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新课程下数学教师角色的定位

时间:2022-10-14 07:54:24

初探新课程下数学教师角色的定位

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为教师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主要途径,是落实课改理念、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战场。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教师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尽快转变思维模式,确立新的角色定位,真正肩负起“转轨”的神圣使命。

一、寓教于乐,由“敬业之师”变为“乐业之师”

传统教育模式下,我们的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快乐,很多学生甚至有严重的厌学情绪,导致教与学严重脱节。而在素质教育下,寓教于乐是最基本的原则,教师上课面带微笑,通过不同的方式,“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开阔;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寓教于乐需要教师把握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利用课堂随机生成的趣味节点设计有趣的课堂小结,让学生在和谐、激励、欣慰的气氛中学习。

如在《摸到红球的概率》这一节,可以以游戏开场,激情引入:“你与同桌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如果第一次你决定出剪子,同桌随意出,你赢的可能性有多大?”妙趣横生的生活游戏顺应学生的天性,看似不经意的比划中,概率的出现自然而鲜明,学生在富有乐趣与挑战的游戏情境中,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合格教师到优秀教师再到快乐教师,所以我们教师只敬业是不够的,还必须向寓教于乐迈进。

二、因材施教,由“主演之师”变为“合作之师”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拥有权力,教学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的设定都由教师负责,学生则处于完全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的责任就是应试。而素质教育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共同参与、平等互动中进行,激发和挖掘学生潜在的表现欲,使他们在互动中处于兴奋的状态,“润物细无声”地接受教育,实现快乐教学、快乐学习。另外,教师应注意学生个体与整体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研究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初中数学《中心对称图形》这一节,可以以学生喜欢而又简单易学的小游戏开始:“甲乙两人做游戏,轮流往长方形桌面上平放大小相同的硬币,硬币不能重叠,谁能放下最后一枚而使对方没有空处可放,谁就获胜。怎样做才能一定获胜?”让学生思考,如果学生有想法,就让他们尝试说明;如果学生没有思路,教师则适时提出该问题与本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的联系,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思考。

三、以人为本,由“绩效之师”变为“人本之师”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破除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一味地把提高学生成绩看作硬任务而把品德操行、审美情趣视为软任务的做法,用素质教育的目光来看待学生,用全面发展的尺度来衡量学生,高度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培养与品德陶冶相融合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更高层次上的学习快乐,真正做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学生。

例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要有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培优”、“补差”,把学生从“满堂灌”、“齐步走”、“题海战”中解放出来,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全面素质。

四、教学相长,由“授业之师”变为“奋进之师”

“照亮别人,完善自己”已成为新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孜孜追求。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学工作一方面强调师生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会产生对知识的、认知的、情感的多方面的冲突,这对教师是新问题,也正是全面提高和发展自身素养的过程;另一方面强调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理论、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学习,加强对教学、教育的反思、实践和研究,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要用自身的行为教育和感染学生,真正起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作用。

真正扎实搞课改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合理定位好教师的角色,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明显地爱学习了,自信心增强了,能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了,有自己的见解了,学习的渠道和空间拓宽了,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了,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多了,尝试探索、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这些方面的变化使学生学习更有“后劲”,对今后的发展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难道不是学生终身发展必需的“基础”吗?

上一篇:小议怎样教学生写好字 下一篇:创设愉悦情境 培养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