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点滴入土”

时间:2022-10-13 06:13:19

高中生处于16-20岁的年龄段,他们在思想与情感方面具有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学习困难,考试焦虑;缺乏自信,自我失控等。而高中学习又是尤其得紧张激烈,各个学校虽然对学生有一定的心理辅导,但是正真的心理危机干预则很难顾及到。那么,释放学生的心理势能,矫治学生的心理偏差这个任务将落到何处?

笔者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可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化解消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语文学科尤其适合以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为切入点,消除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困惑,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做到“润物细无声”。笔者将在本文中作简要论述。

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克服畏难情绪,鼓励引导,增强学习信心

高中生面对的困难是多方面的,与同学家长的交流、自我兴趣愿望的实现等,而其中最主要的困难还是来自于学习。现有的选拔人才方式,使学校难以避免地去追求升学率,“题海战术”成为各个学校提高学生成绩的妙计。但是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大量的练习后发现成绩没有起色,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不能积极地去面对,从此一蹶不振,进而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或表现为学习不够投入,或表示为抵触思想,这样的消极情感对教学成效的提升产生了负面影响。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也发现了这样的状况,一些学生对语文练习中那些需要积极思考,用大段文字进行主观表述的题目,不愿意积极思考,大多是敷衍了事。

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采取了“治标+治本”相结合的立体模式破解这一难题。首先,帮助学生梳理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动员优秀生与学困生开展结对帮扶,强化对薄弱环节的弥补,比如字音、字形、病句等规范语言的能力不仅在学习过程中,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互相督促,以获得进步。也给同学之间创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从而排遣挫败感。同时,运用鼓励表扬手段化解学生的不良学习情绪,增强学习自信心。笔者选取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进行充分地肯定与表扬,“春风化雨,点滴入土”,让学生获得强烈的成功感受,进而转化为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动力。比如,在作文教学中仔细研读每一篇习作,不放弃任何好的语段、好的句子,甚至是好的词语,将之打印成讲义,写好评语充分肯定,分发给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能有机会与其他学生平等交流,收获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教师运用鼓励手段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以更为乐观的心态对待学习与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形成良性循环。

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针对巨大压力,耐心疏导,化解不良情绪

压力大是目前高中生学习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缺乏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缺乏和同学、老师、家长的沟通,错误看待学习成绩,这些都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一旦心理压力过大,就会造成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过重,产生吃饭少、失眠多、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反应迟缓等一系列影响学习的恶果。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沉重,考试焦虑,甚至产生恐慌情绪。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高中生跳楼事件,都与心理压力过大、没有得到及时疏导有关。所以,创造一个释放心理压力的窗口,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成为对高中学生实施心理干预的当务之急。

于是,笔者做了以下的努力。第一,写作“是人的主观意识在恰当的文字形式中的正确反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借用日记、随笔等形式,帮助学生找到心灵的休憩地,当心中有了无形的寄托后就会努力地丰满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更自信,从而化压力为动力。第二,“阅读,是一座灯塔”,能够指明前进的方向。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正能量的名人典故,名言名句,如郑燮笔下石竹“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汪洙《神童诗》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歌德说“流水在碰到抵触的时候,才能把他的活力解放”。卡耐基认为“我们若已经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等,带领学生体会大师豪迈而坚韧的胸襟,开阔眼界的同时,吸收正能量,提高思想质量。第三,在课余时间,笔者经常与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谈心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考试。语文学科本身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基于此笔者引导学生把考试看成是与出题者面对面地交流――考试时,应该思考的是对方问了什么问题,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回答得更准确更巧妙,而非思考这次考试的意义有多重大,从而轻装上阵,卸下思想包袱。实践也同样证明,在适当的措施后,语文学科的这些个性能够引导学生生发出健康的情绪,在学习中磨练出积极的意志品质。

三、“爬心中的山,分清明晦。”――正视不良诱惑,警示教育,构筑思想防线

经过调查,不少学生打过游戏,逃过学,说过谎。有部分学生还极端地迷恋网络,甚至在网络上做一些违法的事情。为什么呢?学生在学习上得不到自我肯定之后,会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甚至脱离学校去寻求刺激,而此时多极化的社会就成了不良行为的温床。另外笔者所在学校也作了调查,发现一些在初中时是拔尖的学生,可是到了高中,学习成绩就是赶不上。为什么呢?很多人认为是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方法以及个体的一些特殊情况所导致的。其实,多数原因是由于他们养成了不良的行为。比如,原来质朴上进的学生和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一但结成一伙后,不管他们以前学习是多么得出色,也会变得令人难以理解。

所以,笔者认为除了在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帮助学生开辟正确的“增值”途径外,还要经常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可以结合语文教科书内的课文来进行,如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毕淑敏的《我的五样》、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梭罗的《寂寞》等。笔者在教学课文《十八岁和其他》时发现,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心理非常的契合,大部分学生能与文章产生共鸣,有所触发,学习课文后对,学生对自己的当下和未来有了一个更理性正确的打算,对父母有了一个更全面正确的认识。除此之外,笔者还以材料概括分析题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近年来发生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并对其犯罪根源进行了分析,尤其是与这些社会不良诱惑相关的演变历程,让学生认识,这样的结局正是当初未能有效抵制不良诱惑、放松自我要求酿出的苦酒,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强烈的震撼,受到深刻的教育。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每人撰写参观心得,在练笔中重点针对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制定改正措施,更好地成长。

十几载寒窗苦读,一朝高考见分晓――高中对学生来讲,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当不负称号,让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广大教师应当结合教育实际进行教育疏导,努力化解消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陈萍 江苏省常熟市王淦昌中学 215531)

上一篇:新课标背景下开发初中篮球校本课程的积极作用 下一篇:中学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反思及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