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课例实录

时间:2022-10-14 04:21:33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课例实录

教学年级

小学二年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辨、做,学会用有控制的声音在歌曲中准确地加入鄂伦春语“xi na ye”。

2 通过简单了解鄂伦春族的民俗,有浓厚的兴趣学唱歌曲。

3 能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

电子琴多媒体歌谱

教学过程

一、学习民族语言渗透歌曲旋律

(一)聆听音乐

教师:这节音乐课,我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一起来听一下!(播放鄂伦春语《勇敢的鄂伦春》)

教师:听懂歌词里唱的是什么了吗?

学生:没有。

教师:这是我们黑龙江省的一个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歌曲。鄂伦春族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这首歌就是鄂伦春小朋友用鄂伦春语演唱的。

(二)学说鄂伦春语“xi na ye”

教师:你们想学一句鄂伦春语吗?

学生:想。

教师:听好了,很简单!“xina ye”!

教师:一起来试一下!

学生:xi na ye!

教师:“xi na ye”表达了鄂伦春小朋友高兴、快乐的心情!你能像鄂伦春小朋友一样用“xi na ye”表达这种高兴的心情吗?

学生:“xi na ye!

教师:能再高兴、热情些吗?

学生:xi na ye!(学生高兴、热烈地喊出)

教师:把这种快乐的心情传递给你身边的小伙伴吧!(学生之间相互用“xi na ye”传递快乐的心情)

教师:同学们真高兴啊!你看,我换了-一种方式说“xi na ye”,比一比谁能最快的学会!(教师小声亲切地说出“xi na ve”)

教师:一起来试一试!(师生共同亲切的说出“xi na ve”)

教师:好,我们用这种方式和鄂伦春小朋友打个招呼吧!(学生与鄂伦春小朋友图片亲切地打招呼)

(三)随音乐加入鄂伦春语“xina ye”

教师:鄂伦春小朋友一定感受到了我们亲切的问候,好,那我们就随着鄂伦春小朋友的歌声加上我们亲切的“xi na ye”吧!注意听好了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加入了“xi naye”。(第一段教师随音乐加入衬词,第二段师生共同加入衬词)

教师:真聪明!每个人都能够随着音乐准确地加入“xi na ye”。我们再一次随着鄂伦春小朋友的歌声,用“xi na ye”亲切地和你的伙伴问候吧!(学生随音乐加入衬词)

(四)随音乐模唱旋律,调整声音位置

教师:我们不仅学会了一句鄂伦春语“xi na ye”,还能随着鄂伦春小朋友的歌声加入“xi na ye”,真了不起!好,那我们来看一看鄂伦春人生活在哪里呢?(播放大兴安岭图片)

教师:看到什么了?

学生:大森林、白雾……

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图片,就是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鄂伦春人就生活在高高的兴安岭、美丽的大森林里,他们骑马狩猎,保护着大森林。那我们就用歌声歌唱美丽的大兴安岭吧!请你用“lu”来随琴唱一唱。你听……(教师弹琴,用“lu”慢速模唱第一句旋律,并加入音高手势。)

教师:好,我们一起来试一下。注意,歌声是从高高的兴安岭上传来的。

(教师强调声音位置――高高的,并作出高位置演唱的口型;学生随琴用“1u”模唱)

教师:现在,我们看着美丽的大森林的图片,随着音乐用“lu”来歌唱美丽的大兴安岭吧。(学生看图片,随背景音乐演唱歌曲旋律)

(五)用动作模仿马儿行进

教师:同学们的歌声真的把我带到美丽的大兴安岭了。鄂伦春人生活在大森林里,他们还有自己的交通工具呢!我们就在音乐里找一找,鄂伦春人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播放带有双响筒模仿的“马蹄声”的歌曲旋律)

教师:听出来了吗?

学生:马。

教师:对,马是鄂伦春人常用的交通工具。在音乐中马蹄声是用什么乐器模仿的?

学生:双响筒。

教师:用双响筒模仿马蹄声再恰当不过了。(教师将双响筒展示给学生)好,伸出你的手来,我们一起来模仿―下敲击双响筒的动作。注意,这个动作是很有弹性的。(师生模仿有弹性地敲击双响筒动作)

二、学唱歌曲

(一)学歌词

教师:同学们的动作很有弹性,像拍皮球一样。那我们就随着音乐,加上我们的“马蹄声”吧!(师生随着带有“说歌谣”的这首歌曲的音乐,加入“马蹄声”)

教师:听到什么声音了?

学生:小朋友在说话。

教师:这是鄂伦春小朋友给我们读的歌谣。我们再来听一听,你能记住哪一句呢?(教师随音乐读歌谣,第二段时师生共同读歌谣)

教师:很多同学已经能够随着我读下来歌谣了'这个歌谣的名字是《勇敢的鄂伦春》,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歌谣吧。(出示歌词)

教师:第四句的字很多,你来听我读一下。(教师按节奏,轻快读出第四句;在教师的动作暗示下学生轻快读出第四句)

教师:能完整地把歌谣读下来吗?

学生:能。

教师:好,我们随着“马蹄声”读歌谣吧,伸出你的小手来!(师生共同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读歌词)

(二)教师范唱

教师: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鄂伦春小朋友的歌谣。我还能用鄂伦春语唱出来呢,信不信?(教师随音乐范唱:第一段,鄂伦春语;第二段,汉语)学生听到教师的演唱。很好奇、很兴奋,并能随着教师用汉语演唱。

(三)学唱字母谱

教师:这首歌曲的旋律同学们已经能唱下来了。现在来看看这首歌的字母谱吧!(多媒体出示字母谱)

教师:看看这些字母谱,你认识吗?每一句最后的红颜色的二分音符你们来唱,其他的字母谱我来唱,注意听琴。(师生接唱字母谱,教师给出音高手势)

教师:同学们唱得这几个字母谱很准确。接下来每一句的后两小节你们来唱,前两小节我来唱,我们配合―下好吗?

学生:好!(师生接唱字母谱,教师给出音高手势)

教师:我们完整地把字母谱唱一遍吧。(师生共同慢速演唱字母谱)

(四)随琴填歌词

教师:真了不起,字母谱唱得非常准确!我们还是用这样的声音来把这首歌的歌词唱一唱。伸出你的小手,加上“马蹄声”。(教师中速弹琴,学生演唱)

教师:鄂伦春人住在哪儿啊?

学生:兴安岭。

教师:你能唱着告诉我吗?

学生:

(教师给出音高手势,提示音准)

教师:第二句“森林”两个字离得近还是远啊?

学生:远一些。

教师:哪个字我们要唱得长一些?

学生:森。

教师:好,我们来唱一下。(解决填词问题)

(五)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好,我们随着音乐唱起来吧,注意听音乐的速度。(播放音乐,和着带有马蹄声的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六)加入衬词,完整演唱

教师:鄂伦春小朋友已经听到我们的歌声,并邀请我们到他们的家里去看一看。(播放带有“xi naye”音乐背景的风俗视频,边观看图片,教师边简介)

教师:听到什么了?

学生:“xi na ve”!

教师:好。我来演唱歌曲,你们随着我的歌声加上亲切的“xi nave”。还记得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吗?我们来试一下。(师生清唱,练习前两句)

教师:我们随着音乐唱起来吧,你看,我还能骑在马背上唱歌呢。(教师边唱歌曲边做骑马动作;学生随教师的歌声加入“xi naye”。第二段时,学生边唱歌曲边做骑马动作;教师随歌声加入“xina ye”。)

教师:我们配合的真默契啊!请这组同学演唱歌曲,另一组同学随着歌声加上“xi na ve”。注意听音乐!(两组同学互相配合)

(七)小结

教师:鄂伦春的猎人们在森林里打完猎回来了,他们满载着收获,多高兴啊!就让我们和鄂伦春猎人们一起骑着马、唱着歌回家吧!(师生随音乐边“骑马”边演唱歌曲,离开课堂)

《人的音乐性》

作者[英]约翰・布莱金

出版: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8-7-103-0317l-1

定价:28.00元

该书是20世纪世界音乐学术经典著作。作者是世界著名的人类学家和民族音乐学家。著作通过对南非文达人音乐生活的考察和分析,结合欧洲传统“艺术”音乐实例,揭示了音乐在社会与文化中的作用,以及社会与文化在音乐中的地位。书中提供了“对非洲音乐进行调查而得来的新资料”,其中有大量关于文达音乐的谱例分析,还有一些反映文达人音乐生活的图片,非常珍贵。

上一篇:践行理念 丰润细节 下一篇: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