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丹红谈天然红色素

时间:2022-10-14 10:41:15

从苏丹红谈天然红色素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5-0075-03中图分类号:O71 文献标识码:B

1 概述

自2006年的“苏丹红”事件以来,人们对含红色素的食品胆战心惊,甚至有人不再食用红色食品。人工合成色素“苏丹红”等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世界各国已明令禁止苏丹红等人工合成色素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使用,并建议用天然色素来取代合成色素。实际上早在150多年,即在人工合成第一种苯胺染料之前,人们所用的颜料均取自于自然,但自1856年第一种苯胺染料在英国合成后,许多色素相继被合成。由于合成色素的色泽鲜艳、牢固度大、性质稳定、着色力强、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特点,使许多合成色素被用作食用色素,甚至一个时期内它们成了主要食用色素,但随着它们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凸现,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食用色素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一直比较注重天然食用色素的开发,并已开发出大量食用天然色素。

2 天然食用色素的分类

天然食用色素按其来源可分为动物色素、植物色素、微生物色素;按色调可分为红紫色系列、黄橙色系列及蓝绿系列;按化学成分可分为类胡萝卜素、花色甙类、查尔酮类、黄酮类、花青类、双酮类等,而我们这里重点介绍几种完全可取代苏丹红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

3 常见的天然红色食用色素的性质及来源

3.1 红曲米色素

此色素由红曲米发酵制得,它主要由6种化合物组成,其中的红曲素、黄红红曲素呈黄色;红斑红曲素、红曲红玉素呈橙红色;红斑红曲胺、红曲红玉胺呈红紫色;全部混合物则为红色。此色素自古以来被用于红酒着色、红糖等加工,现广泛用于人造肉鱼肉火腿以及酱类糕点等,其安全性很高,尚无任何毒副作用的报告,分子结构分别如下

3.2 紫胶色素

此色素是从寄生于蝶形科、梧桐科等植物上的一种很小的昆虫――胭脂虫的分泌物中提取出来的,胭脂虫作为红色染料的最主要来源,已有300多年。胭脂虫是一种介壳虫,从中提取的胭脂酸色素(亦称胭脂红或洋红)被视作最安全的天素。

胭脂红最早出现在墨西哥,西班牙人到达新大陆之前,胭脂虫已被当地人种养用于染料。西班牙人把这种颜料运回国,并迅速开发形成一种行业。到1600年,胭脂红已成为墨西哥一种重要的出口产品,产值仅次于金银,出口的需求带动了胭脂虫的生产,整个17和18世纪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这一时期仅瓦哈卡地区每年的平均产量达100万磅。西班牙千方百计保守饲养的秘密,以保持其在红色染料上的出口垄断地位。最后法国人获得了这项饲养和提取红色素的技术,并获得巨额利润。我国于2000年引入胭脂虫种养殖技术,我国西南地区大面积的干热河谷非常适宜胭脂虫养殖,这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缓减我国红色食用色素具有积极的意义。胭脂红的主要成分是虫胶红酸,常用于饮料、点心等着色,分子结构如下

3.3 越桔红

此色素主要存在于越桔浆果中,酸性时为红色,碱性时为橙紫色,主要分为越桔花色甙,锦葵花色甙,矢车菊甙类以及花青色素的前体二聚体或多聚体,此色素耐热性好,耐光性差,适用于饮料及糖果着色,分子结构如下

3.4 萝卜红

此红色素存在于红心萝卜中,弱碱性溶液中呈紫蓝色,强碱中呈深黄色,中性时为樱桃红色,酸性中色泽不变,其特征是耐热性好,广泛应用于各种红色食品的着色。

3.5 辣椒红色素

此色素主要存在于辣椒果皮中,颜色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辣椒素和辣椒红素,该色素耐热性、耐酸性、耐可见光性能好,广泛应用于糕点、饮料、罐头、人造奶油、奶制品等,分子结构如下

3.6红花色素

此色素主要存在于菊科植物红花的花中,酸性时为黄色,碱性时为红色,主要成分为红花素。该色素耐光性极好,耐热性较差,对金属离子的耐受性不强,主要用于饮料、糖果、糕点等食品着色,分子结构如下

3.7玫瑰茄色素

此色素主要存在感动玫瑰茄的花萼中,酸性时为红色,中性时为紫色,碱性时为蓝色,主要成分为飞燕草-3-骨木二糖甙和矢车菊素-3-骨木二糖甙,该色素耐光性耐热性均好,适用于饮料糖果果酱等的着色,分子结构如下

3.8高粱红

此色素主要存在于禾本科植物高粱的壳中,颜色为红褐色,主要成分为芹菜素和槲皮黄甙,该色素耐热性,耐光性均好,着色性能优良,它适用于熟肉制品,果冻,糕点等,分子结构如下

3.9可可色素

此色素是可可豆经发酵烘焙时由其中的所含的几茶,花白素,花色甙等氧化或缩聚而成,主要成分为聚酮糖甙,颜色为红褐色,在不同pH值下,色调略有变化。本品耐光性,耐热性,耐还原性均好,对淀粉蛋白质着色性能好,适用于饮料、糖果及糕点等。

3.10辣椒橙

辣椒橙(油)和辣椒红(油)是茄科植物,辣椒果皮中提取的两种色素的混合物,作为食用色素一般不将其分离,辣椒红(油)与辣椒红素不同,它是辣椒红色的油酸酯,辣椒橙(油)是由胡萝卜素的棕搁酸脂,辣椒红(油)为暗红色,油膏状液体,有辣味,辣椒橙(油)为红色油状液体,无辣味,它们适用于罐头、糕点等。

4结束语

常见的红色食用色素除上述十种外,还有传统糖色、焦糖等,天然食用色素的共同特征是无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极小,因此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宠爱。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从天然动植物及农副产品中提取红色食用色素的前景广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工业化的生产加工,天然红色食用色素将源源不断地供应市场,苏丹红在我国的食品市场永远无立脚之地。

参考文献:

[1]文东旭等.《食用天然色素的性质及开发》利用[J].广西化工,1990(3),27.

[2]谭建军.食用色素的性质及应用[J]. 《化学教育》,1998,2,1-4.

上一篇:例谈关于化工工艺流程中萃取剂的选择 下一篇:怎样判别晶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