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例眼袋整复术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14 04:06:57

122例眼袋整复术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表现眼袋整复术的手术方式。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2例患者,根据患者眼袋形成的不同机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122例患者术后有效去除松驰皮肤和臃肿,外形恢复良好,未见其他并发症 结论:眼袋整复术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效果,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眼袋 整复术

眼袋是指因眶脂肪向前膨出而形成的袋状眼脸畸形,常伴有下眼脸皮肤松弛,使人显得衰老和憔悴,影响形象美。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也可见于年青人。眼袋根据形成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皮肤松弛型、眶脂肪脱垂型、眼轮匝肌肥厚型及混合型四种[1]。常见的眼袋整复术手术方法有外切法和内切法两类方式。内切法即结膜入路法,可以祛除眶隔内的多余脂肪,术后无瘢痕;外切法即经皮肤入路法,可以祛除多余皮肤及脂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治疗122例眼袋患者,我们根据不同的临床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治疗122例眼袋患者,其中男18例,女104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8.5岁。根据患者眼袋眼袋突出表现将其分为3类。皮肤松弛型:眼睑皮肤松弛,形成皱纹,无眶隔脂肪突出和眼轮匝肌肥厚,共50例;眼轮匝肌肥厚型:睑缘下方呈水平状隆起,共35例;眶隔脂肪脱垂型:眶隔脂肪脱垂,在下睑造成向外膨突或袋状突出,共37例;无混合型。

1.2 手术方法

1.2.1 皮肤松弛型和眼轮匝肌肥厚型

用外切法进行手术(睑缘入路)。以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于下睑缘下方115 mm处作自内眦角平行于睑缘的弧形切口,至外眦角处作一与鱼尾纹方向的斜行切口。以眼科剪在皮肤与眼轮匝肌间分离至眶下缘水平,钝性分离眼轮匝肌,暴露眶隔,切除适量脂肪组织。伴有眼轮匝肌肥厚者可去除一薄层眼轮匝肌。眼轮匝肌松弛者,可做单纯折叠缝合,缩短或部分切除缩短。其目的是起到缩短和上提眼轮匝肌的效果。最后展平下眼睑皮肤,轻轻向外上方牵拉,令受术者双眼上视并张嘴,切除切口边缘部分的多余皮肤,缝合切口[2]。

1.2.2眼轮匝肌肥厚型

用内切法进手手术(结膜入路)。翻开下眼脸,以2%利多卡因局部侵润麻醉,于睑板下缘3~4 mm处的结膜中央部作8~10 mm长横行切口,深达结膜下[3]。于眼轮匝肌下潜行分离,暴露眶隔,剪开眶隔后5 mm,分别寻找内、中、外侧脂肪组织,切除多余的脂肪组织,并予止血结扎。

2 结果

手术结果评定标准:满意:眼袋及皱纹消失,切口痕迹不明显,无术后并发症;基本满意:眼袋及皱纹基本消失,无并发症:不满意:眼袋及皱纹消除不明显,下睑外翻,睫毛脱落,切口有瘢痕。术后随访3~12个月,122例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有效去除松驰皮肤和臃肿,外形恢复良好,均无下睑凹陷、眼袋复发、感染和血肿等并发症的出现

3 讨论

3.1 眼袋产生的原因 眼袋的形成原因有很多 , 也会由多种原因共同导致 , 当前很多年轻人不注意休息而经常熬夜 , 长期累积就会出现明显的眼袋,中年人一般是由于 3 种支持结构的衰退以及肌肉逐渐松弛而逐渐形成眼袋 , 眼袋也可能由遗传因素所导致[3]。

3.2 脂肪摘除量 眶隔脂肪的去除应适量,切除过多则使退行性变的眶前组织失去脂肪的垫托,产生皱缩和凹陷,对眼球及周围组织的保护及缓冲作用也有影响; 切除过少则不能改善睑袋,影响手术效果&应以轻压眼球不再有脂肪疝出为准[4]。

3.3 手术方式选择 一般采用睑缘入路和结膜入路两种方法进行。睑缘入路方法适用于眼袋明显伴有皮肤松弛患者,在直视下完成整个手术过程,但术后会在睑缘部位留下较长的切口线,愈合时间较长,对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眼睑外翻现象。结膜入路方法在患者面部不会留下切口疤痕,一般患者皆容易接受,受到年轻患者欢迎[5]。

3.4并发症的预防 ①感染:由于眼睑血管比较丰富,抗感染力能力强,但有严重的眼部疾患,如:沙眼、结膜炎等,术区消毒不彻底,手术动作粗暴等都会导致感染,如有感染前兆,应切开引流,全身应用抗生素;②水肿和血肿:术后 l 周眼睑有瘀青和水肿,偶见球结膜瘀血,如水肿较严重,要注意加压包扎,如凝血机制有障碍的患者,没预先检查详细,后果较为严重,轻者延缓了恢复期,重者血肿机化,手术效果受到影响[6]。

综上所述,,正确的术式选择和正确处理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脂肪,是下睑年轻化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的保证;手术解剖清晰轻柔,注意无创或微创,减少术中、术后出血是加速术后复原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范先群. 眼整形外科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272-274,283-285.

[2]马中林. 128例眼袋整复术临床效果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05:420-421.

[3]马朝霞.不同方式行眼袋整复术的临床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9(18):60-61.

[4]付文华,程爱娟,王少华等.眶隔重建在眼袋整复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0,50 (42):55.

[5] 王小民. 眼袋整复术200例报告[J]. 中国美容医学,2013,12(3):316.

[6]杨国荣,杜 萍,杨美荣等.中老年人眼袋整形手术 70例护理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0, 19 (6):923.

上一篇:急性脑血管病死亡患者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 下一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ICU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