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验前采血标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14 01:32:37

免疫学检验前采血标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目前免疫学检验前的采血标本控制必须要考虑到生理因素、人为因素和试剂因素的影响,合理控制采血技术和采血步骤,保证采血质量。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了采血标本控制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免疫学检验 采血标本 问题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220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242-01

免疫学检验对于了解患者病情,排除病因有重要作用,而免疫学检验前的采血标本必须要有高质量的保证。目前采血标本的质量控制问题较多,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了采血标本控制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 免疫学检验前采血标本存在的问题

1.1 人为问题。采血标本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就是人为因素的问题,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采血人员不能更好地把握采血制度,进行规范化操作。具体表现在这样几方面:①采血技术的控制。采血标本的质量控制要保证采血部位的准确和采血方式的正确。但是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没有仔细的检查器械,检查注射器和针头,使得有空气溶血影响了采血标本的质量。还有采血的问题,不同的往往会出现不同的采血效果,但是当前的护理人员往往只是采用同样的进行采血,使得血液标本质量受到影响。②标本的运输控制。免疫学检验前采血标本的质量控制也必须要重视运输的控制,因为任何高质量的采血标本都应该在运输过程中得到较好的保护。目前,由于运输制度建立的缺陷使得人为运输控制缺乏质量保证,标本温度受到影响,例如,EDTA抗凝静脉血标本在标本采集后的5min内或30min后8h内(室温)检测;预稀释标本一般需在标本制备后10min内检验,如稀释液中添加细胞稳定剂,其存放时间也不可超过4h。如果这些运输问题得不到控制就会影响标本质量[1]。

1.2 生理问题。采血标本的收集必须要考虑到患者的生理情况,例如:妊娠期患者与新生儿的血液情况会出现参数的不同;运动后的患者血液内红细胞参数会存在不同;喝水进食后的情况会发生改变;季节也会对患者采血标本的情况形成影响。而目前的标本采集工作却没有细致地考虑到这些问题,只是简单地进行操作,使得标本的质量受到影响。同时,对于受采血者而言也没有建立起详细的档案,保障患者的情况与采血后情况的明确对比,保证标本的有效性[2]。

1.3 试剂问题。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当前以成套试剂盒和大型设备为载体的新型免疫检验方法和技术不断出现,与经典免疫学检验不同,新型免疫学检验的操作趋于程序化和自动化,对操作者实验经验的依赖减少,这对检验前的标本采集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的采集抗凝剂的选择就过于草率,使得试剂的应用不能保证适应更多患者的情况,影响了采集标本的质量控制[3]。

2 免疫学检验前采血标本质量的控制

2.1 人为因素的控制。为了更好地保证采血标本的人为影响能够降到最低,采血标本必须要保证精细化操作规范。首先,要进行采血过程的技术控制。必须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站位还是卧位或坐位。一般来讲,由卧位变站位时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抗利尿激素等会有变化。静脉采血、动脉血与末梢血的结果差距是大的,特别是血气结果存在显著不同[4]。其次,要保证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标本运送过程中要注意样本的包装、温度要求及处理方法等,要确保分析成分的稳定性,标本管在运送过程中要保持管口封闭,向上垂直放置,避免剧烈振动。同时,要严格规范操作制度,保证器械的安全和操作的稳定性,并要求采血人员能够认真核对采血者的基本情况。

2.2 生理因素的控制。为了保证生理因素对采血的影响能够降低,应该做控制采血生理问题。应该规范空腹采集标本的制度,并在采血前进行简单的血压测试,询问采血者的基本情况并做出详细记录,保证检验后的对比参数能够有范围比较。另外,要保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例如女性激素如E2,FSH,LH,P等应注意月经周期的变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高峰在清晨,但生长激素正相反;呈脉冲式分泌的垂体激素如PRL,GH,LH,ACTH等[5]。为减少昼夜节律带来的影响,使不同患者间,或同一患者不同时期之间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而药物监测根据药物峰值效应,在药物分布期结束后监测,通常于输液后2h~4h进行,地高辛、毛地黄毒甙在输液后6h~8h进行检测等。另外,烟、酒、咖啡及高脂、高糖饮食,可使血液中某些成份高于正常,需与一般病理情况相区别,患者采血前几日应注意避免。

2.3 试剂问题的控制。采血过程中的试剂主要是要控制抗凝剂,除掉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如天然抗凝剂(肝素,水蛭素等)、Ca+2鳌合剂等[6]。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肝素是首选抗凝剂。肝素能抑制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抑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而不使血液凝固。标本与抗凝剂的种类要匹配,比例要准确。血细胞采用量要准;有点项目错用抗凝剂结果差别是显著的,肝素因含K+,Na+等抗凝剂不能用于测K+,Na+标本。

综上所述,目前免疫学检验前的采血标本控制必须要考虑到生理因素、人为因素和试剂因素的影响,合理控制采血技术和采血步骤,保证采血质量。

参考文献

[1] 潘玉凤,李嘉惠,刘红.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中外医疗.2011(19)

[2] 朱丽林,王慧珍,杨锐.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标本质量[J].吉林医学.2011(12)

[3] 王海霞,杨蕾.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确保检验质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7)

[4] 赵冬梅.血液标本在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实用医技杂志.2008(23)

[5] 吴国桥,茹新龙,蒋国瑾.血液样本运输的冷链控制方法[J].中国输血杂志.2009(03)

[6] 高波.规范检验科实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9(17)

上一篇:中医非药物疗法隔姜灸治疗尿潴留30例 下一篇:131Ⅰ联合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