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就是氧气

时间:2022-10-14 09:05:50

要勇于为善

哪个父母不希望子女成才成功,为龙为凤?可是在强调培训、励志、一切为将来残酷的社会竞争准备的同时,似乎很少有父母会触及、照顾、加强孩子内心那些纯然美善的火苗,觉得那是次要的,做强者才是重要的;至于善者,以后再说。

一次和朋友全家一起吃饭,他们刚从德国回来探亲。当服务员把垂死挣扎的“桑拿虾”端上来时,朋友12岁的小公子,当即就流下眼泪,他说:“太残忍了!”这时,朋友一手把孩子搂过来,说:“对不起,宝贝,这是中国菜的一种烹调方式,你是对的……”

我喜欢朋友的一句肯定:你是对的。

中国家长,最初教育孩子要“乖”,后面就侧重于“强”,或者“聪明”,但常常轻忽“对的”。

平时,我们家在吃饭时,喜欢谈论一些当天见到的人与事,然后交换心得。我常常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孩子内心的一些善良之光,哪怕有时只是孩子心灵里天生的“小柔软”显现,我也会给予惊喜一般的赞叹。

有一次,女儿黄点蓝说,她在公交车站等车时,看见一位要坐公车的老爷爷拿着皱巴巴的5块钱,对好几位打扮体面的行人说:“能换个零钱吗?”几乎所有的人都冷漠地说:“没有。”

老先生碰壁后又向站在更远处的女儿请求:“你有零钱换吗?5块。”女儿也没有足够零钱可换,但她毫不犹豫拿出1元,递到老人的手里,赠他,然后躲开,站在一旁。

老先生欣喜,然后觉得不妥,忙不迭地说:“你看这咋能成呢?”于是,上前一步,准备把钱还给黄点蓝,女儿见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向自己聚焦,害羞地继续退后一步道:“没事儿,没事儿。是赠给你的!”老先生更不好意思了,仿佛是急中生智:“要不,还是我把5元给你,你给我4枚硬币就好。”

黄点蓝等的车来了,她摆着手,羞愧似的,逃一般地上车了。

我很理解黄点蓝。有时,做好事会莫名其妙地感到羞怯。而后再次表扬她有颗善解人意的心,比如会用“赠给你的”,而不是“送给你的”!

一小学教师给班里的孩子布置了一道作业,给每个学生1元钱,要求他们用这1元钱去做一件好事。第二天总结,只有20%的学生把钱用掉了,做成了好事;剩下的学生原封不动地把钱拿了回来,不知道该怎么出手……

一次,儿子黄点兵问我:走在路上,看到有虫子六脚朝天,翻不过来,在挣扎……很想把它翻过来,或者把它捡起来放回草丛,不要让它被路过的行人踩死。“但是,旁边有人的话,我就做不了这样的事情。怕被人笑!做这件事情怎么就像做贼一样?”

做父母的,这个时候就有义务给孩子以肯定、赞美。

无意中,我们常常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冷漠的人,不好意思做好事,在乎别人对自己行为的看法。我告诉儿子,我见过一个老太太,几步一弯腰,不断地拾起一些垃圾,她的动作就像朝圣一样,每一次弯腰,都让我感动,她那么自在,那么安宁。

做好事情,也需要学习,然后养成习惯,达成境界。记得某经书里有一句话:要勇于为善。显然做好事需要勇气。生活随处都是修行!在向善的路上,勇气就是氧气。

要乐于为善

一天,我在超市里给儿子选购玩具,这是我每周五都要做的一件事情,惯例了。之前,他常常被老师留下,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从上课做小动作到家庭作业没有完整完成,他喜欢欺上瞒下偷工减料。后来,我做了一个规定,如果他一周里都没有被留下的记录,周五就有一样玩具奖赏他,我知道他的软肋,他酷爱玩具。结果读二年级的儿子发愤图强,现在他每周都有玩具收获。他好,我们也高兴。

在超市玩具柜前,我看见一对姐弟正蹲在地上专心地把玩着隔层塑料包装膜的玩具,津津有味。看我来了,他们迟疑地放下玩具,做逃散状,姐姐不过10岁,弟弟7岁左右,这时我嗅到一股臭味,看他们褴褛的打扮,我知道那臭味从哪里来。看到他们很脏的小脸上显现出羞怯、不舍与害怕的表情,我的心痛了一下,赶紧说:“没关系,玩你们的!”他们这才继续蹲下来,爱不释手地翻玩着琳琅满目的玩具。

我很快就找到一个儿子要的玩具,我再次瞥见那小男孩惊羡的眼神,心再次被刺痛,便下意识地把手里的玩具递给他:“喜欢吗?送给你!”那姐弟表现出惊愕的表情,然后很不可思议地看着我。我突然意识到错了,这是在超市里,玩具还不是我的。我立即翻看条型码边的价格,12元,于是从口袋里掏出15元给他们,“去吧,到收银台买单!”

两孩子从梦中醒来似地异口同声地说:“谢谢叔叔!”然后转身就往外跑,那高兴劲,谁看了都会感动。其实,我没有多高尚,这样小的事情写下来,只是想说,我们内心里都有温暖的一缕光,随时照耀你去做一些很小很小的善事。

用爱与善装备孩子的心

回家后,我特地双手空空,没有给黄点兵带礼物。我告诉他,在超市里遇见一对姐弟,他们衣服穿得很破很脏,可能还失学,他们几乎是贪婪地在超市里偷偷地摸着玩具玩,过过瘾……所以,就决定替儿子做件好事,私自把本该给他的玩具送给他们了。“你不会不高兴吧?”回家后,我小心翼翼地问儿子。本以为他会回答说“我不管!我就要我的玩具”之类的,可结果不是,他居然很平静地说:“好啊!爸爸做好事。”有惊无险!看来是我多虑或者低估了儿子的道德智商,小小好事,行云流水般,原来一点也不造作!连孩子都觉得理所当然。

每次带他出去,一方面带领、引导他怎么规避各种“危险”,比如遵守交通规则,不要闯红灯;比如识别垃圾食品,注意饮食卫生……另一方面,则强化他的道德感,做个有理有礼而有力的人,比如为后面的人推开并压着反弹门、礼让他人优先进出电梯,比如路上看到香蕉皮捡起来扔到垃圾箱,免得行人踩到摔倒……小善寓于小事,平凡美好真实而可行。

所谓“家教”,是让孩子知道知识,更要让孩子拥有美德。

记得圣雄甘地有次挤火车,上去了,发现右边的鞋子掉了,人挤人,他已经下不去了,火车马上就开了,他情急之下,飞快地脱掉左脚那只鞋,从车窗上往外扔,他的解释是:我留着一只鞋,没有用;人家捡到一只鞋子,也没有用,应该捡到一双……

用很大很大的爱做很小很小的事,这个“小事”,包括用爱与善来装备孩子稚嫩单纯的心,成本不大,但是事关孩子的未来与好坏。得失,要关心;是非,更要分明。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上一篇:Hello,小鼹鼠 下一篇:这个阿婆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