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

时间:2022-10-14 12:36:26

浅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

摘要: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化学学科的每一个分支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高分子化学等,都要运用各种分析手段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关键词:分析化学;培养;创新;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182-01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例如,在工农业生产方面,工业原料的选择、生产过程的控制及管理、成品质量检验、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三废(废液、废渣、废气)的综合利用、资源勘探、土壤普查、灌溉用水水质的化验、农作物营养诊断、农药残留量的分析、以及新品种培育和遗传工程等的研究,都是以分析结果作为判断的重要依据。在环境保护方面,为了探讨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环境变化规律和制定环保措施, 对大气、水质变化的检测、生态平衡的研究,以及评价和治理工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等,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检测工作。在医药卫生、国防等方面,临床诊断和药剂规格的检验,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以及国家安全部门的侦破工作等,都离不开分析化学。所以,分析化学有工农业生产的“眼睛”、科学研究的“参谋”之称,它是实现我国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1】。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该门科学,充分培养能够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具有较强的分析技术的学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以下是从处理教材内容、教师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改进等方面就《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浅谈自己的观点。

1.改革课程结构,构建教学新体系

对大多数中职学校来说,使用具有专业针对性的自编教材还不现实。基于目前出版的《分析化学》课程教材专业针对性不强,内容含量大的特点,要在有限的课时限制内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讲精练,做到让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的结合。因此教师就要有选择的制定专业授课计划,力求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相统一。新的教学课程体系应以中职学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就业岗位及岗位群对有关知识的需求,将教学内容重新调整,分为两大模块:一是:理论知识模块。主要包括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的处理,四大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二是:实践技能模块。包括基础实训分析检测(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将实验内容,操作技能及应用等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减少了教学中的重复和脱节现象,有利于教与学的有序进行。

2.加强教师自身能力培养,适应教学需求

古人云:授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话用在我们教师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了。职业教育有针对性、应用性的特点,强调以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并将实践中成功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使教师不再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是集教书、科研、管理等多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教师应具备:专业技能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强,具有教研实验和技术革新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强,能深了解社会、企业、以开发学生的创业能力,指导学生顺利就业。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需要。同时,及时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现代化教育手段,为了满足学生求学需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各种教育教学软件,熟练使用先进仪器;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教学信息,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共享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和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地锻炼。

3.优化理论教学,增强实验教学

分析化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特点是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但抽象的理论太多,计算太复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肯定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平铺直叙的讲授往往使学生昏昏欲睡,学生难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神和很强的注意力。再加上中职类学生虽然学习基础差,成绩跟不上,学习兴趣不浓,但对实验这类动手实践的教学内容还是兴趣盎然的【2】。因此,分析化学的课程设置就要在实验方面有所加强,增加实验教学的比重,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着重在实践上多下功夫,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以此来培养中职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特点突出的社会需求型人才。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组织学生参与准备试验,预实验;进行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指导;做好实验后的后续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开展技能大赛(如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分析天平的使用)的比拼,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4.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比较突出,现代化教学手段很受学生欢迎。把传统的教学教法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加强师生沟通,把握教学节奏,增强教学效果。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声音,图文并茂的汇集,使每一节课都生动、活泼、有趣地展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例如,在讲授酸碱滴定基本操作时,我们借住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一幅动态画面,形象地展示了选用不同指示剂时,不同浓度酸碱互滴的滴定终点及对应的滴定曲线;再配上影视录像片的有关片段,通过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使学生从视觉、听觉、情感多种感官受到刺激,从而获取相关知识。当然,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

(下转184页)

上一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问题解决对策 下一篇:问题串线引领有效复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