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4 12:31:22

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朗读是一种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是语文课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也是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领略文章的内容和语言的微妙之处,借以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有助于渗透思想教育、有助于课文的深入理解、有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还可以提高欣赏力、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人格。朱教仁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所以,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提高教师的范读水平,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小学生善于模仿,在他们的眼里,老师是神圣的,他们常常爱模仿老师的动作、表情甚至说话的语气。所以,教师范读是指导朗读的重要方法。

教师以融情的范读、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动人的形象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同时指导学生从范读中去借鉴、去领悟、去思考,以达到范读激感的目的。在范读的过程中,不仅浓缩着教师对教材的深刻领悟,伴随着音韵的魅力,而且随着教师的范读,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溪水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的范读,才能使教师的表情、语气、语调、体态作为一种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听得见,看得着,可以模仿,可以学习。示范朗读,能够创设意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的范读不仅能体现教师对课文正确深刻的理解,还能体现出教师高水平的朗读技巧,往往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记得教育家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欲望。教师的范读可以让学生知道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面对一篇篇优美的诗文,教师若能入情入境地范读,学生定会如沐春风,陶醉其中。然后学生一遍遍入情入境地朗读,直到“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这才算把方法教到位。

教师只有首先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和点拨。

二、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有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推动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他们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读的积极性后,其训练才能落到实处。小学生都好表现自己,喜欢一展身手,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如果总是齐读易埋没学生的个性,如果把个人读、小组读、合作读、男女生对读、上台读、竞赛读、表情朗读、配乐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人人参与,那么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情高涨,并读得声情并茂。此外,教师还可以搭建交流平台,精心创设优美的情境,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产生兴趣,使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意境之中,激发学生想读的愿望,提高朗读水平。如教学《慈母情深》这课时,我让一个学生扮演“母亲”,另一个学生扮演课文中的“我”,再让一个学生扮演“旁边的一个女人”,通过这样的分角色表演朗读,使学生体会到这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又加深了课文词句的理解,并能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从中提高朗读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某些场面和某些人物对话让学生个性化地加以表演。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有助于朗读教学,使学生在一种宽松的语言环境中,体验到朗读的乐趣。

三、注重朗读评价,使学生读中求新

评价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朗读指导中也是如此,教师简明、富于激励的评价,不但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保持他们参与朗读的热情,而且还能使孩子明白自己朗读时情感把握的分寸是否合适,同时,同学之间的互评也是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的重要途径。读后,教师适时、恰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朗读效果会不断提高。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学生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们评价时经常爱说的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得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教师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创造。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调动参与的积极性,采取适宜的方式适时进行评价,让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技巧,以此唤醒学生的灵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最后实现“不是读会而是会读”的目标。

(责编 张敬亚)

上一篇:小学语文拼音的教学技巧 下一篇:让学生读出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