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与“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时间:2022-10-14 02:18:16

“皮格马利翁效应”与“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摘要:倘若我们怀着善意的目的,巧借人性的弱点,用赞美赞赏、暖如春风的语言,帮人上进、助人发展,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会是一件功德无量,善莫大焉的好事。其实,在教育工作这一行当中,有经验的前辈们常说,对学生要少批评多表扬。这恰恰是洞悉了人性的弱点的经验之谈。时下流行的教育名言:夸奖是最好的老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也同样印证这个道理。关于皮格马利翁在教育学方面的解释是:一个好的教育结果是从教师的期待中产生的。由于教师对某类儿童有较好印象,就在潜移默化中给以良好的激励和更多的指导,儿童或少年由此对教师产生更深的依赖从而产生这种好的学习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这种心理现象对教师的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夸奖是最好的老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古人云: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此语是劝勉人们要善于倾听和接受那些听起来不好听、不顺耳、尖刻刺激的,而却又是善意的批评和忠告的言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很难做到这一点,这是基于人性的弱点所决定的,通常任何一个生命个体的人都与生俱来地喜欢接受那些好听的、入耳的、赞赏和赞美的语言,这如同人们天生喜欢美味佳肴一样;热恋中的情人更是喜欢甜言蜜语那样。因为这些语言会使人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他人的认可或肯定,自己的自尊心或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内心不免美滋滋、乐呵呵的。反之,那些不好听、不顺耳、尖刻刺激的话语,人们会本能地排斥或抗拒。古今中外,无论皇帝官吏,还是草民百姓,抑或是沧桑老人和天真孩童,概莫能外。封建帝王中或许只有唐朝的李世民能够虚怀纳谏;而那些喜闻甜言、乐听谗言的君主多半成了昏君。历史上,那些奸臣和投机钻营者深谙人性的这一弱点,于皇帝或上司面前极尽巧言令色、花言巧语、阿谀逢迎之能事,以求飞黄腾达、鸡犬升天(清朝的和特别精于此道)。这是利用人性的弱点达到恶的目的。然而,倘若我们怀着善意的目的,巧借人性的弱点,用赞美赞赏、暖如春风的语言,帮人上进、助人发展,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会是一件功德无量,善莫大焉的好事。其实,在教育工作这一行当中,有经验的前辈们常说,对学生要少批评多表扬。这恰恰是洞悉了人性的弱点的经验之谈。时下流行的教育名言:夸奖是最好的老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也同样印证这个道理。

记得一位老教师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十多年前,初一年级时,我班一位男同学,因病休学近一年,功课耽误很多,家长担心功课跟不上,影响毕业成绩,想让孩子留级一年,打好基础。但无论家长怎样劝说,孩子都不同意,家长将我搬作救兵,仍劝说无效。我转而思考,经验告诉我对于这样偏于执拗的学生而言,他认准的事儿,一定会坚忍不拔地做下去,他的意志品质一定会让他成功的,应该对他因势利导,顺水推舟。我把我的想法交换给了家长,说服家长改变了主意。这个同学从医院回来上学第一天,我找他进行了一次满腔热忱的长谈。我首先关切地询问她身体恢复的状况,然后我对他说:听说你家长想让你留级,你不愿意,这是为什麽啊?他说:留级会被人笑话,一般学习不好的同学才留级的,所以我不愿留级。我说: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你不愿意留级,说明你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追赶和提高自己的成绩,说明你有上进心,我相信你有能力,有信心,有毅力追赶上成绩,你当前的你的首要任务把过去丢的课尽快补回来,今后再学习上有什麽问题,可随时找我,也可直接找任课老师请教,我相信通过你自己的努力,会一步一个脚印的取得进步。从此以后,我常常主动关切询问他的学习状况,时时给以鼓励,对于他在学习成绩的每一次细微进步,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以及时的恰如其分的表扬。就这样,随着时光流转、时间推移,这个同学的功课成绩,由最初的门门不及格,平均30多分,到少数几门及格,再到平均70多分,直至平均90分上下,成为班上的尖子生。后来,这个同学,大学毕业后,还完成了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的专业学习。

我觉得这位老教师,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巧借人性的弱点,怀着一颗真诚的心,细心捕捉学生身上若隐若现的微小闪光点,巧用赞美赞赏的语言不断地去夸奖和表扬这位学生,这样不断地激励作用,竟而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位老教师的做法,无意中符合了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对自己付出满腔热血而作品的一座少女雕像产生爱慕之情,他持久的热望和真诚竟然使这尊雕像有了“活”的生命,两人终于相聚一起。关于皮格马利翁在教育学方面的解释是:一个好的教育结果是从教师的期待中产生的。由于教师对某类儿童或少年有较好印象,就在潜移默化中给以良好的激励和更多的指导,儿童或少年由此对教师产生更深的依赖从而产生这种好的学习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这种心理现象对教师的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不过,教师要善于运用这种效应,不使学生感到教师“偏袒”,就能在全体学生中产生这种效应,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其实,推而广之,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都可应用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推动各项工作或事业的展开,并形成和谐的人文环境。)

总之,无论是皮格马利翁效应,还是时下流行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流行语。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科学、灵活、持之以恒地应用“它”。

【参考文献】

[1]宋书文,孙汝亭,任平安.《心理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

上一篇:舞动数学,营造多彩课堂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应渗透思想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