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友谊之旅”活动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2-10-14 09:49:00

“中俄友谊之旅”活动引发的思考

现在中俄政治互信水平已与十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经济交流与合作快速发展,两国人民需要相互了解自己最大的邻居,于是,中俄媒体交流与合作变得日益重要。

但是,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两国媒体在合作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碰撞和冲突,这在跨文化交流中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努力使不必要的冲突不断减少。

媒体合作交流空间巨大

政治基础 中俄两国国内媒体市场中,占优势地位的媒体都具有官方色彩。这使得两国媒体有可能在两国政治合作的大方向上层开合作与交流。中国媒体传统上就扮演着政府的“喉舌”角色,而俄罗斯政府近年通过国家预算和规范法规等方式恢复和强化了国家对主要媒体的控制,确保亲政府的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这为两国媒体合作提供了政治保证。

此外,两国媒体都面临西方媒体的压迫,都经常出现与西方强势媒体的对抗。由于西方媒体拥有的绝对话语权和信息传播主导地位,中俄媒体面对西方的挑战和误解,合作不仅符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传播的时代要求,也是由当前国际政治大环境所决定的。

现实需要 中国民众并不了解俄罗斯今天的变化和发展,而习惯于从上世纪50年代中苏交往的经验出发来看待俄罗斯。俄罗斯媒体受西方媒体及其新闻观的影响,对前苏联及社会主义制度存有反感或敌视,涉华报道始终是以负面报道为主,对中国的发展也多持否定态度,这使俄罗斯受众对中国的了解非常片面。

媒体交流活动可以有效还原真实,并改善俄罗斯媒体的对华报道风格。俄罗斯《论据与事实》报观察员波卢帕诺夫在参加“中国行”采访后就说,以前西方媒体报道使他认为中国的环境问题很严重,但当他亲身到中国以后,他发现,“中国城市的环境特别好”,这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前景广阔 近年来,受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数字化的影响,中俄媒体越来越注意加强合作与交流,努力在对方国家塑造友好的本国形象。两国媒体在平面、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各种互访与研讨活动频繁,合作和交流的方式灵活多样,合作空间十分广阔。

在中俄国家年期间,中俄媒体更是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互动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两国媒体不仅联合采访了两国元首,还积极参与报道国家年的各项活动。其中,“中俄友谊之旅”活动是中俄“国家年”期间规模最大的传媒交流项目,同时也是中俄交往史上规模最大的媒体交流活动,该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在中俄两国民间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而且得到了两国元首和各级官员的高度赞赏,开创和树立了中俄两国媒体合作的成功范例。

合作交流中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交流应以媒体为主导 两国间的大型媒体合作活动,应坚持政府指导、媒体承办的方式,这样既可以保证活动的政治方向和外宣要求,也可以适应媒体发展的特点和报道需要。

俄罗斯媒体虽然有强烈的官方背景,但依然会受到西方舆论思想体系和市场化因素的影响,努力在媒介事件中保持独立报道的特点。由官方组织的媒体活动总是会使媒体保持一些警惕和揣测,而中国媒体出面组织则可以有效淡化官方色彩。

而且,媒体最了解媒体自身的需要,媒体合作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内容则能更贴近市场需要。与不同媒体展开合作,以平等和互谅为原则,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比如国际台在策划“中俄友谊之旅”活动时,就充分考虑到俄罗斯媒体对中俄友谊问题的关注角度,安排了很多有关活动。活动中,中方特意组织俄罗斯记者向曾援华的苏联志愿军官的纪念碑敬献花圈,结合东欧一些国家曾发生损毁苏军烈士墓碑的背景,这使得俄罗斯记者对中方的安排感动不已。《俄罗斯报》记者在报道中强调,“中国人现在还精心守护着全国25座苏军烈士纪念碑”。他感叹,“中国人记恩不记仇”。

同时,要善于利用和充分发挥广播和视频等现代化新媒体的报道特点,使受众耳听为实,眼见为实,用证据说话,避免被西方媒体或不负责任的中国市场化媒体歪曲炒作。

避免文化差异引发矛盾 “中俄友谊之旅”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活动期间两国记者之间也有不少的误会。由于体制和文化背景不同,两国记者的差异性也表现得十分刺眼。参加活动的俄罗斯记者沿途一直对中国人吃狗肉的事情很感兴趣,要求拍摄中国人杀狗和吃狗肉的场景。中方组织者向他们解释,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可以拍摄的烹饪技巧,并为他们安排拍摄了西南少数民族的“打油茶”以及“竹筒饭”、“糯米糍粑”等特色饮食的制作过程。但一些俄罗斯记者在活动结束后依然不断询问有关中国人吃猫和杀狗的事情。

需要正视的是,中俄记者在交往中的确存在着一定的语言和文化交流障碍。中方记者尽管多数都有较好的英文基础,但对当代俄罗斯文化与俄罗斯人思维习惯仍不十分了解,而俄罗斯记者则多数英文功底较差。语言交流的缺失,自然造成了中俄记者间交往的障碍。

俄罗斯记者在中国行活动中对外语和外国国情的忽视,其实也是其民族性中保守和自大一面的反映。俄罗斯没有高速公路。而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发展非常快,这使俄方非常惊讶,但是同时也经常会在“中国行”车队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期间,或者在危险的盘山公路上提出停车拍摄或休息的要求。他们甚至对高速公路休息区的厕所表示了不理解,认为没有必要建那么多,因为在俄罗斯的公路上是可以随处“方便”的。

在对外媒体合作交往中,我们应该避免“本民族中心主义”的危害。我们的新闻价值观要避免使人产生偏见,甚至敌对情绪,努力以文化相对论为审视异文化的出发点,在举办大型媒体合作活动时,应充分注意到合作媒体的民族和文化特点。交流是一个由误解到消除误解的过程,应充分考虑双方的需要,注意大型活动中的细节安排,避免因误解而引发的矛盾。

(作者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编辑)

上一篇:三十年来中国对外报道研究综述 下一篇:在同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