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基本途径

时间:2022-10-13 05:05:26

关于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基本途径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 网络平台 数学教学 整合

论文摘要: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正在加速,普通高中的信息技术装备也在不断地改善,多媒体、校园网、互联网等正成为普通高中的基本设施,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信息收集、资源获取、计算工具、视觉显示、改善学习手段等方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应是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笔者将结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方式的整合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课前准备阶段,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络平台,给班级的多媒体终端或学校的微机房网络学案。

备课组合作高效完成分析教材,查找资源,制作课件,撰写教案,编写网络学案,通过平台将网络学案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学和完成课前检测。组织学生在“互动讨论”系统中对网络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和课前检测中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上课教案,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和高效性。例如:在学习“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之前,可以如下一个网络学案:

(一)复习回顾:1、零点的存在性定理;2、方程的解与函数零点的关系。

(二)游戏与讨论:甲同学写出1-100之间的任意一个整数,让乙同学猜。对于乙同学的每次猜测,甲同学都会提示“对了”,“大了”或“小了”,猜出正确结果时的猜测次数最少者获胜。交流一下你们的猜测方案。

想一想:上述猜数过程中,“提示”有何作用?没得到结果之前的每一次猜测对于猜出结果起到什么作用?

(三)回顾所学与反思讨论:1、我们会求哪些一元方程的解?2、方程 有解吗?你能获得方程 的解的哪些信息?你是如何知道的?3、能缩小方程 的解所在的范围吗?想想议议,前面的游戏会帮助你。

通过以上网络学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活动经验思考方程 的解的问题,为新课探究作好思考铺垫,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二、课中实施阶段。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如通过观察飞机和汽车的三视图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三视图兴趣,而且还让学生对三视图有了初步认识。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2.1、利用 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可以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特别是在几何图形课、应用题课的表现更加突出。在中学教学中,数学课本是静止的,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如三视图的形成原理以及三视图的画法和三视图中“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特点通过如下一个幻灯片动画演示可以非常清晰具体的得以体现。

2.2、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定理证明”这一教学环节(逻辑思维过程),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 ,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学生可以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 中每一个参数的变化对图像的影响,从而获取函数图像平移的一般性知识,并不需要由老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还如学生可以通过几何画板自己动手演示柱锥台体的形成过程,并辨别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形成对柱锥台体具体形象全面的认识。

2.3、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实施“讨论交流”组织课堂讨论,课堂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目前每一个学校都有微机房,条件好点的都有校园网通到每一个教室,这都为课堂网络化教学提供了硬件条件。可以让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全部联网),每人一个麦克风(便于交流)。课堂上老师一个或若干个主题,每一个学生或单独或分组合作共同探讨,并将自己的解决方案及时在“讨论交流”区内发表,让其他学生和老师都能看到你的“初步成果”,然后大家再共同讨论和检验,得到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如算法一节课中,我的主题是“设计一个程序,求1-1000以内的素数”。学生分组讨论并通过visual basic 6.0程序调试,得出的答案有5种之多,其中大家评出的最佳方案是以下两个:

既简洁又漂亮还充满智慧!他们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大家都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在这种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室里的角色更象学生的辅导者或帮助者。为学生设置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刺激学生解答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使用的工具与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

三、课后巩固、提高阶段。

根据课堂上的教学情况,编制网络复习学案并到教室或机房终端,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平台上作业题,对部分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编制提示信息,引导学生跨越障碍。组织学生讨论,老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讨论中反馈出来的问题再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或对个别的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共同提高。同时老师也要据此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此外,在数学竞赛辅导中,也可以指导学生查询相关的“数学竞赛”网站,让同学们在这些网站上查找有关数学竞赛的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应用,并参与网上讨论,扩展学生的视野。

总之,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探析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措施 下一篇:试析从审美心理要素谈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