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美术教学中道德教育的优势

时间:2022-10-13 09:14:30

初探美术教学中道德教育的优势

[摘要] 美术教育实践对儿童的美术发展特征不能总是停留在比较表面的主观评价水平上,美术教育在呼唤真正人格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越功能。儿童美术教学,不仅是一个学画的问题,对于多数孩子来说,绘画训练,培养了他们高尚的情操。做人教育问题,是德育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给孩子基本的美术熏陶,也应达到对学生完整、健康人格的培养,从而它又是一种道德教育或品德教育。

[关键词] 美术教学 人格 做人教育 道德教育

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它有着非常宽广的视角,而这种视角需要我们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长期以来,儿童的美术教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偏重知识与技能的接受。这一难以改变的事实似乎在证明美术教育本应如此,实际上还存在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美术教师,要尽可能地用健康全面的美术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为美术教育寻求正确定位和合理的操作方式,使之有益于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

一、美术教育有助于人格的培养

我们通常所说德才兼备的人,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放任自流自然形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校受教育时打下的基础。所以,学校教育首先要解决做人教育的问题。教育规律表明,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智、体诸多方面的发展起不可忽视的作用。做人教育问题,是德育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真正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知识结构完整的问题,还有道德内容的问题和完整的人格培养的问题。因此,学校教育应努力构成健康和谐引人向上的育人环境。我们的美术教育实践对儿童的美术发展特征不能总是停留在比较表面的主观评价水平上,这会导致我们的美术教育过分地强化教师在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示范,使儿童的人格过早地开始了内在分化并向知能方面偏重。

在教育情境中美术活动可将儿童带入一个丰富多姿、异彩纷呈的美的世界,使他们从感觉领悟中,体验、创造中获取实现自我的生命的潜能、生命的智慧、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乐趣、获取真、善、美的人格素质的熏陶和锤炼。美术之美,在于它结合了真与善,因而它对人格教育的功能是全面的整体的。美术教育在呼唤真正人格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越功能。例如,小学美术教材第四册第十二课《假如我是巨人》的教学,通过展示经典文学作品《格列佛游记》的创作插图,使学生不仅了解到故事主人公格列佛在小人国的奇特经历,同时也感受到了他对周围世界积极的情感态度。自然而然地教育学生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教师因势利导创设问题情景,借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培养他们的道德,假如小朋友们去神秘的大森林里去旅行,会遇到什么困难,你如果是巨人,你想如何帮助他们。学生反映积极,思维很活跃,有的回答孩子们会迷路,遇到凶猛的野兽,饥饿口渴,有很多路障等。假如自己是巨人,茂密的树丛遮挡不住巨人的视线,可以帮助小朋友探路,遇到野兽的侵袭,可以让孩子们坐在自己的口袋里保护他们,如果小朋友们渴了饿了,可以轻松地采摘大树上香甜的果实。有宽阔的河流可以用自己的巨大身体弯成一座拱桥,让小朋友安全顺利地渡河。这些种种想法虽然是虚拟的,但透过孩子纯真的内心,能看出他们被主人公格列佛的友善宽容勇敢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都愿意成为像格列佛这样具有很强责任感和爱心的巨人,被大家所喜爱尊重。实践证明,这种情景式美育教学比刻板地向学生灌输做人的道理效果要好很多,也是一种更适合学生的心理接受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培养好的思想品德意识。能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另外,在美术教学的设计应用学习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体会运用各种材料都能创造出美的工艺作品。在这种创作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他们能感受到自己在创造美,增长知识,学会本领,学到创造的本质。还要让学生领会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生活废弃物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丰富,而这之中有许多就可以成为造型设计中很好的材料。通过寻找、收集、制作这些材料,让学生明白通过自己动手,既有了制作的材料,又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处理现代生活中的垃圾,有利于环境保护、改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二、美术教育可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

许多研究心理分析的学者,也都特别注重人格在儿童美术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人格整体性、创造性等特征,将儿童天性中固有的同时又是美术活动所必需的这些特征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存留下来,而不是以成人为中心的一味改变儿童,塑造儿童,把大量地描绘技术孤立地传授给儿童。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膨胀,周围的人往往是溺爱多于管教,对这样的学生如果运用强硬的手段去教育效果不好,甚至出现问题。让其自我反省,自我战胜,增强自律意识和是非观念,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及规划纲要》提出,教育就是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因此,“个性化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和未来教育改革方向,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和学生所接受。实行个性化教育,就是在传统教育之外,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多样性、创造性。美术教育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三、教师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规划纲要》提出20字工作方针中,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的形象也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绪。教师自身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民主意识、接人待物、气质风度、仪表语言,工作作风等许多方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和学习的对象,做好修身自律,要投入真挚的感情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运用美术课程内容潜移默化地进行公德教育,培养他们对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树立整体意识,严格自律,塑造自我形象。抓好全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教育学生,既要严格,又要慈爱,要真情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遇有问题,如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友谊的态度予以引导,使学生感到如入春风化雨之境,自然乐于接受教诲。美术教育要为它们的实现创造开放、自由、宽松、民主的时空条件。

儿童美术教学,不仅是一个学画的问题,对于多数孩子来说,绘画训练,培养了他们高尚的情操,出色的想象力、记忆力,使他们自然而然地领略了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学生个体间能彼此增进理解,互相尊重,即使有时发生了矛盾,也会从自身寻找原因,互补互利。如果师生间能相通相容,这种良好的气氛胜过任何教育技能。我们注重的是,通过基础美术教育和美术兴趣教育,不仅给孩子基本的美术熏陶,也应达到对学生完整、健康人格的培养,从而它同时是一种道德教育或品德教育。因此,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发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做好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工作。要让学生自然认识到美术课同语文、数学、外语、体育等课程的相互连带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观的核心,教师一定要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人利.课堂引导创新策略研究.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4.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汪雨春.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研究.中国校外教育(基础版),2010,(3).

上一篇:从“我的课”到“我们的课” 下一篇:中职英语课堂无效教学的调整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