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没有浪漫的爱情故事

时间:2022-10-14 08:58:06

《包法利夫人》――没有浪漫的爱情故事

《包法利夫人》是世界文学名著中的一部悲剧,女主人公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中最有生气而又最受人歧视的妇女形象之一,这部小说往往被称为“一部没有浪漫的爱情故事”。

虽然,福楼拜曾经说过:“包法利夫人就是我”,但小说的主人公爱玛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其原型的。据考证,爱玛・包法利的遭遇和德尔菲娜(福楼拜父亲的学生、外科医生德拉马尔的妻子)的生活经历大致相同。德拉马尔医生早年丧偶,于1839年娶了农场主女儿、17岁的德尔菲娜为妻。德尔菲娜脑子里装满了浪漫的故事,但婚姻却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她在耗尽了丈夫的钱财以后终于服毒自杀。作者以这个故事为原型,福楼拜将一个极其“具有争议”的女性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往往兼具写作活动主体与意义垄断主体的双重身份,因此文学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强烈价值观可以部分的表现出作者的主观态度。福楼拜以一向冷静、客观、精确的描写,不动声色地表现了一种庸俗事物的完美形式。

简单的说来,爱玛是一个失足的女人。她欺骗丈夫,先后两度红杏出墙,很显然,她是一般道德意义上的背叛者。但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并不是简单地把她描写成一个坏女人,而是将其描写成一个极具浪漫和才情的人。

爱玛一生都活在非真实的世界之中。少女时期,她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了修道院,与世隔绝的修道院充斥着的神秘色彩,刺激着爱玛过剩的激情与想象,那里造就了爱玛的才情,也毁了她的一生。对浪漫主义传奇的阅读不但激活了她虚幻与狂热的追求,而且成为了爱玛枯燥的修道院生活中唯一的慰藉。文学家兼文学评论家纳博科夫评价说,爱玛不是一个善于读书的人,原因是她太容易动感情。所以,小说中的爱玛以一种孩子的稚气来阅读浪漫主义传奇,让自己去充当某部小说中的女主角。她恨不得自己也住在那么一所古老的庄园里,像那些腰身纤细的女主人一样,凝神屏息,手托双腮,遥望着一位骑士,从遥远的地方驰骋而来。这便是她的梦想,遥不可及而又致命的梦想。爱玛虽然并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坏秉性,而且拥有聪慧机敏的头脑,但是却有着一颗浮躁的心灵。这成了她一生中致命的要害,即便是美貌、教养都无法将其心灵的庸俗抵消。她把书本中的故事当作真实的生活,把书中人物的行为方式当作自己对待生活的信条。每当她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犹豫徘徊时,头脑中总是浮现出“书中是这样说的。”爱玛的词典里,总是充满了“爱情”、“泪水”、“月光”、“哀伤”、“夜莺”之类的词汇。正如所谓“造化弄人”,这样一个生活在浪漫幻想中的女人却嫁给了一个平凡庸俗的乡村医生。婚姻生活的平凡无情地打破了她对生活与爱情的全部想象。尽管她曾经努力地尝丈夫、爱孩子,但是对激情的渴望和对梦想的希冀使她不甘心过如此乏味的生活。从小说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爱玛生活在一个并无怀疑、并无帮助、并无慰藉的社会里。无论从社会还是道德角度来说,爱玛的生活圈子都是狭小而且沉闷的。环境的一片狼藉为爱玛自己设法去提炼华美艳丽和稀少珍贵的东西这种行为找到了合理的“借口”。

书籍的影响固然重要,现实中的刺激更加剧了爱玛对婚姻生活的失望,加速了她走向深渊的步伐。就象是命运的安排,爱玛很偶然的参加了侯爵的舞会。华贵的建筑、耀眼的摆设、精致的菜肴、上流社会的男男女女无不令她颤抖。梦想的主题再次出现,回忆那次舞会从此成了爱玛的必修课,当所有细节都随着时光的失去而渐渐黯淡后,唯有怅惘留在了心底,划上了永远的无法拭去的痕迹。以至于在为自己女儿起名字的时候,爱玛想起了自己在沃比萨尔侯爵的庄园中听见过一位侯爵夫人喊一位年轻女人白尔特,就选定了这个名字。

于是,爱玛开始在婚姻之外寻求生活的寄托,以飞蛾扑火般的姿态追求自己编织的美梦,走向饮鸩止渴的不归路而不能自拔。殊不知,她却是用一种最常见的方式――通奸来触犯传统的清规戒律。为了得到罗多尔夫的爱,他欺骗丈夫;为了巩固这份爱,她放弃自尊。她一再对情人表白:“可是我呀,我懂得爱!你是我的王爷!我的偶像!你好!你美!你聪明!你强壮!……可是我呀,我在这世界上就什么也没有!你是我的一切。”罗多尔夫欣赏的则恰恰是爱玛身上这股孩童般的浪漫稚气。爱玛痛恨庸俗的生活,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个庸人,而福楼拜的高明就在于当他描写爱玛做这些事的时候,作者选择了用铿锵有力的句式及和谐美妙的文字来表现鄙俗的行为。尽管爱玛已经自甘堕落,还兀自沉浸在浪漫的观念和幻想里。很显然,婚外情存在于欺骗之中,欺骗又源于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站在小说之外看这段“始乱终弃”的爱情,我们不得不说:与其说是罗多尔夫欺骗了她,还不如说是爱玛用自己编织的梦想欺骗了自己。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聪明的读者却看得清楚,是生活中的梦想与欺骗在无可挽回地将她推向深渊。

就在爱玛万念俱灰、日子重新变为无意义之时,她和曾经相识的莱昂相会在永镇。无疑,这给她如死水一般的生活注入了一支兴奋剂,重新燃起了爱玛对生活的渴望和对爱情的向往。书记员莱昂,便成为了她爱情得以寄托的载体。而这次恋情中的男主角却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庸才,他胆怯、乏味,因为能攀得一位真正有身份的太太做情妇而受宠若惊。这段恋情以一种怪诞而又哀婉的方式满足了爱玛对浪漫的幻想。在经历了两段婚外情之后,爱玛感到,通奸的生活既不幸福,也不热情,而是和婚姻一样平庸无奇。最终,在梦想与欺骗之间,她因为债台高筑无力偿还而吞下了大量的砒霜走向了自我毁灭。在临死前,小说中这样描写:“她像一具尸首中了电一样坐起来高声喊:‘瞎子!’然后在一阵疯狂绝望的狞笑中痉挛的死去。”“瞎子与疯子”是爱玛对自己一生恰如其分的总结,也是隐藏在主人公背后的作者福楼拜对女主人公的最终审判。

爱玛的一生始终是在渴望、激情、挫折、、失望中度过的,但是作者丝毫没有因为爱玛的行为而减少对她才智和情趣的描写。爱玛的风韵、聪颖、美貌、才情、无可救药的想象力以及漫无目的的智慧引起了读者的兴趣,正是她在不经意间流露的温柔、短暂的生命以及悲惨的自戕掩盖了她自身的缺点,使我们在阅读之后,除了发出一声叹息,还会感到浅浅的遗憾与哀伤。

上一篇:未曾泯灭的真情 下一篇:一个浮想联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