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城市不收留流泪的人

时间:2022-10-14 02:26:49

这个城市不收留流泪的人

我打通她的手机,第一句话就说:“王芸,你终于出头了!”她爽朗地笑起来,声音一如大学时那么热情欢快:“谢谢!谢谢!凡是对我说这句话的人都是自己人!”

要是提起来,你可能会有印象。4年前电视里刚流行起小品类综艺节目那会儿,上视有一档节目叫做“我爱我家”的,里面有一对绝妙的小品搭档,女的名王美丽,男的叫曹英俊,表演憨态可掬,令人发噱。要是你没有看过那个电视,我需要在这里补充一下,“王美丽”并不美丽,用时下流行的说法,应该叫作“丑星”罢。王芸就是那个王美丽。

作为一个职高生,从家乡镇江考入魂牵梦萦的上海戏剧学院的时候,她已经比同届的同学大两岁了。

要知道,上戏是一个美女如云的地方。此时,也正是一个大讲“漂亮者生存”的时代。我相信许许多多不美丽的女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都深深自卑过,我也能肯定地说,能够正视自己的相貌和年龄的女子,就是了不起的人。

王芸是极有表演天赋的。她的专业是文艺编导,主要搞电视编导策划,也学表演。王芸学谁像谁,印象最深的是她学巩俐的笑,缓缓地咧开嘴,要把嘴角咧成方形,就有神似之妙。大学女生宿舍的走廊上,常有人冲王芸的背影叫:“巩俐!”王芸就回眸扯开嘴角一笑,然后翩翩离去,背后已是笑倒一片。

成为王美丽,是在大四的时候。当时的王芸一无顾忌地在电视台干得风风火火,在沪上也算小有名气,甚至许多人都觉得她毕业后就会留在电视台工作。其实她完全没有那想法,她一心想留在大学里从事教育工作。她说:“你能懂我吗?我从职高踏入上戏,把梦想统统装进这里面,这种感情,简直就是一种爱情啊!我来了就准备一辈子的啊!”

但是毕业留校的名单上没有她。

匆匆忙忙地胡乱准备了,第二天,王芸去参加招聘会,脑子里还是空白一片。现场闹哄哄一片,这个学生干部、党员,小有名气的小品演员,文化部优秀毕业生,捧着自己薄薄的简历,一时无所适从。

那么开朗幽默的一个人,那段时间竟然整夜整夜地失眠,她说,她所有的眼泪几乎在那段时间都流尽了。最后,她收到一个小文化馆的公函,上海终于有一个角落可以留下她,可以搁下她珍贵的户口档案,而且这个“誓言”很“忠贞”,一签就是10年的合约。

她走进了唯一接受自己的单位,学着人家的样子,拿起一张报纸,给自己泡上一大玻璃瓶的绿茶。有时候出黑板报或者搞宣传栏,出去找那种闪亮的彩纸,买个一整天。这样过了4个月,王芸回到镇江家里,对父母说,她不能这样生活,她要离开,她想重新考回学校里。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没有社会关系,也不懂艺术,他们帮不了女儿什么,但父亲说:“复习的这一年不就是需要钱吗?要多少,我们都有。”

王芸说得很实在,只有重回校读硕士研究生,才能把户口带回上海来,考研跟学术无关。可以想象,在复习的这一年里,她承受了多少精神压力。王芸说:“我考进大学的时候就比别人大了两岁,毕业的时候,我清楚地意识到,我已经24岁了,离30岁还有6年,我的时间应该是倒计时的。”

我还记得那一天,冬末的天气很好。王芸顶着新烫的头发,从阳光下面走到校园的草坪上,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告诉我们她考上了。还是那么幽默开朗,整个一个开心果。要不是为了写这篇文章与她深谈,我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个看起来总是欢天喜地的女孩子,会那样痛哭和丧气过。在人们面前,不管是老师、朋友,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她总是颗开心果子,“因为上海不收留流泪的人呀。”她说,想留在这个城市的人,你一定是要微笑的。

王芸整个研一的最大感受就是:穷。因为她决心不问家里要一分钱,她25岁了,要自己养活自己。

她又去电视台打工了,那一年,上海电视台25楼所有节目的串联词几乎都是她和另一个学生包下来的。她又抛头露面了,上视的名牌栏目“智力大冲浪”的小品里,又出现了她的身影。有一些观众记起了她,想起了几年前那个口碑并不怎么佳的王美丽,他们不知道,王美丽在表演的时候,心情跟当年已完全不一样了,此时王美丽很实在地想:演完这一天,我可以去买半个月的饭菜票了。

唯一的奢侈是她租了一间小屋,什么都可以省,但她已不能缺少自己的空间。一个外地年轻人在上海生活,开销怎么也降不下来,怎么打工还是不够,还是要靠借债度日,好朋友几乎都被她借遍了。还好,王芸借品好,一有钱就还,再加上一堆好话和请客吃饭,大家倒都愿意把她那里当“闲钱暂放处”。

一年的疲于奔命下来,王芸真的有些累了。她有时候会想,自己这是在干什么,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有时候,会清楚地感觉自己的老去,这是以热情的消失为标志的。

眼看这一年的暑假就要来临了。7月的一天,她懒洋洋地从教学楼里出来,路过学校的招贴廊时慢慢地踱着看看那些海报,她想了解一下这个学校的动向,使自己不要显得太out,那张破破烂烂已经几乎要被撕掉的大赛启事就是这样在她的面前闪过的,她并没有眼睛一亮的感觉,只是脑海中记下了这事儿,然后又晃晃悠悠地踱走了。

她回到自己乱糟糟的出租屋,打开电脑,打下了几个字:《小兔乖乖》,然后,开始了她生平第一个电影剧本的写作。她想写一个外地人在上海生存的故事,就用自己一贯的诙谐姿态来写。用了两个晚上,王芸的剧本完成了。然后,她把她的《小兔乖乖》扔进了邮筒里,就此忘了这码子事。

这个暑假她还真干了不少事。她构思了一个20集的电视剧,写了个提纲放在一个编审那里,然后,整整两个月泡在电视台里,为还清债务而奋斗。

9月份,求索影视公司找到她,说要拍她的本子,让她突击40天把电视剧本赶出来,马上就要投拍。王芸立即成了最幸福和最痛苦的人。自己的创作要搬上荧屏,这对年轻的编剧来说实为幸事,然而接下来的禁闭式写作就是痛苦的了,她把自己破房子里的东西统统搬进了投资方提供的宾馆,完全40天的暗无天日,写了整整20集,每集15000字的剧本。

接下来,就有了本文开始的一幕,在她生平第一个电视剧本完成之后,她生平的第一个电影剧本又击败了460名华人,获得了“2001电影神话剧本及短片创作比赛”的冠军和最佳剧本创意双料大奖。

李安对这个剧本的评价是:“令人欢喜的佳作,言之有物的黑色讽刺喜剧,人物可爱又可悲,反映时弊又懂得适可而止,编剧功力不错。”杜国威评论说:“十分引人入胜,精彩的描绘,看着文本都可以想象画面,情怀简洁,幽默又无奈。”张艾嘉说:“很现代。”

她获奖了。这意味着一笔可观的奖金,和今后事业上的巨大发展。在接到那个电话之后,王芸发现桌子底下压着4张电话单子,那两张“巨额”的手机单若再拖欠,就将在3天后被关机。王芸打电话把这个喜讯告诉父母,他们也搞不大清楚,只是为女儿高兴,他们并不知道毕业的这几年来女儿经历的心灵煎熬,只说:“好,好。”就这么一个支持,对王芸来说,就足够了。

王芸跑到北京去见举办大赛的神话电影公司的老板:杨紫琼和她的先生――著名的制片人钟再思。王芸说:“你能想象杨紫琼微笑着向你走来说你好吗,离你只有0.01公分的距离!而且这时候,她不是电影明星,甚至,她就会是你的同事!”王芸说这些的样子还是那么夸张好笑,还倒在床上作昏倒状。但说那一句话时她很严肃:“我要让别人知道,我并不是一个三流的小品演员,我是一个优秀的编剧。”

这个女孩子,她深深热爱上海,但是被无奈的户口所累;她深深热爱表演,但是上天没有给她美丽的外表;她深深热爱戏剧,但梦想一度被现实淹没。她经过一次次失败的打击,忽然在短短的3个月里,梦寐以求的成功接踵而至。一家报纸报道这件事时说:“生活中真的会有神话出现。”然而真的就因为这3个月吗?真的是神话吗?

现在,王芸40天写出来的20集轻喜剧《一个人不如两个人》已经进入了拍摄。在开拍仪式上,王芸拉过男主角小声而真诚地问:“你真的觉得,我写的东西不像屎?”英俊的男主角说:“真的不像。否则我们6个人就不会愿意为了这个本子剃头了。”王芸在剧本结束设计了一场6位男女主角为了患白血病的朋友全部剃光头举行集体婚礼的戏。

王芸暗自思忖着,我写的东西真的不是屎……管它呢,人家说好我就先应着再说,反正前头还有意想不到的事儿等着呢!

上一篇:夸夸我亲爱的笨太太 下一篇:人情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