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宜“热战”

时间:2022-10-13 11:27:35

炎炎夏日,酷热难耐,到底采用什么方法消暑效果更好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一个著名的实验。一位名叫克拉克的医生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热不可耐的人们自由选择热茶和冷饮来解渴。他用红外温度记录仪分别对这两组人员进行皮肤温度测定。开始,记录仪显示的结果是一致的,过了十几分钟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喝茶的那一组人皮肤温度慢慢降低了一个摄氏度,而喝冷饮的那一组人皮肤温度基本没有下降。一个小时后,喝茶的人们都消除了口渴的感觉,而另一组人却仍感口渴。后来,人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克拉克现象”。

这个实验表明,盛夏时节如果我们一味的“以冷制热”效果并不一定好。入夏之后,有些人天天把冰绿豆汤当茶喝,冰西瓜一顿半个,空调日夜吹强风。这样一折腾,失眠、精神萎靡等症状非但没好,反而变本加厉,甚至添上腹泻的毛病。况且这样盲目饮食,以冷制热,很可能物极必反。吃太多的冰品,一下子关闭了人体最大的排热系统――汗腺,即使西瓜、绿豆汤再清热利尿,在强冷刺激下,汗也会流不出来,内热会更重。

更有甚者,夏天如果大汗淋淋而图一时痛快来以冷消热,还会由此引起意想不到的疾病。一个著名道家养生大师就曾记录过这样一个医案:记得小时候,我的一个邻居姓郭名善志。在炎炎夏日的一天里,他在自留地中锄地,实在热得受不了了,就跳进了地头的河里。当时,他觉得挺痛快也挺凉快,用他的话说,是在敌营周旋十八年后,终于“找到组织”的感觉。但事后,病就找上来了,他下半身几乎瘫痪,后经调治才勉强站了起来,但“老寒腿”始终没有治愈,成为他终生的疾病。

夏日消暑一味贪凉并不是好方法,相反采取“以热制热”的方法则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认为,夏季五脏六腑阳气相对较少,盛夏消暑,不要因贪凉饮冷而耗伤阳气。阳气释放过多,会使内脏虚寒而生病,比如腹泻、咳嗽、关节疼痛、怕冷等。适当吃些冰镇西瓜,喝点儿冰镇啤酒、冷饮,是消暑的一种方式,但不要过度,一旦阻遏体内阳气,会出现胸闷等不适感觉。室内空调温度不能过低,一般26℃即可。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蒸发为主。当人体由热而突然遇冷时,皮肤毛细血管和毛孔就收缩,不利于人体内部的热量散发。如果用冷水冲洗,还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引起严重后果。《黄帝内经》中记载“夏伤于暑,秋为痰疟”、“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可见,从穿着、饮食、起居等多方面着手,找到有效的“制热”方法,再热的天气都不必畏惧。

夏日穿着以凉爽为主,建议人们穿着质地轻薄、通气性好的衣服,最好是浅色系。外出时尽可能戴帽子、撑太阳伞、戴太阳眼镜、穿长袖衣裤,以保护肌肤。很多人认为衣物穿着少会感到凉快,其实不然,在外的肌肤受到紫外线的伤害,反而更容易中暑。许多年轻女性会穿着露脐装,中医说腰为肾之府,带脉走行环绕腰部,长期受寒,会引起痛经、月经不调等疾病。

热茶是夏日最好的解暑饮料。夏季气温高,不少人觉得喝冷饮才解渴爽口。但是中华传统中医学认为,热茶才是最佳的解暑饮料。溶在热茶中的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和芳香物质,可兴奋大脑神经,有利于对体温中枢进行调控,并能强心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肾脏血流量,加快代谢,使体内多余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喝热茶可促进血液流向体表,汗孔洞开,汗腺舒张,促进汗液排出,散发热量。有人测定,喝热茶9分钟后可使皮肤温度降低1℃-2℃,降温可维持15分钟以上。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在三伏炎夏易发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的作用,并能保护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增强抗病能力,因而饮茶对强身防中暑极有裨益。

防止脚受凉是夏日消暑的关键。夏天不少人喜欢把脚直接放在水龙头下冲一冲,觉得凉爽、舒服又方便。更有人认为冷水洗脚还能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功能,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俗话说。“寒从脚底起。”因为人的脚部是血管分支的末梢部位,容易发生末梢血循环障碍,加上脚底缺少皮脂腺,因而对寒冷也就非常敏感。有人做过实验,若将双脚放在4℃的冷水中,可反射性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三分钟后就会出现流清涕和打喷嚏等症状。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要注意别让脚受凉,脚部保暖对预防感冒、流感、鼻炎、哮喘、心绞痛等诸病皆有良好功效。对于年老体弱者及小孩更应如此。每日晚睡前用热水洗脚,洗脚水温度高于体温,水量以齐踝关节为佳。如果坚持每天用温水洗脚,还可以起到调整气血。消除疲劳、增进食欲一舒筋活血的功效,对失眠、神经衰弱、关节酸痛、消化不良、腰痛。胃痛等全身或局部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民谚中,“热水泡脚,胜吃补药”亦是这个道理。

夏日消暑现代人更离不开姜汤。出汗是人体散热的方式。所以夏季不能一味贪凉。以热制热、出出汗才是凉爽的好方法。人的身体分布着300万左右的汗腺。汗液的排出,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同时也排出部分代谢废物。如今,空调的高度发展及其应用日益普及,长期处于温度稳定环境中的人群,汗腺几乎被闲置起来,即使到了该出汗的季节夏季也不经常出汗,这对于健康是有害而无利的。汗腺不畅就丧失了一条重要排毒管道,也就失去一道免疫防病的重要防线。从顺应四季节律和生命规律出发,该出汗时就出汗。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应该经常喝点姜汤,可有效防治空调病,而喝姜汤最好在早上服用。

夏日消暑更要注意调节身心。唐代诗人自居易在《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中写道:“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夏季人们要格外重视“静养”,否则心烦气躁,汗出不畅。尤其是中老年人遇事不可过激,切忌暴喜伤心,应保持安闲自乐、神清气和、心情愉快。中医“主神明”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上一篇:厦门自贸片区22项创新举措全国首创 下一篇:在线教育“持续变大”带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