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职院校休闲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时间:2022-10-13 11:44:23

刍议高职院校休闲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高职休闲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休闲体育 心理健康

高职院校培养方向已从纯粹的技能培训向素质培养方向发展,而心理健康作为重要的人才素质指标之一,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位置。甚至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身体和职业的发展,学校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随着90后学生涌入高校,高职学生的生活重心已经从传统的课堂、班级活动和图书馆转向电脑和智能手机,甚至学生把手机比作生命,游戏成为生活的全部。同时,高校恋爱已经呈现普遍化,男生、女生都愿意花大把的时间在自我修饰上,网络沉迷已经成为校园的普遍现象。随之带来的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下降,传统的体育项目已经不能够吸引学生,休闲体育应运而生。

1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1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是: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由于健康是相对的概念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绝对的分界线,因此衡量心理是否健康还是比较困难的,一般而言,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往往采用以下三项原则:第一,心理活动和客观环境的同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在形式和内容上应该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第二,心理过程之间的协调一致性,人的认知、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自身是协调一致的,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个体准确有效的反映客观世界。

1.2高职教育中重技术专业,轻心理教育现象严重。目前在高职教育中,出现重技术、专业、就业,轻素质、心理健康的局面。高职学生普遍表现为心理素质差、对自己前途迷茫,文化素质较低,非专业知识浅薄,将会影响到技能型人才人格的健全发展,最终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存在缺陷,社会认可率低下。

2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本身是一种文化形态,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休闲体育指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特点是具有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和主动性等。对增进健康、强健体魄,预防疾病与康复,提高文化素养与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生活内容与加强人际关系,以及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形成等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休闲体育一般在闲暇时开展,项目形式不拘一格,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强调娱乐休闲、运动乐趣、放松身心。

3高职休闲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1有利于学生乐观情绪与情感的培养

大学校园,是一个小社会,在校园中,学生需要自主生活与学习,需要自己为自己做决定。大学生一个人在学校可能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这些事情会使其心理不悦,长久以往,会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大打折扣。这些负面情绪需要利用一个机会合理地渲泄出来,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建立起乐观的个人情绪与健康的生活情感。而休闲体育教学正具有这样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休闲体育活动项目,让学生对不良情绪进行发泄,促进大学生心理的纯净与安然。

比如在对大学生进行投掷训练时,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将靶子当作是自己心中的愤意,当作自己讨厌的事情或者物体,对其进行投掷,将其打倒。在这样的体育活动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将自己内心的敌对情绪、偏执想法以及强迫性心理消除。同时,在休闲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多互动,多沟通,了解学生心事,切实为学生解决问题。通过了解与开导,教师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找到学习成就,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3.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会使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更加愉快,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在休闲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团体性活动,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理解与应用。体育教学氛围较为轻松,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交际方法,并具有交际练习的机会。大学生可以与他人科学交流,会使其办事成功率提高。促进学生个人生活顺风顺水.减少心理问题。学生在学校中人际关系的状况,将很大程度决定他(她)对学校生活的满意感,可以影响和改变其整个心境。一旦某位学生在学校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或出现关系紧张,就会给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进而造成压抑、焦虑、孤独、精神紧张等不利的心理健康情绪。因此,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和谐的氛围,对待学生要公正,注意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课堂社会”和课余群体性的体育活动与锻炼,以小组合作学习、游戏活动、竞赛为主要手段,通过讲授渗透、创造情景、启发引导、活动体验、总结归因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公平竞争、群体意识法规意识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纪律感、责任感、集体感、荣誉感、归属感、认同感等。其次,教会学生缓解人际关系紧张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处理问题内因是解决因素,要教会学生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条是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第二条是可以控制和改变自己。再次,教师利用讲授理论课、个别谈心的方式。教会学生利用疏导和宣泄、寻找新的精神寄托、优化自己的个性等方法,缓解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厌倦情绪。

3.3体育运动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4结语

休闲体育实现了健康身体和健康精神的和谐统一,是完成高职学校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高职学生所学专业和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一般与社会需要直接密切联系,毕业后一般会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其心理素质高低、心理与体魄是否健全就显得十分迫切。休闲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有着积极的帮助,学生为了能够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知识素养(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健康的人格和体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岗位的需求。

总之,高职院校休闲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作为高校教学老师,首先应该认识到体育教学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响这一事实;其次,应该在分析高校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需要和学生的个性,安排一些恰当的教学活动,同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先进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手段等,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朝着科学、合理化方向发展,并推动高校体育课程取得更大的成效,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卢婷婷.健康大讲堂[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年6月版.6-8页

[2]赵全.刘少英.体育与休闲[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9月版.5-6页

[3]董晓青.高职院校休闲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教育论丛.2011(08):165

上一篇:试论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解题策略 下一篇:浅谈大工业客户基本电费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