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器碑》技法讲座碑帖临摹简述及《礼器碑》的学习(连载)

时间:2022-10-14 04:54:16

《礼器碑》技法讲座碑帖临摹简述及《礼器碑》的学习(连载)

一、浅谈碑帖学习方法

(一)如何选帖

古人讲: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选帖如择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我们应该选择名碑名帖,取法乎上;其次,依据学书者个人的爱好来选择符合自己审美特点的字帖,以便容易入帖和更好地掌握法帖的特点,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如楷书的《九成宫》、隶书的《礼器碑》、行书的《集王圣教序》等,选择印刷质量高、字口清晰的范帖,等上手后,再换帖,书体一般先楷隶后行草,先易后难,循法而进。不能选那些信手而来的字帖胡乱临写,应该挑选最接近真迹的本子,这是关键。有些刻石拓本,一拓再拓,风吹雨淋,日久损坏,碑上的字模糊了,本来很细的笔画断了,粗的更加粗了,影响了临写的准确性。就《礼器碑》而言,碑帖出版的时间,印刷的次数及版本的类别等因素,导致了印刷效果的千差万别。目前在众多版本的《礼器碑》中,我认为河南美术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和西泠印社出版的《礼器碑》是非常优秀的范本。好的版本能够清晰完整地再现书法的线条走势和美感,尤其对于青少年书法爱好者而言,更应该以优秀的碑帖人手,这样才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高度,继而才能充分理解其碑帖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

(二)如何读帖

读帖是临帖的前提和基础,是对所学范本的认真观察、分析和研究,包括读其笔法、结构和章法等。临帖前要认真读帖,对范帖有了初步的印象,临帖时要边读边临,看准位置和形态、笔画的长短、粗细、曲直、用笔的藏露、转折、提按等,要做到意在笔先。

(三)如何临帖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无论学何种书体,都要从临摹人手,以古为师,取法平上,进而融合百家,推陈出新,博采众家之长,最后创作出具有自己的风格的作品。谈到习帖,通常我们会说临摹字帖。临帖,人们往往笼统地称其为“临摹”。实际上,“临”与“摹”是两种不同的学书方法。所谓“临”,就是将字帖置于案前,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划,领会其精神,再下笔仿照着来写。“摹”,则是将薄纸(如熟宣纸或拷贝纸)蒙在字帖上,随字的大小、线条的粗细而把它描写下来。这就如同小学生的描红,青少年朋友应该能够深刻地理解这种学习方法。所谓的摹帖,有以下几种,一是“双钩”,就是用极薄比较透明且不涸化的纸蒙在帖上,用笔将字的外形廓出,填上墨,就称之为“双钩廓填”;其次是“单钩”,就是用单线条将笔画的中心线勾出,以便更好地把握线条的走势。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与摹,对于青少年书法学习者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学习阶段。在平时的习字过程中,应该两者相结合,这样对于我们学习书法范本有很大的帮助。学习《礼器碑》,我们更应该采取临与摹相结合的方法。

在临摹熟练掌握了范本的基础上,就可选择碑帖中的字体进行集字创作,这对于我们日后的书法创作而言,可以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如何临《礼器碑》

首先,在临习《礼器碑》之前,应先通读浏览一遍,领会其神韵、风格及特点。特别要注意碑阳与碑阴及碑侧在风格特征上的差异,注意每个字点画的长短、粗细、轻重、向背、转折及结构的疏密、参差和书写风格的不同等。这样,在临习时才容易得其法度,体现出《礼器碑》的韵味。

其次,线条劲挺是《礼器碑》的一大特色。在临习时要注意笔画的粗细变化,找出字与字之间的起承关系,利用提、按、顿、挫等用笔手法使线条具有质感和弹性,使力量得以强化。也能逐渐体会《礼器碑》变化如龙的内质。

再次,《礼器碑》笔法丰富,方圆兼用。临习时一定要选择弹性较好的毛笔,初学者易选用兼毫笔。在书写时,毛笔才能提得起,又能压得下,线条形成强烈的轻重对比。临习此碑,可较好地锻炼控笔能力。在理解了笔法与结体的基础上,要悉心领会此碑透溢的灵气,感受它的神采,力争把字写得正而不板,姿态优美,疏朗有致,古意盎然。

上一篇:小学生练习毛笔字须具备五分敬意 下一篇:学习书法的微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