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水利现代化进程的评价和展望

时间:2022-10-13 10:02:28

关于中国水利现代化进程的评价和展望

[摘 要] 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提升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促使我国水利事业必须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运用现代化的治水理念、技术手段和管理服务方式,逐步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为此,本文在评价我国水利现代化进程的基础上,对我国水利现代化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水利现代化 水利建设 评价

[中图分类号] F42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75-01

一、中国水利现代化进程的评价

水利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治水理念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技术手段现代化、管理服务现代化四个方面。现阶段,我国在水利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从总整体上来看,与实现水利现代化目标尚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在:

1.各地区水利现代化程度不同

受水资源、人口、耕地、经济、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利现代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近年来,我国在城市供水、城市污水处理、河道外计划取水中取得了巨大建设成效。但是与此同时,各地区在水利安全保障、水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利管理等方面的实现程度不高,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仍以粗放式为主,严重制约了我国水利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从我国各省市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实现程度上来看,北京、天津已经基本实现了水利现代化,山东、重庆等地区进入了水利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而新疆、四川、福建等地区仍处于水利现代化初级阶段。

2.全国水利现代化水平稳步上升

当前,在我国四大经济分区中,水利现代化水平从高到底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前三个经济分区基本均处于水利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而西部地区则处于水利现代化起步阶段。我国水利现代化水平发展较快的地区大部分为经济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仍然处于水利现代化的起步阶段,水利安全保障水平不高,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而经济发达的地区一般都处于水利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后期,使其呈现出缓慢提升的发展趋势。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水利现代化水平将呈现出平稳上升态势。

3.全国水利现代化各项指标明显改善

随着我国水利发展战略的转型,我国水利发展自2000年后步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水利现代化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十五”初期的0.43,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提升到0.53;城乡供水普及率已达到80%,预计2020年,城乡生活供水普及率将达到95%以上,并且全面落实集中供水机制;按照当前我国对水土流失的治理速度,到2015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比将下降为34%,2030年将下降为35%。

二、中国水利现代化发展展望

1.分区域实现水利现代化

我国水利现代化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地区气候、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水利现代化发展战略,有序推进水利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为此,我国应采取分区发展策略,遵循东部巩固提高、中部稳定发展、西部加快发展的原则,促进我国水利现代化总体水平的提高。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水利建设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主,预计于2020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在我国中部地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稳步推进水利建设发展,预计于2020年中部部分地区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2030年全部实现水利现代化;在我国西部地区,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和建设标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水资源管理,在东部地区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后,着力发展中西部地区水利现代化。预计于2030年,中西部部分地区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2050年全部地区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2.明确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发展路径

我国应当从流域、省区、城市三个层面入手,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水利现代化发展路径。在流域层面,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流域综合管理,妥善处理好上下游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关系,对流域的防洪抗旱、生态安全、水资源配置、水资源利用等各项任务进行统筹安排。在明确行政区域管理责权的基础上,建立与之相应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为落实流域综合管理奠定基础;在省区层面,加快建设区域水利保障工程体系,大力推行农村水利标准化,创新现代水利发展机制,不断提高科学治水、依法治水能力,着力构建符合区域特色的水景观和水文化;在城市层面,创造舒适宜居的城市水环境,尤其要重视防洪排涝建设,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水利管理信息化,为城市供水以及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进一步完善水利统计制度

为了推动我国水利现代化持续发展,应进一步完善水利统计制度,确保水利现代化评价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目前,在许多重要的水利指标中尚未形成统一的计算口径,如水利信息化指数、水利科技贡献率等,同时一部分指标没有纳入到统计范围内,对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所以,我国必须根据水利工作实际需求,适当调整水利统计指标,完善指标评价体系,加强对水利统计数据的监督检查,确保技术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水利事业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形势下,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为实现水利现代化目标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我国对水资源综合管理、污染防治、流域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资源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势必会加快我国水利现代化进程,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水利建设的差距,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浩.谢新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13(3).

[2]叶健.江苏水利现代化发展进程评估与展望[J].水利发展研究.2010(6).

[3]谭正兵.浅析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意义[J].学理论.2011(2).

[4]王振宝.徐海涛.赵天力.王浩.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3(9).

上一篇:师生互动求高效教学相长促双赢 下一篇: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