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13 08:54:50

论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应对策略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浪费和误区,与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针对当前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误区及应对策略做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园林绿化 节约型 策略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节约型园林绿化,就是按照资源、能源的合理配置与循环利用,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养护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的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也就是以较少的人力、资源和能源投入,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尽可能少的干扰来绿化和美化城市,获取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由于近些年来园林绿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盲目仿造,追求档次,大量使用大树古树,高档硬质材料、景观小品比重过大等问题,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成本不断上涨,造成了建设资金的极大浪费。因此,如何节约资源和能源,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成为当前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

1、园林规划要珍惜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用地矛盾日益加剧,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磐须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做到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具体措施如下:

(1)对于一切可绿化用地要充分进行绿化,见缝插绿,开展绿荫工程。比如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等节地的绿化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地矛盾。

(2)建设绿荫停车场(如慈利移动公司内的停车场),在停车场的周边,尽量种植乔木,既不影响停车,又增加了绿地面积,同时还能防止阳光对车的损坏。

(3)广场或园林地面尽可能采取嵌草铺装(如慈利阳光幸福湾住宅小区内的停车场全用嵌草砖铺装),尽量增加绿化透水面积;少用硬化铺装广场,多建树阵广场,增种冠大荫浓的乔木,以保证游人在林下空间活动或是休息,彻底改善“广场无大树,盛夏无游人”的状况,尽可能的增加道路、广场的绿化覆盖率,使道路广场用地转化为绿化用地。

(4)一张蓝图绘到底,不能因政府换届或领导的更换而大拆大建,尽可能避免过多调整和改建,以保持绿景和生态效益的稳定。

2、种植设计上要坚持适地适树和生物多样性原则

(1)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乡土植物对原产地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相对于其他植物材料种植成本低、成活率高、养护成本也低,同时也有利于营造城市自然和谐的独特风格。在城市绿化中,即使是物种和植物配植方式的不同,如林地取代草坪,乡土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就可大大节约能源、减少资源的耗费。在有条件的地块上大力提倡复层种植形式,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态效益。

(2)贯彻生物多样性原则。积极引进适合本地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节水耐旱的新优植物材料,丰富和优化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结构。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合理配置结构稳定的植物群落,以减少对植物群落的外部能量、物质输入。要积极探索利用野生植物,构建符合当地生态要求的白养型植物群落,以大大降低养护管理成本。例如在慈利一中新校区建设中选用香樟、桂花、桂竹、火棘、紫荆、石榴、女贞等节水耐旱的乔灌木树种营造大片风景林,并移植了老校区过密的树木(如香樟,桂花.广玉兰,罗汉松等树木),这样即减少了造价,又利于园林景观形成,而且又丰富了物种多样性,而且果实本身可以吸引各类动物前来觅食、栖息,吸引了大批鸟类在校园安居,尤其是麻雀、喜鹊、山雀等益鸟季中群规模已发展到数百成千只,由于鸟类和

天敌动物的保护作用,几年来校园绿化的病虫害极少发生,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正在形成。

(3)多种树木,少种草坪,既扩大了绿量,又节约了种养成本。在市内某新校区建设中,在石渣地上采用客土的方式,选用节水耐旱的乔灌木树种营造了风景片林,短短2~3年时间已经郁闭成林,校园森林环境初步形成。根据实验分析,在石质丘陵地区绿化,采用营造风景片林的方式比普通草坪地被绿化方式可节约种植成本77%,节约养护成本74.5%,绿量提高3—4倍,这对于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园林工程建设上选用环保节能型建材

节约型园林应以各种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为原则,减少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要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地方工艺,以及有利于环保的材料,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突出地方特色,改善生态环境。如利用搅拌机的混凝土基础墩稍加改造可作成“假山石”;建筑用剩余的碎砖块、砾石可以作为硬化场地或路基的垫层:利用死树枯干配上攀援植物可以形成新的园林景观等等。为了充分利用自然雨水,建议在城市的广场、人行道及公共绿地里的游人步道推广使用透气渗水的铺装材料,以利于雨水渗入地下,留住城市雨水。例如德国在30年前就推广无砂混凝土用于广场铺装,透气、渗水、防滑,成本又低,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某市利用丰富的粉煤灰和矿渣

资源开发生产的透水铺地转《荷兰砖)已经在城市建设中得到大面积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绿地照明系统可以尝试使用太阳能和风能,在冬季游人少时适当关闭景观照明,建设节电节能型绿地。

4、养护管理上推广新技术,注意节水节能和循环使用

我国北方地区是严重的水资源匮乏地区,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推进节水节能型园林建设。要采用微喷、滴灌、渗灌等先进的节水设施、设备,推广各种节水技术,逐步淘汰落后的灌溉方式,大力发展集雨型绿地,要把集雨工程作为今后园林绿地建设的一项标准列入工程预算。同时鼓励利用单位、居民区内部的再生水进行绿化灌溉。

例如在2003年以来的某校园绿化中,十分注意节水节能,充分利用经过化粪池简单处理的校园生活污水和人工湖蓄积的雨水浇灌绿地树木,既节省了肥料,又节约了宝贵的自来水资源,一举两得。经过4年来的观察,生活污水灌溉对于园林植物并无明显副作用。在草种选择上,推广使用了天堂草、马尼拉草、高羊茅和麦冬草等耐旱节水的种类,每年的草坪灌水次数控制在15次以内,节省低工程造价的同时突出地方特色,改善生态环境。如利用搅拌机的混凝土基础墩稍加改造可作成“假山石”:建筑用剩余的碎砖块、砾石可以作为硬化场地或路基的垫层:利用死树枯干配上攀援植物可以形成新的园林景观等等。为了充分利用自然雨水,建议在城市的广场、人行道及公共绿地里的游人步道推广使用透气渗水的铺装材料,以利于雨水渗入地下,留住城市雨水。例如德国在30年前就推广无砂混凝土用于广场铺装,透气、渗水、防滑,成本又低,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5、管理体制上加大对节约型园林建设的管理和监督

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持科学管理,将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理念落实到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全过程。为了更好地使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各项目标得到实施,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起来,尤其是主管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的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节约搞绿化的意识,明确分工和目标责任。要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系统、全社会形成倡导节约型园林的氛围。要加大对各级干部和设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交流的力度,加快制订有关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标准、规范和指导意见,严格各项考核奖惩措施,将节约要求具体化,定量化,确保其可操作性。要从规划设计的源头上把好关,评审通过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案应是建设成本低,养护费用低,地方风格突出,生态效益好的方案。力求以较少的人力、资源和能源投入。获取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促进园林绿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上一篇: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探讨 下一篇:园林绿化种植工程的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