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修 第11期

时间:2022-10-13 11:08:34

什么是茶修?

修行是为了每个参加者自身素质和境界的提高,塑造完美的人格。早在唐代“茶之十德”就是茶修境界也是养生方法。其提出者刘贞亮言:“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驱病气,以茶利礼让,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体会茶之十德的关键在于品茶。静心品茶的感受与结果就是十德,以十德为方向去体会和实践,就是茶修。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中国的儒生们以茶修德,佛教以茶修性,道家以茶修心。三教归一携茶已走过了千年,同样也走在今天。茶修是介于茶艺与茶道之间一种以茶为载体,体现茶人精神修为的茶文化活动。它在形式上既追求环境、茶人的外在美,也引导茶人由外向内,觉察内心的宁静规整,和谐圆融。

参与茶修的知名茶人有哪些?

茶人普遍参与茶修,在各地寻茶、参与茶事活动,抑或守着杯盏,度过茶中岁月。在举国皆办茶博会的大潮之下,茶人们更是按捺不住,每年开春时节就像候鸟一样飞到茶区。而此时,现代意义上的茶修更多展示了在茶中旅行,以茶悟道、以茶修行的过程。比较有代表性的茶修人物有:

范增平—茶修一直在路上

范增平是第一位把茶艺带进中国大陆的使者,深入参访大陆18个省市产茶区及台湾的茶园,在北京、天津、上海等20多个城市公开演讲和表演茶艺,推动并参与中华茶艺专业教育的设立和茶艺师认证考试制度的完成。曾应邀前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港澳等地讲学,开班授徒。接受中外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专访,不计其数。也数次担任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报告人兼主持人。现任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台湾明新科技大学教授,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和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理事。出版《台湾茶文化论》、《台湾茶业发展史》、《中华茶艺学》、《生活茶艺馆》、《生活茶叶学》、《喝杯好茶》、《台湾茶人采访录》、《中华茶人采访录》、《台湾茶艺观》等多部著作,多篇。20多年来,专业从事茶文化研究发展,不遗余力。

范增平在台湾东吴大学读书时,曾一度钻研哲学、禅学,在禅学公案中读到“吃茶趣”的内容,很感兴趣。此后,他对茶开始情有独钟。自1979年开始,他向台湾茶文化大师林馥泉先生学茶。那段时间,他跑遍了台湾各地的茶园,他住在茶农家里体验生活。为了开阔眼界,他还先后去了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等地考察茶文化。

范增平说,在台湾时,大约有3年时间,他不看报、不看电视,只是潜心钻研并领悟茶艺的精髓。作为研究的成果之一,就是他发明的茶艺“三段十八步”。据他说,这套很民族化的茶艺,是根据中国传统,汲取日本、韩国等茶文化的精髓,有机结合而发明的。

20年来,他曾应邀赴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等地讲述茶艺学,并开班授徒,多次担任过国际茶文化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报告人兼主持人。他还着有《茶文化的传播及其社会影响》、《喝杯好茶》、《台湾茶叶发展简史》、《台湾茶文化论》等10余部著作。

研究并推广茶艺成了范增平矢志不渝的信念。他说:“我的愿望,就是用茶文化沟通两岸关系,让两岸人民通过品茶、谈茶,增进了解,通过对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传播,加深两岸人民同祖同根的血肉亲情,从而携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范增平频繁往来于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苦心孤诣地从事茶文化的教学与传播,北京、上海、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湖南、辽宁、内蒙古……祖国大江南北的18个省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听过他讲授茶艺的直接听众数以万计。

许玉莲—约会茶修

《喝茶慢》的前言中悄凌所撰写的很细腻地刻画了许玉莲老师的茶形象:爱茶,从来没有间断喝茶,是否像玉莲那样喝出丰润的心呢?依我看未必,以茶为师,能像玉莲那样学到师父神髓的人不多吧,她是唯茶是命,处处留了心。从这么一杯茶里学会如何运用触觉、视觉、嗅觉、味觉去感觉去生活。以前她任由不喜欢她的人不喜欢她,有茶作伴之后,“现在的我,比较像一个应门人,凡叩门的,我必为他开门。”有这么一句话,真是太好了。一杯茶不只是一杯茶,人生况味,尽人茶,才叫好茶,玉莲乃此高手。“生活像泡茶,不一定要百年普洱,不一定要雨前龙井,只要有足够对生活的善意,在普通的茶里有无尽的滋味”,泡茶喝茶则不只是生活,而是“走进自然美学的生活”。

许玉莲是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的茶艺老师,同时也是马来西亚许多报刊的专栏作者,本刊专栏作者,已出版《约会中国茶》、《喝茶慢》、《茶人的第三只眼》等书籍。她以一位女性独特敏感的视角品茶、讲茶、说茶,传达着茶人最真实和深刻的感受。

跟随她的笔下可以到各地区茶修,马来、欧美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品味各种各样的茶,认识各种各样的人,体会各种茶文化,种种激荡之后,最后是透彻心灵的茶修箴言:“我在想,有茶喝,能喝茶,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那怕你是恶婆娘、伪淑女、真好人或天涯沦落人,只要你喝,茶就能滋润你干涸的心。”

的确,不是每个人都是天生爱茶的,爱茶是一个过程。希望你有空约会茶修:当我心疲倦,让我心沉淀。

林治—茶修的境地

林治自从1969年从西安下放到福建武夷山茶户插队劳动,从此茶成了“穷通行止常相伴”的良师益友。1994年读《金刚经》悟透人生“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如泡影”,决心“潜花惜月惜情惜缘惜人生”,因此从福建南平地区财政局领导岗位上辞政下海,执著于自己心灵的追求,在武夷山创办了六如茶文化研究所。十年来编著出版了《武夷茶话》、《中国茶道》、《中国茶艺》、《中国茶情》、《神州问茶》、《铁观音》、《中国茶艺集锦》。2004年当选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2005年当选为全国茶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同年回到西安创办茶道养生中心。

茶修的主要方式

茶旅

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复兴和旅游产业发展,以茶文化为主体的茶文化旅游得到了飞速发展。

茶文化旅游是以茶文化及其衍生艺术形式为主要吸引物,以了解茶文化、认识茶文化、欣赏茶文化为主要目的,融观景、品尝、参与、购物于一体的一种文化主题旅游。茶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为了解、鉴赏和体验茶文化外涵,而对茶文化旅游区进行的旅行,从而使旅游者获得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类型。

茶文化旅游具有很强的休闲娱乐性和文化性。在茶文化旅游中,主要是通过有关茶的艺术呈现形式来突出这一特点,特别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它在表演历程中,所展示出来茶的休闲、养生的文化都能使旅游者得到身心的愉悦。除了茶道之外,茶文化旅游的其他形式所追寻的目的也是使旅游者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得以休闲娱乐。其次,茶文化旅游的文化性是有关茶叶的生产、加工以及饮用等方面而产生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在这些呈现形式中,都是围绕茶的这个核心来表达,如让旅游者参加茶叶的采摘、炒制历程,使游客体验到茶叶的生产文化;通过茶艺表演,使旅游者体验中国茶的“廉、美、和、敬”的茶德文化;通过旅游者欣赏茶诗、茶画和茶歌等艺术,使游客体验茶文化的精神外涵。

再次,节会旅游带动茶文化旅游发展。近年来,节会旅游在很大程度下带动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的一些茶叶产区开展的茶文化节,吸引了小量游客前来参加。许多地方政府改变了过去“茶叶搭台,经贸唱戏”的老传统,纷纷在茶文化节时把旅游要素也整合进去,这样达到了“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下带动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禅茶的觉他

禅茶文化的精神“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将正气融入感恩中,将清气融入包容中,将和气融入分享中,将雅气融入结缘中;在弘扬禅茶文化的精神和落实禅茶文化的同时,发挥禅茶文化凝集人心、化解矛盾、优化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弘扬禅茶文化的根本社会价值所在。

天下名山僧占多。名寺藏名山,名山多名茶,茶叶生产的初期发展,得力于寺庙佛教徒的普遍种茶、饮茶。寺僧多饱学之士,对茶学、茶文化频多学术贡献。历代迄今,古寺名刹均为旅游热点。今海外来国内的游客中,台胞、华侨、华人、佛教国度及汉文化圈之游客,颇热衷去佛教胜地顶礼膜拜,有的游客、旅游社团是专为朝香、开光而赴大陆的。在旅游业中有意识地体现“禅茶一味”,对游客了解茶史、茶文化、丰富旅游内涵裨益匪浅。中国茶文化融儒、道、释为一体,因此,如同佛教的寺庵,旅游区的道观及孔庙等,亦可使游人接受茶文化的熏陶。

茶瑜珈的修行

“茶熏瑜伽”是印度传统养生文化“瑜伽”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熏疗”的融合与创新,这是一套专门针对现代人而设计的缓解工作疲劳,修养身心,开发智慧的养生新法。将茶在室内以一定温度熏发,人置身其中,毛孔中渗入散发茶因子的蒸气,起到一个循环排毒、美颜瘦身的作用,同时人身处散发茶清香的室内,身心处于一种升华享受状态,对于性情也是起到一定的熏陶功效,此即茶熏。茶熏按其部位护理分类,可分为全身与局部。茶熏瑜伽有诸多养生功效,茶熏使瑜伽升华,瑜伽使茶香沁心脾、通经脉、润肌肤,茶熏瑜伽使人回归本性,自在喜乐。尤其在这秋冬季节,暖暖的熏泡,很舒服。

上一篇:高职化工类专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研究 下一篇:冷链物流产业资金导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