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实践与探究

时间:2022-10-13 09:44:06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实践与探究

【摘 要】课堂有效性提问环节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肩负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深化文本重要职责。本文论述了有效性提问的意义、理念及其有效性提问策略问题,这些从实践中所得的探究成果对上好初中语文课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有效性提问 策略 实践

一、为什么要重视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工具性:巩固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效果

根据课程论的观点,促使课程形成的核心因素是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它要解决的是课程“应该教什么”和“为什么教这些”的问题。因此,语文课堂提问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教学行为和手段,必然要关注教学中“应该提问什么”以及“为什么提问这些”的问题。这也是语文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对它提出的本质要求。然而有的教师先叫学生站起来,再问问题,学生答不准就反复追问,既浪费了不少时间,又没有实际效果;有的教师提的问题,答案比较浅显,无须学生回答,没有一点启发性;更有的教师提问零乱无序,没有逻辑层次,纯属信口而问,缺乏设计;有的问题本身矛盾,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还有的提问的目的不明确,盲目性、随意性较大。

有鉴于此,教师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在提问上多下工夫,想想改进提问的方法、提高提问质量等,并在课堂上提出有关针对教学目标的问题,那才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的教学计划,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性:激发学习之感,创建和谐的共鸣效果

提问是教师开启学生思维、调节课堂气氛的工具。提问提得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心灵,达到师生和谐交流、情感共鸣的理想境界,从而为优化整个课堂教学的素质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有些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提的问题的难度控制不当,不能关注所有的学生;有些则问题过于收敛,缺乏发散性,教师只接受所期待的答案,对于超出他认为是恰当范围之外的答案,会拒之门外;更过分的是提问对象的片面性,有的教师提问只盯住几个尖子生,不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这些做法使得学生对于语文课越来越没有兴趣。所以如果课堂提问要达到大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作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那么语文教师就必须注意和克服上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有效地课堂提问。

二、课堂有效性提问的一般原理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是为上好整堂课而设计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有其自身发展和操作的内部特定性。

(一)借题提问,贴近生活

所有的文化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又高于生活实践,并最终用于指导生活实践。因此,选取现实生活中鲜活话题并加以修饰后应用到文本的有效性提问环节,这样便于学生的接受并发表看法。

(二)依文提问,紧扣主旨

提问作为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绝不是孤立存在的。为使提问具体生动、优美和谐,可将提问的方式、内容与所教课文的主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显现并指向教学目标。

(三)顺势提问,关注人文

课堂教学中要以人为本,让学生于情境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人文情感、态度、价值观存在。特别是对新生事物观点的接受,一定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举一反三地展开提问与联想。让学生在提问环节中能通过思考增强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和深化。

(四)据情提问,力求创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文的相关情节、情调,让提问环节力求新颖、雅趣。在不同课堂教学中,变换提问的形式、方式、手段,使身在其中的学生感觉提问环节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三、课堂有效性提问策略

(一)精通教材,熟悉学情,精心设问

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首先要精通教材,熟悉学生学情,精心设计好要提问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新课的重点和难点,不但要让学生清楚该回答什么,而且要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回答,为什么有些回答是错误的。同时,各个问题之间还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情境,使学生从问题的回答和讨论中,体会享受思考的乐趣,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如《心声》一文,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并依次讨论以下问题:①李京京为什么渴望有机会朗读这篇课文?②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李京京读课文?③从程老师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问题?④大家想过另外一个问题吗:课文为什么被命名为“心声”?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问题,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化,而且启发他们进行积极地思考,并能从程老师的待人不平等上引发学生对于师生关系的思考,加深拓展理解。又如在外校公开课听一老师讲授《挑山工》的时候,教师在文本的进入阶段,有别于其他老师循规蹈矩的教学程序,过于目的性的提问,而是首先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挑山工挑的是山吗?解决了一个概念问题;第二个问题:第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即挑山工走路的姿势究竟如何?解决了一个理解的难点;第三个问题:作者和挑山工一共遇见了几次?梳理了文章的结构;第四个问题:他画了一幅画,并说需要它,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提出了解读文本不能不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位老师完全是以一种启发思考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然后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上述问题,表达了自己对文本的感受。

总之,教师要把提问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要摒弃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课堂提问必须要有针对性,循序渐进,符合教学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面向全体,难易适度,科学提问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的对象要有所选择,避免让少数优秀学生或愿意表现的学生独占课堂回答问题的时间,而应该有选择的准备好问题,根据问题的难度深度,分梯度地要求学生作答,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成为课堂的主体,有效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怎样向学生提出问题,对课堂提问的成败至关重要。问之得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能。问得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如小说《孔乙己》的教学中,笔者对此设置以下问题:

①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的地位;(3)孔乙己的结局。

②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______的人。

③深入探因:学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上述问题由浅入深,问题①问题②的难度适合语文水平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一部分学生通过课文摘录和思考,对此发表了自己合理的看法,而问题③则有一定深度,主要针对语文水平中上的学生思考,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思考总结,对文本有更加深入的掌握和理解。所以合理地课堂问题设置,有效性地提问既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又能帮助学生消化课文,进行严格的思维训练,强化对于文意地理解和升华。

(三)多方思考,注重创新,开放发问

开放发问,主要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当问题的条件不完备或不明确,蕴涵多种可能时,要求学生自行推断。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而答案也不必要求标准性和唯一性,通过开放发问,能解放与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自由地驰骋于思维的无限世界中,成为一个真正具备智慧之美的课堂。

如笔者在听名师讲授《春酒》一文时,我就问到 “ 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中的比喻恰当不恰当,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因为蜜蜂采蜜和春酒的甜味相似,因为形体小更见我的可爱”的结论,更加地突出了春酒的香甜。又如在教学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中,我在拓展延伸环节提出“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的问题,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表述自己的感受,让我感到欣喜的是有个组员代表说:“首先要肯定作者宋濂在求学时这种尊师的态度。其次,我们要摒弃封建社会盲目尊师的迂腐的态度,特别是‘不敢出一言以复’,这种做法就是不妥当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站在与老师平等的立场上沟通交流。”这样有深度的回答,是这堂课上最精彩的地方。而这个问题就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更“深”,想得更“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课堂和语文教学目的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又如在教学七年级《观舞记》中迁移拓展环节,我对此做了如下提问设计:同学们,欣赏了这精美的描写,我们不由的在钦佩卡拉玛姐妹舞技的同时,也深深钦佩冰心的语言。所以,学会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去描绘生活美,应该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要求。仿照作者的语言特色,来扩写下面一段文字,“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谷香绕湖飞。”要求要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恰当的修辞加以扩写,使之成为一段优美的文字。这个教学环节是在学生读的基础上,有了感悟再来动笔写,真正让知识成为自己思考的结晶。 这样既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向纵向、横向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只有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巧妙地运用以上几种有效性提问的方法,才能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所以教师在课前,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在熟悉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面对全体学生,精心设置一系列难易适度的、富有启发性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时机,灵活多变地引导学生多方思考或回答,并注重创新和开放发问,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解放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教与学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使语文课变得轻松但是又充满智慧和理性的思考。

美的课堂不但是对学生的召唤与吸引,更应该是一种解放与激发,是学生自由地驰骋于思维的无限世界里,而课堂的有效性提问正是创造美的课堂的关键要素。只要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和反思,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多又智慧又美丽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陆璟. 探究性学习.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专题研究,2002.

[3]吴效锋主编. 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 沈阳出版社,2003.

[4]钱威主编. 语文教学艺术导论. 新疆大学出版社,2000.

[5]王松泉. 阅读教育学.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新课改下的动态英语词汇教学 下一篇:运用WebQuest培养学生H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