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阴式大子宫全切术手术方法探讨

时间:2022-10-14 01:45:29

改良阴式大子宫全切术手术方法探讨

【摘要】目的 评价改良阴式大子宫全切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泾县医院2007年4月~2009年4月40例子宫增大超过孕12周患者采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并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副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手术时间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组(95±24min)短于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组(132±25)min,P

【中图分类号】R7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5-0036-02

我院于2007年4月~2009年4月对于大于孕12周子宫采用改良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7年4月~2009年4月对子宫增大如孕12~16周的患者行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40例作为观察组,对子宫增大如孕12~16周的患者采用传统经阴道全子宫切除共32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手术指征:①有子宫切除指征;②排除恶性生殖道肿瘤;③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度,排除重度粘连可能;④无生殖道急性炎症,阴道狭窄,阴道畸形,暴露困难者;⑤术前常规超声检查明确病变如肌瘤大小、部位。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3天冲洗阴道,肠道准备。

1.2.2 麻醉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

1.2.3 手术操作 对照组采用常规TVH手术。

观察组采用如下方法:①用电刀于膀胱沟下方,即阴道前壁黏膜活动与不活动交界处环形切开阴道壁全层。②快速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及子宫直肠间隙:剪刀紧贴宫颈锐性分离较致密的膀胱下结缔组织,再手指紧贴宫颈钝性分离间隙,上推膀胱至膀胱反折腹膜,并向两侧方充分游离反折腹膜。同时钝性分离子宫直肠间隙,暴露悬浮的腹膜,钳夹剪开后腹膜进入腹腔,并扩大腹膜切口。③紧贴宫颈无缝扎剪断两侧骶主韧带,并向侧上方上推残端,彻底暴露子宫动静脉主干,并钳夹,切断,缝扎。④打开膀胱反折腹膜,进入腹腔,并进一步松解宫颈周围组织。⑤缩小子宫体积,自穹窿翻转子宫体:缩小子宫 体积方法有多种:a直接钳夹住肌瘤,切开包膜剥离肌瘤;b从中间剖开宫颈至宫腔,逐步牵拉暴露肌瘤后给与剥除;c契形切除宫颈,逐步钳夹至宫体下端,分块切除宫体,缩小子宫体积。缩小子宫体积后再利用杠杆原理将宫体自前、后穹窿翻出。⑥处理两侧附件:手术进行至此处,附件已暴露在阴道外口,根据需要钳夹附件蒂部,切断缝扎,保留或切除附件,同时切除子宫。⑦再次检视血管残端及两侧骶主韧带残端,再次钳夹两侧骶主韧带残端,结扎。⑧1号怡乔线两个半荷包缝合阴道壁及腹膜,并将附件残端固定于阴道壁残端。

2 结果

2.1 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2.2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见表2。

观察组无一例副损伤,而对照组出现一例膀胱损伤,给予中转开腹修补,术后保留导尿一周治愈。观察组有一例中转开腹,对照组因术中难以打开膀胱反折腹膜及术中膀胱损伤而中转开腹2例。

3 讨论

阴式手术利用天然孔道进行手术,具有创伤小,肠道干扰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体表不留瘢痕等优点。但传统阴式手术由于术野狭小,暴露差,尤其当子宫增大超过孕12周,活动度差时,操作较困难。本文作者体会大子宫传统阴式手术操作难点在于:

难点一: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子宫直肠间隙常因找不准间隙位置而费时费力。术者常因担心误伤膀胱或直肠,间隙分离过深或过浅,过深达宫颈筋膜下甚至达子宫肌层,根本无法进腹,手术无法完成。对照组一例选择阴道壁切口位置过高,上推膀胱力量较大而至膀胱损伤,中转开腹修补。而改良式TVH手术解决此技术难点,改进处在于:阴道壁切口选择在阴道壁黏膜活动与不活动交界处,能准确找到膀胱附着点,锐性剪开膀胱附着点处致密组织后,紧贴宫颈较易钝性上推膀胱至反折腹膜。

难点二:打开膀胱反折腹膜及子宫直肠反折腹膜困难,传统TVH常因病变导致反折位置改变,特别是前壁下段肌瘤常使反折位置上移,因怕误伤膀胱,时常寻找反折时进入峡部肌层导致久打不开反折。本文对照组因肌瘤位于前壁下段,反折位置上移,难以打开,手术无法进行而中转开腹。改良式TVH手术,在腹膜外处理血管后,上推血管残端时,往往自然打开膀胱反折腹膜。同时因无缝扎剪断骶主韧带有利于子宫下降,较易暴露子宫峡部,利于打开膀胱反折腹膜。

难点三:操作空间小,当子宫增大超过孕12周时,由于子宫大,活动度小,操作困难。传统TVH手术是沿子宫两侧逐步向上处理各韧带及血管。手术过程中感操作空间越来越狭窄,越来越深,操作困难。而改良是TVH由于无缝扎紧贴宫颈根部切断骶主韧带,扩大手术空间,同时由于在腹膜外处理完子宫动脉主干,结扎了子宫动静脉下行支来源,因而无缝扎剪断骶主韧带根部不增加术中出血量,为下一步缩小子宫体积创造条件,减少下一步操作时出血量。

难点四:子宫体积过大难以切除,传统TVH切除大子宫时往往逐步由两侧向宫底钳夹切断,直至一侧宫体游离后再将子宫切除。其手术操作位置过深、空间小、暴露差、操作困难。特别是肌瘤位于前壁呈前屈曲状,嵌顿于耻骨联合上方,宫颈位置上移,加之手术野小,使巨大子宫难以下降而暴力牵拉子宫,导致血管张力过大易损伤血管,引起大出血危及生命。改良TVH先在腹膜外处理完子宫动静脉主干后,可放心缩小子宫体积。再将子宫体由前/后穹窿翻出,将子宫体部暴露于阴道口,直视下逐一切除宫旁及附件。这样可减少暴力牵拉子宫机会,能在较大手术视野 ,张力小的情况下处理附件蒂部,减少蒂部滑脱出血可能。

难点五:难以快速缝合阴道壁及腹膜。传统TVH分两层分别缝合腹膜层及阴道壁层。由于腹膜和阴道壁间存在空腔易形成血肿,且分两次缝合所需时间较长,通常在10~15min以上。改良式TVH则将腹膜和阴道壁两个半荷包连续缝合,减少二者之间腔隙渗血及血肿形成。同时将附件残端固定于阴道残端,减少远期阴道残端脱垂发生。

通过以上改进,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观察组9524min对照组132±25,P

由于改良TVH术式其手术操作空间大,先腹膜外处理子宫动静脉主干,再缩小子宫体积翻转宫体,快速缝合腹膜和阴道壁,术中损伤几率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秀清,高天.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5):38-40.

[2] 工藤隆一.阴式手术的基础及操作[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

[3] 柳晓春,谢庆煌,郑玉华,等.既往盆腔手术史的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833例分析[J].子宫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57-59.

[4] 史常旭.现代妇产科手术与技巧[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86-389.

上一篇:胰腺疾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进展 下一篇:中西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