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专题复习

时间:2022-10-14 02:31:36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专题复习

一、考点点击

1.考点解读(表1)

2.高频考点

(1)地质作用与地貌:地质地貌示意图(剖面图、景观图)的判读;地表形态的成因分析;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2)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大气受热过程的地理效应;风向判断与绘制;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和简易天气图的判读;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成因及其判断;气候要素(气温、降水等)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3)水体运动: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及其地理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二、知识网络

1.知识图解(图1)

2.知识拓展

(1)地质作用与地貌:板块边界类型与大地构造地貌;某区域地形特征描述及成因阐释;特殊地貌成因分析。

(2)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大气的稳定性;副高与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等)等值线。

(3)水体运动:河流补给类型;河流水文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三、重点升华

1.要点突破

(1)岩石圈物质循环。

【图解】(图2)

【图释】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自岩浆始,到岩浆终。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指向岩浆的箭头,其作用为重熔再生,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变质作用。在三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搬运、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的,且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板块边界与大地构造地貌

【图解】(图3)

【图释】(表2)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图解】(图4)

【图释】(表3)

【点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发育过程:水平岩层受挤压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褶皱不同部位形态不一样,背斜部位岩层向上拱起,因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往往形成谷地;向斜部位岩层向下凹陷,因槽部受挤压,质地坚密不易被外力侵蚀,往往形成山岭。其过程如图5所示。

地质作用与矿产分布: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的制约,不同矿物有不同的分布格局与特点,像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床多分布于岩浆岩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多分布于沉积岩地区。从地质构造的角度看,背斜呈天然拱形、密闭性好,因此背斜是储存石油、天然气的良好构造。天然气密度小,分布于背斜顶部;水密度大,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

【表解】(表4)

【点拨】

地质地貌示意图(剖面图、景观图)的判读:地质地貌示意图(剖面图、景观图)判读的基本思路:辨地貌析成因理过程,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相结合。以下面的“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为例:甲、乙处分别为流水沉积而成的沿海冲积平原和河口沙洲;丙处位于河流凸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对面的凹岸侵蚀作用明显;戊处为典型的“背斜成谷”。丁处位于岩浆冷凝形成的花岗岩,由此推断应为密度较大的内生矿床。从整体分析:该岛屿为海底地壳受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背斜),露出海面形成的,后由流水作用雕塑形成的地表地貌景观。如图6所示。

【方法】地形成因分析思路: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分析地形成因。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3)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的保温效应

【图解】(图7)

【图释】(图8)

大气的受热过程可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如表5所示。

热力环流

【图解】(图9)

【图释】

形成过程(图10)

常见热力环流(表6)

大气水平运动——风

【图解】(图11)

【图释】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个力作用,当二力达到平衡时,风向稳定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作用,当三力达到平衡时,风向稳定与等压线斜交。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的形成

【图解】(图12)

【图释】太阳辐射使其动,地球自转让其偏,地球公转使其移,海陆分布让其断。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性质

【图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图13)。

【图释】

分布:全球气压带、风带南北半球对称,呈带状分布,且气压带高低相间分布。

移动: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就北半球而言,其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性质:上升(低气压带)湿润下沉(高气压带)干,西风湿润信风干。如图14、表7所示。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和季风环流

【图解】(图15)

【图释】

形成过程: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由带状断裂成块状气压活动中心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季风环流。

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表8)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图解】北半球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图(表9)。

【图释】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分配及其成因(表10)。

【方法】气候类型判断分析方法(图16)。

气候类型掌握:以地中海气候为例——从世界气候类型图上找出其主要分布区(地中海沿岸、非洲西南部、北美洲和南美洲西海岸等地)归纳分布规律(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对照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分析气候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推断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上一篇:加强思维训练 提高复习效率 下一篇:一题一议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