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商业开采须越三道门槛

时间:2022-10-14 02:49:11

页岩气商业开采须越三道门槛

2013年,我国页岩气开发取得重大突破,迄今已完成页岩气钻井约150口,页岩气产量接近2亿立方米。“这标志着我国页岩气资源已进入实质性商业开发阶段,但要进一步实现商业开采,还需克服技术、融资、环保等问题。”2014年2月13日,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告诉本刊记者。

技术门槛——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页岩气产量的增长与开采技术及钻探装备的进步密不可分,页岩气开采所需的水力压裂和平行井技术都源于美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经济中心副主任姜鑫民曾表示,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向海外同行取经,引进高新技术开发页岩气。虽经过数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但面对比美国更深的埋藏深度,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有限等难题,我国核心技术尚不能满足产业化需求,核心装备亦待进一步研制。

水力压裂的原理是将高压液体注入钻井并使岩层裂开后,高压液体中的支撑剂可以保持住裂缝,使其成为油气导向钻井的高速渗透通道。钻井的核心技术主要有两个:一是在长水平段使用的地质导向,俗称“随钻录井”;另一个是钻井液,俗称“泥浆”。

早在2009年,中国与美国就签署了《中美关于在页岩气领域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就联合开展资源评估、技术合作和政策交流制定了工作计划。中国企业与壳牌签订富顺——永川联合评价协议,与康菲、英国石油(BP)、雪佛龙(Chevron)、埃克森美孚等公司建立联合研究合作意向。

四川盆地与美国海相页岩气地质条件最为相似。2012年8月30日,重庆两江新区与美国福布斯能源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成立规模为3-5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基金,协助国内企业引入页岩气核心技术。目前中国掌握页岩气的勘探技术以及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都集中在几大油气公司,人才匮乏也正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发展。

但仅仅引进技术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世界能源专家丹尼尔耶金(Daniel Yergin)说:“中国的情况与美国相比,存在地层结构不明朗、布井经验少、井场环境恶劣、设备连续作业能力缺乏等困难。”为了能适应中国特殊的地质环境,中国企业正进行积极创新。

在技术方面,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车长波表示,中石油在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微地震监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中石化在关键完井工具研发、水平井钻井液、压裂液体系研发以及压裂装备研制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中海油则初步掌握了页岩气钻完井技术,初步具备了设计能力。

在设备方面,2013年,中国石油开工建设我国首条页岩气专用输送管道,研制了我国首台自行设计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300型压裂车,页岩气“工厂化”首次应用拉链式压裂技术将施工效率比传统技术翻了一倍,极大提高了压裂时效。

韩晓平分析道:“就好比一个硬币的两面。原来的劣势比如埋藏深、地质久、地质比较破碎等也能转化为优点。虽埋藏深,但容易圈禁,虽地压大却易于压裂。2013年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就是最好的例证,所以现在最大的问题已经不是技术和设备的问题,而是要积累经验。”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地质特点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形成一系列国家级页岩气技术标准和规范,以更加经济的开采方式获得理想开发效果,降低单井成本,页岩气商业开发趋势不可逆转。

资金门槛——

补贴扶持与开放融资相结合

国土部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预计,到2020年我国要完成600-1000亿立方米的产能建设,最少需要打2万口生产井,以单井成本8000万元计算,需新增投资超过万亿元以上。这些资金的来源也成了摆在页岩气开发企业面前极为紧迫的问题。

继2012年7月国务院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首次将页岩气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国家能源局于2013年10月22日印发了《页岩气产业政策》,首次将页岩气作为单独产业给予政策扶持。为此,我国出台了页岩气开采财政补贴政策,2015年底前,中央财政将对页岩气开采企业给予0.4元/立方米的补贴。

韩晓平并不太看好补贴的方式,他分析认为,国家相继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对页岩气的开采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这却不是长久之计,放开市场广纳资金才是正路。

“我们计划每年至少投资10亿美元,开发中国储量丰富的页岩气资源。”荷兰皇家壳牌石油集团中国区总裁林浩光说。按照美国的经验,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及灵活多样的金融工具,极大地推动了其页岩气行业的发展。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徐博建议,国内民营企业应借鉴美国页岩气的融资经验,即在地质勘探完成之前,使用股权融资;在勘探完成、投产矿井有一定产气量后,使用债权融资;在完成风险勘探之后,使用项目融资。

“既然美国有成套的融资经验,我们完全可以将市场放开。吸引实力强大的国际企业进入这一领域,满足如此巨额的投资需求,这绝不会对我国能源安全构成威胁。”韩晓平说。

环保门槛——

严格监管与技术升级相结合

在页岩气的开发上,环保问题也成为一大隐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永伟曾表示,如果不把好环保关,那么页岩气的开采或许是一场灾难。

据悉,水力压裂技术不仅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同时我国页岩气主要分布在一些水资源匮乏的西部地区,大规模地开发页岩气必然会加剧当地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增加环境污染的风险),而且向地下注入裂解液还可能污染地下水。同时向页岩层大量注水,可能促使深层岩石滑动,引发地震。此外,用水力压裂技术开采页岩气,还会带来大量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他有害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如苯、甲烷(甲烷的温室气体效应强度至少是二氧化碳的20倍)、正己烷等,对环境造成危害。

页岩气的开发的确会影响环境,但只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严格监管,是可以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的。

据悉,美国环保署(EPA)2013年了一项针对页岩气开采的新法规,规定对页岩气开采中因使用水力压裂技术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加以控制。这是美国针对页岩气开采造成环境污染的首个法规。该法规要求到2015年1月,所有采用水力压裂法进行页岩气开采的气井都必须安装相关设备,以减少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他有害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如苯和正己烷等。

结合中国实际,韩晓平提到,党的十报告曾提出市场经济要轻审批重监管,而且要监管到位。他建议:“国家能源局、环保部、国土资源部、海洋局等部门可以联合起来委托独立第三方进行环境监管,最终逐渐培育起有效的监管机制。

特别是通过开采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升级换代,环境问题是完全可以得到解决的。依据美国的环保经验,在技术开发方面,我国对外合作应优先引进环保开发技术,自主技术开发应以节水,节地和设备小型化为研究方向。

市场在资源配中应起决定性作用。页岩气在美国的成功依靠的是发达的市场,那么在中国也只能依靠市场——一个让主体能充分竞争,健康、公平的市场。

上一篇:创业板是否在上演最后疯狂 下一篇:探索云服务的“私人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