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稿费通知单”勾起的往事

时间:2022-10-14 03:04:23

一纸“稿费通知单”勾起的往事

日前,从一堆废弃物中偶然发现的一个物件,让笔者感触良深。这是30多年前的一纸 “稿费通知单”。内容如下:

同志:

译稿《战后法国对本国现代史的研究》一文,已在本刊79年第2期上发表,共19680字。稿酬标准按千字4元5角计。扣除资料费(千字5角)和抄稿费(千字3角),实寄上稿费72元8角0分。请查收。

1979年5月3日

“通知单”下面空白处,还有一行手写的附注:“上交福利费20%,实发58.20元。”

乍一看到这张“稿费通知单”,我猛然间愣住了:“上交福利费20%,实发58.20元”,这是怎么回事儿?经过对往事的艰难挖掘和仔细翻检,终于一段记忆被追寻了回来。事情原委是这样的:

这是经过“”普遍废除稿酬制度之后,在改革开放初期刚刚恢复稿酬制度时实行的一种稿费分配办法。当时,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普遍恢复或新办起了一批刊物,科研部门的业务人员可以写稿子或搞翻译,这便有了稿费收入。其中一批人,包括笔者在内,就先拿到了稿费。这在十多年没提过工资或提薪很少,也无从得到其他任何额外收入的当时,是很显眼、也很惹人羡慕的事。在这些部门工作而没有稿费收入的(主要是后勤和行政)人员看来,是一种十分难得的“外快”。于是,在这部分人中出现了一种舆论:我们与他们同样上班,他们也是在上班时间写稿子、搞翻译的,为什么他们独得稿费,而我们却白白为他们服务呢?我们搞服务也是劳动啊。弦外之音,就是应该从稿费中分一杯羹出来。记得这种声音在当时是很强大的,于是,从稿费中“上交福利费20%”的规定就制订出来,并很快开始实施。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段记忆,我还打电话询问了几位同事,还真有一位同事对此事有印象,不过我们对稿费上交的比例以及实行这一制度的起止时间都记不清了。但既然我们研究所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下属单位都实行了,恐怕这不是个别单位的事情。

在如今二三十岁的青年人 ,甚至四五十岁的中年知识分子看来,拿稿费是天经地义的,怎么还要从中扣除福利费呢?年轻人对此大概是不会理解的。他们不了解“”时代的平均主义有多严重,对人们的影响有多深。若不是偶然间发现这一纸“稿费通知单”,这段往事恐怕就永远沉淀到历史的烟尘中去了。

这件事使我想到,历史是需要及时抢救的,否则,以艰辛和血泪换来的珍贵的历史财富,就会付诸东流。眼看一批一批人、一代一代人年老故去,他们经历过的历史往事,没有记录,没有留下痕迹,就被悄悄带走了。这对我们国家、民族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我们面临着需要加强全民族历史意识的问题。历史意识对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历史意识淡薄、不尊重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是尊重历史,有一部完整历史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有完备历史记载的民族。从司马迁的《史记》到《清史稿》,一套二十五史,完整地记录了我们五千年的历史。但这只是官家的历史,我们还需要一部民间的历史。

拯救历史的呼吁,已经发出许多年了,但至今呼之者众而应之者寡,采取具体行动者更是寥寥。在我们国家,很多事都要有国家机构推动,若无官方出面,什么事也干不了,什么事也无法干。其实,这样的事,交由有关学术团体、民间机构,经过好好协调,由热心肠的人牵头,是可以承担起来的。否则,什么事都要由国家来办,国家都顾得过来吗?国家若顾不过来,那许多宝贵的历史财富就都付诸烟云了。目前不是在反对“”吗,把这件事切切实实做起来,正可以填补历史的虚空呢。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上一篇:酒话连篇 第12期 下一篇:“亲戚的国家”和“朋友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