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平教授推测未来广播电视先存后看

时间:2022-10-14 11:13:41

李幼平教授推测未来广播电视先存后看

今年9月在北京举行“2008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高峰论坛(CDTF)”上,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李幼平教授结合当下卫星传播业、广播电视业以及存储介质制造业近年来的发展,结合十年来的经验和推测,对未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发表了演讲。李教授认为,将来的广播电视将借助于不断加宽的卫星传播带宽,发挥本身具有的点对面传播的优点,做到先存后看,并实现“预联网”,从而成为一个新媒体。

李幼平教授在发言中讲到:“什么叫做新媒体?后来出现的媒体叫新媒体?比如CMMB是新媒体;我就不认为现在的CMMB是新媒体,因为在我心里有一个界碑,这边是新媒体,那边是传统媒体,界碑上写着两个字‘互动’。”至今为止,能够达到互动的媒体,只有网络媒体,而网络媒体的“互动”也仅仅停留在文字互动,那是简单的互动模式。现在广播电视也发展到与网络相似的简单“VoD”互动,且价格不菲,但是这种互动还没有达到“随意”点播的效果,操作流程比较复杂。

李幼平教授提出了“预联网”的概念,通过卫星广播,将信息资源广播到每家每户,在机顶盒的存储介质中形成“库”,并达到预联网的效果。李教授说:“互联网是双向的。车多路堵、人多网堵是中国互联网永久性的痛,讲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人多……人多了以后网络就有毛病,这种体制应该得到改造。”“广播是单向的。实际上单向有一个很大优势,就是不限制用户的数目……广播不指定接收者的行为,是给所有的人……单向广播最大优点就是没有拥堵……广播库是‘预联网’,事先可以把最容易拥堵的内容通过广播下载到库里面去,上网之前已经把热门东西存在库里了,你可以先访问库,库里没有再访问互联网。”

李幼平教授对“库”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广播和闪存会形成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库,1G、2G可以存几千、几万本书,这就是库的概念。”李教授说“当年16M的闪存介质要1000多元人民币,十年降了10000倍。(掏出一个U盘)我这个闪盘160元。(U盘)重量20克左右,不含机械,高速读写,耗能极低,即插即用。”这是科技带来库的物质基础。“现在广播提供音、视频流,存储可以把音视频流存起来变成‘库’。”

李教授针对即将形成的新媒体说:“广播的服务模式将由按时服务转变为按需服务,叫‘on demand’,原来翻译成视频点播,也对,但是on demand就是按照你的意思和需求用。几亿家庭可以同时下载,但是每个家庭可以不必同时享用,这就是存储器的功能,”这样,即达到了“互动”的效果,使用户获得更多更快更好的信息,又使电视与网络融合,运营商相互协作达到共赢。

“传播和存储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你喜欢不喜欢都会到来,甚至到来的时候你还不觉得正在来到。”李幼平教授为未来的广电行业以及“三网融合”设计了美好的蓝图。■

人物简介

李幼平

福建省泉州市人,1935年5月生,1957年7月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毕业,1957年9月至1959年9月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系修习研究生课程。1959年10月至1964年10月,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任助教、讲师。1964年10月被调往二机部九院工作,现任西南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1991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

上一篇:互联网视频走向电视机:开放的Apple TV 下一篇:西欧向数字电视的转换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