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擅胜场的两岸故宫

时间:2022-10-13 09:04:04

各擅胜场的两岸故宫

暑假到了,台湾的旅游旺季也到了。为了让岛内民众和八方游客有个不一样的艺术享受,博物院于7月4日特别推出“唐寅书画特展”。此次特展遴选博物院院藏唐寅与其师友作品共70(组)件,分为“诗画山水”、“仕女人物”、“花卉竹石”、“书法艺术”4个单元,多元呈现唐寅书画的艺术源流与成就。

其实,唐寅书画特展是今年推出的明四大家系列特展中的重要一环,在过去两个季度里,已相继推出沈周和文征明书画特展。在今年最后一季,还将推出仇英书画特展。饶有趣味的是,“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但现实生活中的唐寅,一点也不如戏曲渲染的风流倜傥,他一生清贫坎坷,画作寄寓人生志向与嗟叹。

唐寅少年时就展现才气,拜沈周为师,并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他28岁参加乡试名列榜首解元,但来年会试却受科举舞弊牵连入狱,从此断送功名路,以笔墨谋生。唐寅44岁时应江西宁王朱宸濠之聘前往南昌,后来发现宁王图谋不法,佯装发狂而被放归,人生数度遭逢挫折,54岁病逝。

人生之路坎坷不平,使得唐寅的传世画作多结合诗文抒发心境,泰半为桀骜不驯的人生自况。他的山水画承袭文人画传统,常见渔隐、观瀑、赏秋等主题,尤以成熟期的《画山路松声》、《溪山渔隐》为代表作。其中《溪山渔隐》尤为看破人生后的创作最高峰,题诗“太平时节英雄懒”,抒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也是清末藏书家杨守敬藏书典藏重镇,且明年是杨守敬逝世百年,7月4日同时特别推出“邻苏观海――院藏杨守敬图书特展”。展览分为“图书流传”等4个部分,勾勒了汉家典籍从中国传向东亚、朝鲜半岛及日本,终又回流的文化旅程。

博物院院长冯明珠表示,在晚清著名藏书家之中,杨守敬因其东瀛访书经历及携回不少珍贵汉籍而为世所重,见证了书籍聚散流传。典藏杨守敬藏书共1634部、15491册,包括经、史、子、集四部,类型多元,包罗万象。

作为中华文化瑰宝荟萃之地,两岸故宫的动见观瞻,向所为人瞩目。有趣的是,有很多大陆民众对北京故宫有种种疑问,比如文物藏品都是清朝的?珍贵文物都去了台湾?逛北京故宫为什么看不到很多文物?北京故宫为何没有“镇馆之宝”?6月3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首次回答这些公众疑问。他认为,这些都是误解。造成误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今后将在文物普查清理、保障文物安全、科学策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故宫,大幅提升展示文物数量和展览水平,让深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让公众更加理解和支持文物保护事业。

单院长的答疑,也引起了台湾媒体的关注。特别是关于珍贵文物都去了台湾的回答。单院长说,1933年,第一批南迁的2118箱文物大部分确系精品,为古物馆藏各类瓷铜玉器,图书馆藏文渊阁《四库全书》,摘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文渊阁、皇极殿、乾清宫所存《古今图书集成》以及文献馆档案、册宝、舆图、图像、乐器、服饰等。但是随后因时间紧迫,箱数又多,事实上未能做到择精品文物装箱。还有受包装及运输条件的限制,大件的物品都未运走。档案记载,迁运至台湾的故宫文物共计2972箱,占故宫南迁文物总箱数13491箱的22%。

很多人喜欢拿两岸故宫藏品来作比较,比如台湾作家李敖就曾说如饺子馅,北京故宫只是个壳,馅很少。其实这种比较没有意义。前院长周功鑫就认为,两岸故宫各有千秋。就两岸故宫藏品结构而言,其实各擅胜场。比如藏有书画总计9120件,其中一半以上为优等,元以前书画藏量亦胜于北京故宫。北京故宫则除卷轴画外还藏有版画、清宫油画、玻璃画、屏风画以及明清大幅宫廷书画。

截至去年4月,典藏的文物为69.4万件。截至2010年底,北京故宫博物院共有藏品180.7558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万件,分为绘画、法书、碑帖、铜器共25大类,文物藏品不仅数量大,品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

针对单院长的答疑,院长冯明珠7月4日表示,北京故宫的藏品确实比较多,但两岸故宫各擅胜场,无需比较。对于单霁翔主张博物馆不应有镇馆之宝,冯明珠说,也从未刻意打造镇馆之宝,像翠玉白菜是因游客一定要看,我们甚至无法不展,自然而然形成的。她强调,就像北京故宫的镇馆之宝就是建筑,大家自然而然都去看建筑。

岛内舆论也认为,争论孰高孰低,没有意义。对于两岸民众和专家学者而言,两岸故宫截长补短,持续促成如2011年《富春山居图》合璧展,或如今年两岸故宫将联合对所藏的先秦青铜器及其铭综合考察与研究,将是人所共盼。

上一篇:倾一腔热血于《台湾通史》的连横 下一篇:热爱运动的医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