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眼底改变及相关并发症临床报告

时间:2022-10-14 03:35:56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及相关并发症临床报告

[摘要] 目的:了解高度近视眼底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方法:对一眼或双眼球镜值在-6.0 D以上者散瞳检查。结果:裸眼视力均在0.3以下,矫正视力77.5%以上≥0.8,玻璃体液化混浊及开角型青光眼和眼底病变如黄斑部改变、视网膜脱离等有不同程度发生。结论: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及玻璃体病变随屈光度增高而增加,屈光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屈光度愈高,矫正视力愈差。

[关键词] 高度近视;屈光度;矫正视力;青光眼;眼底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78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1(2009)01(a)-161-02

高度近视又称变性近视、病理性近视,由于眼球的病理改变,常有多种并发症发生。为了解高度近视眼底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对我院眼科门诊近年来接诊的219例高度近视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5年7月~2008年6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219例412眼高度近视患者,凡一眼或双眼球镜值在-6.0 D以上者,为本文报道对象。

1.1 一般资料

219例高度近视患者,其中,男121例,女98例;6~20岁32例,21~35岁者67例,36~55岁106例,55岁以上者14例;双眼193例,单眼26例,其中,右眼16例,左眼10例;单纯近视155例,最高球镜度-24.0 D,最低为-6.0 D;复性近视散光64例,最高柱-5.5 D,最低-0.5 D;其中,-6.0 D~-10.0 D者135例,-11.0 D~-15.0 D者65例,-15.0 D以上者19例;有家族史记录者122例,占受检者的56.5%。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用0.5%托品酰胺溶液充分散瞳检查眼底,散瞳前作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及裂隙灯、眼底镜检查,必要时眼压测量及三面镜检查,以发现眼底等疾患。

2 结果

2.1 裸眼视力与矫正视力

40例74眼戴用角膜接触镜矫正者,单眼6例,双眼34例,矫正视力除5例单眼≤0.6外,余38例均≥0.8; 75例138眼采用PRK等屈光手术矫正者,矫正视力≤0.5者3例5眼,0.6~0.8者11例20眼,≥0.8者61例113眼(81.9%)。104例200眼戴用普通眼镜矫正者,裸眼视力均在0.3以下,其中≤0.1者122眼(61.0%),0.1<视力者58眼(29.0%),0.2<视力≤0.3者20眼(10.0%);矫正视力≤0.4者12眼,其中-8 .0 D~ -10.0 D者2眼,-11.0 D~-15.0 D者4眼,-15.0 D以上者6眼;矫正视力在0.5~0.7者33眼;≥0.8者155眼(77.5%),其中-6.0 D~-8.0 D者108眼,-8.0 D~-10.0 D者38眼,-11.0 D~ -15.0 D者7眼,-15.0 D以上者2眼,由此可知,矫正视力≤0.4者,眼数随屈光度的增高而增加,≥0.8者,眼数随屈光度的增高而减少,说明高度近视眼,屈光度愈高,矫正视力愈差。

2.2 年龄与屈光度

本文高度近视患者,6~20岁者32例有2例(6.2%)≥-12.0 D,21~35岁者67例有6例(8.9%)≥-12.0 D,36~55岁者106例有19例(17.9%)≥-12.0 D,56岁以上者14例中有5例(35.7%)≥-12.0 D,表明近视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深。

2.3 眼底改变

219例中有弧形斑者198例(90.4%),有豹纹状眼底改变者179例(81.7%),有玻璃体混浊液化者65例(29.6%),有黄斑部改变者26例(11.8%),视网膜脱离者8例(3.6%)。

在随访观察中,有12例40~50岁者,其中,男5例,女7例,眼压略高于正常范围,经房角、视野等检查,7例确诊为开角型青光眼,占3.2%。

3 讨论

高度近视由于眼轴加长,眼组织变性及各种并发症,其对视力损害是严重的。由于视力差,增加眼的辐辏力,容易产生视疲劳及眼胀痛。高度近视的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加深,其屈光度愈高,矫正视力愈差,年龄在18~30岁之间者,屈光度以-6.0 D~-9.0 D为多,矫正视力多数≥0.8,其原因是由于眼球变性及并发症的发病率较低之故;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度及并发症随之增高。本组病例中,有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在39~45岁之间者,视力矫正不佳,4例6眼屈光度≥-15.0 D出现玻璃体混浊液化后脱离,4例5眼屈光度>-11.0 D有黄斑出血现象,2例2眼-13.0 D伴视网膜脱离,其矫正视力均在0.3以下,提示屈光度愈高,眼底及玻璃体病变愈严重。

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主要有眼底出血、玻璃体液化混浊及后脱离、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包括格子样变性、霜样变性、囊样变性以及视网膜裂孔、脱离等。发生于近视眼的视网膜脱离是其他人群的8~10倍,基本病理条件为裂孔形成,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流进视网膜下,使网膜隆起。眼底并发症的分布特点以颞侧为高发区,尤其是颞上方象限(74.66%)[1],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近视眼的眼轴延长,眼球壁向后进行性伸展,颞侧视网膜血管张力增强,脉络膜视网膜变薄之故。

高度近视所致的眼底退行性病变,若累及黄斑区,可造成视功能严重损害。黄斑区是近视眼变性的特异性好发部位,主要病变有色素紊乱、变性、萎缩、出血、新生血管形成、Fuchs斑、裂孔等。其中Fuchs斑为近视眼特征性表现,周围常伴有出血,系Bruch膜的破裂引起。本文中有男女各2例年龄在39~43岁之间者发生黄斑出血等改变,有资料报道,非手术近视眼中黄斑出血的发生率为4.7%[2],多系弥漫性和局限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变性引发出血,如果出血通过Bruch膜和外界膜,则可以引起色素的迁移和视网膜组织的严重破坏。

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近视眼眼底微循环障碍如眼底血管管径、血流速度的改变、血-视网膜屏障、脉络膜-视网膜屏障功能的破坏,导致后极部慢性缺血缺氧、营养代谢障碍、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及新生血管形成之原因;其次在正常或高于正常的眼内压作用下,近视眼球后段发生病理性扩张并产生相应病变,巩膜伸展性改变可能是高度近视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高度近视眼患开角型青光眼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人群,临床上因前期症状不明显,常致近视型青光眼的漏诊和误诊,原因为高度近视的筛板组织薄而绷紧,青光眼形成的杯状凹陷小而浅容易被忽略;由于近视弧的扩大,视网膜脉络膜的萎缩,使视盘呈现淡灰色泽,掩盖了视神经萎缩的表现,从而对视盘的萎缩程度不能作出正确判断;更因巩膜组织薄而膨胀,测量眼压时往往偏低,造成假性低眼压。青光眼可以促使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而近视眼对青光眼的损害特别敏感,当二者同时存在时,常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屈光手术后,由于角膜渗透作用增强,对眼压的耐受力降低,引起角膜水肿;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预防、治疗角膜混浊,减少屈光回退,但由于其多途径影响小梁细胞、改变其细胞外基质、增加房水流出阻力及患者对糖皮质激素高敏感性引起眼压升高,亦可诱发激素性青光眼发生[3]。

对高度近视特别是伴有眼底并发症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清淡、戒烟限酒、防止便秘,不过多熬夜,避免剧烈的运动、头部震荡及用力屏气等危险动作,工作中心态平稳、劳逸结合、以预防眼底并发症的发生与恶化。对采用软镜矫正、屈光手术矫正而产生的相关并发症,均应认真对待,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周正申,王玲,王康孙.近视眼与视网膜周边部退行性病变[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2,18(2):151-152.

[2]汪芳润.近视眼[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0.

[3]傅培.高度近视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及临床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2):97.

(收稿日期:2008-07-06)

上一篇:口炎散治疗口腔黏膜溃疡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急性脑血管病后丘脑性失语7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