,是生物的节,而这一个一个的节日,就是我们生活的节。黄玲看着窗外流动的霓虹,思绪翩飞:“最重要的年味是什么?放鞭炮?吃腊肉?看春晚?不,都不是,是团聚。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节日,最深刻的内涵都是团聚、团圆。”

片段二:2月9日,除夕。成都的沈太婆起了个大早,今天她要为儿孙们做一桌团年饭。还差几个小菜,得去趟菜市场。一走进安居天涯菜市场,只见菜摊上从本地大白菜、油菜,到外来的番茄、青海椒、茄子等反季节蔬菜应有尽有,新鲜得紧,沈太婆为她的“烧什锦”选了3个土豆,和平日比,手中的土豆只涨了5毛钱。“我摊子上二十样菜,除了蒜薹和豌豆尖涨得多一点,其他菜价格都是‘微调’哈。”龙泉菜农邓大姐说。

“菜篮子”背后有秘密:今年春节较晚,节前气候回暖,蔬菜产量增加、供应充足,确保了菜价不会像往年那样“坐火箭”。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春节正值我省冬春蔬菜产出旺季,节日期间全省蔬菜上市量达200万吨,满足人均每天1.5斤以上的消费量。相关部门亦采取措施,确保市场供应、平抑价格。春节期间,省商务厅也对16个市投放两万吨省级储备冻猪肉。市州也陆续投放了面粉、食用油等市级商品储备。

走了一圈,菜篮渐沉。沈太婆犹豫着要不要买些来囤着。“假期不休息,照常营业。”门口的通知打消了她的顾虑:春节期间菜市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全天开放。原来,在成都市区的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农贸市场协会所属城区菜市场节日均不停业,益民菜市连锁店也正常运营。10点30分,沈太婆点算“战果”:玉兰片、猪舌、香菇……一共花了64.5元,“和平时差不大多。”遂满意而归。

片段三:除夕晚7时许,黄玲家和沈太婆家几乎与千家万户一道,开始了团年饭。无疑,这对所有四川人乃至全中国人来说,是过年的头等大事。大圆桌围聚着一家一户的人情人心,长幼有序,和乐融融。人们各持杯中物,祝“家和人美万事兴”,愿“子孙绕膝福满盈”,自贡话、成都腔……各种四川方言诉说同一个期盼:新年更美好。起身夹菜、推杯换盏,老人笑孩儿跳,沈太婆的一身红袄自如穿梭在餐桌和厨房之间,忙活的一桌菜被吃得干干净净。“今年提倡‘光盘行动’,我们家用实际行动顶一个!”小孙儿用手机拍了张照,附上两句说明发到了微博上。

黄玲的婆家有年三十放鞭炮的习俗,但今年这一传统没能传承。“空气污染太严重,放鞭炮加重污染,不放了。”他们随即发现废除传统的远不止自己一家,往年一到午夜零点就震耳欲聋的烟花爆竹声“偃旗息鼓”了,老人小孩能踏实安睡了。

赶在节前的“早春”

片段四:2月10日,年初一。人们吃过汤圆、换上新装,扶老携幼“走人户”。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精心准备的一出“重头戏”――2013年嘉定坊大庙会也如期开幕。嘉州(今乐山)素有历史文化名城美称,每年农历新年都有精彩纷呈的精神文化大餐以飨市民和游客。夹江的陆琪一家开着车去赶庙会,“让孩子从小就多受点儿传统文化熏陶,寓教于乐,也是一种时兴的过年方式。”

这边的演出还未开始,那边的唢呐声、锣鼓声引得不少人驻足围观,一支舞龙舞狮队由街口走到聚贤广场中央。演出开始,6名少男少女一边哼唱古老的歌谣,一边跳起了莲宵舞。由22名女子组成的两支舞龙队应着锣鼓声,舞动红色、金色的两条纸龙,不时变换着队形。这支舞龙舞狮队来自嘉州民俗文化艺术团,演员大多是罗汉镇的农民。原汁原味的民俗表演赢得热烈的掌声,观众品得津津有味。搭上文化的快车,大庙会上卖美食和特产的商家也收益颇丰。“我们只卖半天,收入比平时翻一番。”豆花店老板乐开了花。只见兄弟俩一个盛豆花,一个放作料,5分钟内就卖掉了10来碗,进账好几十元。

蛇年春节黄金周,文旅融合氛围较往年更浓。全省21个市州举办节庆活动100多个,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庙会、民俗灯会等新春节庆活动,如成都市举办“民俗闹新春文艺巡演”,绵阳千年名楼越王楼开楼迎客;自驾自助游持续升温,全国各地来四川旅游的自驾游客络绎不绝。城市购物游、近郊乡村游、温泉游、古镇游等仍是假日休闲的首选,攀西“阳光旅游”受到热捧;红色旅游景区火爆,综合带动效益显著。今年大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对游客免费开放,很多家庭举家前往小平故里等红色景区游览。据2月15日晚8时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信息:春节黄金周四川共实现旅游收入141.44亿元、同比增长33.7%,创历史新高,接待游客3673.8万人次、同比增长26.7%。

片段五:2月11日,年初二。大多数人还沉浸在节日庆典的余酣中,63岁的张文清和他的工友们已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程作业中。简阳市三岔湖区域自来水厂位于群丘之间的一个小山坡上,工地上,工程负责人张文清正在指挥工人推土作业,早春二月的风吹着脸还有些生硬,老张的脸上却挂着一串汗珠。“除夕和大年初一都在工地上过的。”他淡然一笑。

张文清是本地人,他的家距工地仅有3公里,但他有八成时间吃睡都在工地的板房里。除夕那天,回家团完年他又跑到工地上来了。“工程要紧,实在走不开啊。天府新区规划得这么好,只想建设进度快些再快些。”和老张一样,春节期间,数以万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都在加班加点赶工期,因为他们的辛勤付出,天府新区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看,这就是过年。有团聚,就有为了团聚的分离;有欢乐,就有欢乐背后的艰辛。传统与革新在年复一年的坚守与破除中逐渐形成一种大情怀,大智慧,大能量。春节,春天的节日,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迎接这个节日,更应使出足够的气力兢兢业业培育这粒希望的种子。勤劳智勇的四川儿女,遵循天道,树立人道,振民育德,得性命之正,宣示精神之气象。朝夕勉力,共祈春安。

上一篇:领导干部抓发展是硬道理更是硬功夫 下一篇: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