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探索

时间:2022-10-14 12:21:16

普通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探索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1-000-01

摘 要 大课间活动是有力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一项活动,是保证中学生运动时间的重要途径。大课间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一些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与技能。本文介绍了大课间活动对于中学生的意义,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于如何开展本校的大课间活动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 普通中学 大课间 体育活动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大课间体育活动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学校的体育教育、德育教育相统一的,可以说大课间体育活动与德育教学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在体育活动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文化课程中没有的运动与运动体验,通过运动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状况,身体素质上去了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文化课程。学生拥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够为大课间活动提供一定智力上的支持,二者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耐力

大课间体育活动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空间,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大课间体育活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并且大多数学校都是以长跑、篮球这一类耐力项目为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训练中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体会运动带来的辛苦同时也体会运动带来的快乐。同时,篮球等竞技类项目通过小组间的对抗让同学们在运动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培养竞争意识,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大课间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灵活多变,这种多样化的活动也使得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资源整合的结合体

大课间体育活动通过不同活动的设计使得学校的体育设备、体育教学资源得到了最大的整合,实现了体育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利用。不同的体育活动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为他们搭建了属于自己的运动平台。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为我国的体育竞技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也为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浓郁的氛围。

二、如何有效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一)建立实效的组织机制

大课间活动涉及的内容众多参与的学生也很多,因此组织管理体制很重要,既不能太死板打击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也不能太松散。笔者认为,可以让每个班的班主任主要负责班级学生的管理,并且配置学生小助理,协助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将任务分到岗、责任分到人,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到场。配备学生小助理不仅能够在班主任离岗时协调管理还能够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有时候老师可以故意放松观察小干部的管理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与此同时,还可以建立大课间评比活动,将评比结果和每个月的表彰相结合,调动各个班级学生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大课间活动才能高效有序地开展起来。

(二)大课间活动形式要多样化

很多学生做了那么多年的课间操早就厌倦了乏味了,如果大课间活动还是以课间操为主难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发生逃课的现象。体育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开展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例如传统的长跑、篮球、折返跑、踢毽子、跳绳拔河等,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来选择不同的体育活动,每一段时间还可以更换活动。体育活动多样化之后还能够将学生的活动分散开来,便于管理。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开展一些中国传统的活动,如武术的学习、太极拳、功夫扇等,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同的活动能够避免课间操这一活动的单一、死板,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运动氛围,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与交流合作的平台。

(三)根据季节的变化设计不同的大课间活动

大课间活动不能一年到头都一成不变,这样不仅学生会索然无味老师也会教无可教,我们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设计不同的课件活动。不同的季节学生的身体状况不一样,需要做的锻炼自然也不一样,例如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寒冷,适合做一些运动量大的比较激烈的运动,夏天天气比较热,适合做一些缓和的益智类的运动。春天可以开展健身操、韵律体操、踢毽子等活动,男生女生都可以参与进来,不仅活力四射也保证了基本的运动量与运动时间。夏天可以开展一些比较缓和的运动项目,如功夫扇、太极拳等,保证运动的同时也不至于太热中暑。秋冬季节可以开展如跳绳、耐力跑、折返跑、篮球等活动,运动之后全身都暖和起来就能够更集中精力去学习。同时,活动的安排还要考虑气候的因素,要杜绝雨天无活动的现象,可以安排一些室内的活动项目。根据季节调整的体育活动能够保持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大自然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

综上所述,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的,虽然雨天大课间活动如何安排、时间安排是否科学等问题都在探索之中,但是大课间活动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学校管理者、班主任、体育老师要通力合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敬东.关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效性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2(77).

[2] 牛静.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J].体育时空.2013(12).

上一篇:运用“表象训练法”,提高挺身式跳远训练成绩 下一篇:四川省女子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