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与创新

时间:2022-10-14 09:23:56

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与创新

摘 要 《格林童话》是欧洲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代表作,在文学史上具有着较高的地位,为此,在本文选择以《格林童话》为对象,对比分析我国儿童作品的创作与创新发展方向。儿童文学作品多是由多种形象融合而成的一个故事,而这个形象的塑造则成为了重点,文中选择以《格林童话》中老妇人形象作为对象,将其与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老妇人形象进行对比,探究欧洲文学作品中值得我国文学作品创新发展可借鉴的技巧或创作思想。

关键词 格林童话 老妇人 儿童文学

0前言

在当前各国之间往来逐渐密切的社会环境中,文学作品的创作思想是否能够进行融合发展值得深思。就当前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发展情况来看,所受到的局限性影响较为明显,创新是我国儿童文学作品创作与创新发展的首要方向选择。为此,是否能够借鉴欧洲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思想或写作方向来实现我国儿童文学的创新发展,是当前儿童文学创作领域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

1《格林童话》的“老妇人”形象

《格林童话》由大量故事构成,涉及到众多形象的塑造,而其中老妇人形象是一个比较容易形成记忆点的形象。在某一篇故事中,一个小女孩在暗黑的森林中遇到了一个王子,王子想到女孩的家中逗留一晚,而小女孩向王子告知家中有一个继母,继母善用魔法,且对陌生人极不友善。后来女孩带着王子回家,在后续的描绘中应用到大量的魔法、恶意、女巫、老巫婆等词汇来塑造这个老妇人的形象。欧洲儿童文学作品中会出现很多老妇人经典形象,而这些形象中仅有小部分是和蔼可亲的,其他都是相貌丑陋且性情古怪,极具恶意的形象,而《格林童话》中的老妇人形象也大多如此。《格林童话》中的老妇人多是利用黑魔法将王子变成动物、将公主变成树木的形象,包括《青蛙王子》、《十二个兄弟》、《森林里的老妇人》等故事。

在传统欧洲童话故事中,女巫、魔法、老太婆是基础元素,就语言描述来看,恶毒、丑陋、巫婆似乎成为了老妇人的代名词。但是在现代童话中,这些初见便能够看出来的女巫形象已经不复存在,或者是继续做坏事,但是已经伪装成为美丽的好女人,或者已经彻底转变,变成了骑着扫把M天飞的好女人。而这种经典的形象也在孩子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似乎没有了女巫的故事便不能够被称之为童话。

2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老妇人形象

我国童话故事中或其他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产量较少,曾有学者评价道“中国向来缺少为儿童的文学”,而在为数不多的童话故事中也存在着一些老妇人形象。中国童话故事中老妇人多是和蔼可亲的或者乐于帮助人的形象,这与欧洲童话故事中的老妇人形象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这些老妇人形象中当然也会存在着一小众并非善良的人物塑造,例如,《牛郎织女》中的王母娘娘,虽然不至于称之为坏人形象,但也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一种缺少亲情的冷面形象。在整体上来讲,中国童话故事中的老妇人还是以善良的形象出现居多。

在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中,出现过一些男性形象,而这些男性多是负面形象的代表,包括《白蛇传》中的法海、《哪吒》中的李靖等。可以发现,在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多是善良的,负面的形象多为男性,就这一点来看与欧洲儿童文学作品中负面形象的安排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3对比之下的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中国传统童话故事多被传颂于民间,很少有人会专门从事儿童文学工作,但是,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儿童文学领域逐渐受到重视,也出现了一批儿童文学作家。在此背景下,我国儿童文学创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呈现出诸多儿童文学作品。在这些故事中也会时常出现老妇人形象,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妇人的形象塑造多是以善良、和蔼可亲为主,例如,《小鲤鱼历险记》中的鲤鱼奶奶,是一个在鲤鱼湖中德高望重的长辈,这也是普遍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中老妇人形象的一个经典代表。中国传统童话故事中并没有出现女巫这个元素,直到现代文学创作中才逐渐吸收到欧中童话故事中的魔法与女巫等元素。在各个文化的融合发展之下,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也势必会更多的参考欧洲文学创作特点,而就老妇人形象而言,这种女巫所营造的神秘色彩确实会引起儿童的关注,这便是值得我国儿童文学作品创作与创新发展借鉴的经验。

4结论

文学作品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创作出来的,基于此,我国文学作品与欧洲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便是文化形成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会在各国文化的逐步融合下被缩小,就儿童文学作品创作而言,可积极的借鉴欧洲童话故事的形象塑造或情节安排,实现我国儿童文学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项思琪,张白桦.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以张白桦的《格林童话》译本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02(06):121-123.

[2] 陆霞,杨武能.百年来围绕格林童话的论争――纪念格林童话2012年诞辰200周年[J].外国文学动态,2013,03(02):55-56.

[3] 杜荣.《格林童话》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纪念格林童话诞生200周年[J].德国研究,2012,01(03):98-110.

上一篇:绿色,水泥混凝土发展的必然出路 下一篇:初中科学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活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