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贵州民族地区发展其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媒介策略

时间:2022-10-13 04:17:52

试论贵州民族地区发展其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媒介策略

[摘要] 文化产业,贵州省以文化旅游业为突破口。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贵州民族地区通过各种方法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来为其服务。研究媒介策略可为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帮助。

[关键词] 贵州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媒介,余秋雨,多彩贵州

“文化旅游业是贵州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比较优势产业,”贵州省为了将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起来,特地精心构建了“多彩贵州”这个品牌形象。2007年7月27日,“黄果树杯”多彩贵州舞蹈大赛省决赛在贵州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当天的《贵阳晚报》在第4版综合新闻中对其大力加以报道,“据介绍,舞蹈大赛自从今年2月正式启动以来,在短短的一个多时间里,全省报名人数就突破十万……在全省各地举行的数百场海选中,将黔中大地变成了一个盛况空前,想舞就舞的大舞台。”除了《贵阳晚报》等纸质媒体对“多彩贵州”进行热情洋溢的报道和宣传外,贵州电视台更是一马当先,将这一艺术盛况直播给全国各地的观众朋友们,让他们在欣赏赞叹贵州原生态舞蹈艺术之余,对这块土地的神秘文化有更深的了解。网络新媒体也毫不示弱――“多彩贵州印象”网站在舞蹈大赛决赛期间对5场决赛进行网络直播,大大方便了网民朋友们。可见,在贵州省大力打造“多彩贵州”这个旅游品牌的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充当“多彩贵州”这个品牌的“鼓吹手”。

在当今信息时代,贵州省充分意识到了大众传播媒介对其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多彩贵州印象”网站的建立就是这种时代意识的结果。该网站于2007年4月18日开通,由省长林树森亲自为网站授牌,由省委书记石宗源亲自点通该网站。可见,在数字化的今天,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了贵州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的一支生力军;贵州省要将其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离不开大众传媒巨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和无与伦比的宣传作用。为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一、应用新媒体网络

在黔东南州等民族地区,传统媒体有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这些传统媒体由于区域限制、水平及设备落后等因素,在本民族地区以外很难见到,不能在本辖区以外达到介绍宣传民族地区丰富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要求。这种现状对贵州民族地区发展其文化旅游业就有一定的限制了,因为这些传统媒体只能对本地区的观众进行信息传播,外地的观众朋友无法获悉这些媒体的内容,对民族地区的各种信息便不能及时知晓,这样就导致该地丰富的民族文化风情“藏在深闺不为人知”。那有人不禁要问:“要宣传贵州民族地区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话,到中央电视台这样的部级电视台打几个广告不就行了吗?”这种说法容易,但实际上是行不通的。贵州民族地区目前正在依靠文化旅游业来拉动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民族地区的经济水平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还处于较落后的水平。要拿出一大笔广告费对贵州民族地区这种目前急需大笔资金投入的地区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除此之外,宣传贵州民族地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一次或者几次广告是远远不能满足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所以拥有能够长期有效宣传自身的媒介对贵州民族地区来说,是一个解决发展瓶颈的关键。在时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下,这些民族地区应大力应用网络新媒体,这便可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受地域限制的弊端。例如:在网终技术推广后,黔东南不失时机地提出建设数字化的黔东南的口号,于2002年8月建立了黔东南最大的门户网站――黔东南信息港。这个网站是中共黔东南州宣传部、中共黔东南州委外宣办的直管网站,可见该地政府十分重视本地的网站建设,身体力行地用网络来达到宣传黔东南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目的。在“黔东南信息港”中,有一栏叫“原生态艺术专栏”,对该地区的各种独特的原生态艺术做了十分详细的介绍和报道,图文并茂。网络传播使千里之外的网民只要稍动鼠标、点击几下、便能了解民族地区奇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这就有效克服了贵州民族地区本地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介受众面窄、不能有效对外宣传自身的缺陷,为外地的朋友们认识贵州民族地区打开了一扇窗户。因此,以黔东南为首的贵州民族地区应大建网站,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来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

二、借用品牌媒体来宣传自己

贵州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独特的原生态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如果能有一个品牌媒体宣传自己,便能让自己的优势旅游资源迅速为大众所知,从而事半功倍地打入市场。但关键问题是贵州民族地区在经济总体方面来说仍是相对落后的地区,没有知名媒体。所以贵州民族地区应巧借品牌媒体来宣传自己。主要有两种方式:主动出击,力邀海内外媒体来贵州民族地区考察、拍摄、宣传这儿的原生态文化。例如:黔东南州得到国家旅游局的支持,邀请加拿大新时代电视台“时代杂志摄制组”、加拿大星岛日报、加拿大“至尊假期”旅游公司等三家经营中国旅游产品的旅行社于2007年7月19日到隆里古城考察并拍摄专题片,目标直指加大黔东南的民族文化旅游在海外的宣传力度和影响。黔东南等民族地区应充分发挥“拿来主义”精神―大力邀请海外媒体和旅行社来此考察,让这些媒体和旅游机构体验这儿的原生态文化,并为之“心动”,从而回国后进行宣传或组织外国朋友前来旅游。一传十、十传百,相信这些苦心不会白费、一定会收到长期效益的。主办节目,吸引大牌媒体前来采访、报道。贵州民族地区充分利用自身的民族文化优势,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节目,从而吸引海内外的广大媒体前来拍摄、报道。这些著名媒体由于权威性高、受众面、影响力大,一旦对贵州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节目进行报道,势必让贵州民族地区以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中心的形象走进千家万户,从而大大提高贵州民族地区的知名度。2007年7月23日~8月3日“中国・贵州・凯里原生态艺术节”就表现了当地政府极尽所能打造品牌节目、通过民族文化亮点吸引海内外著名媒体前来采访报道、从而有效扩大宣传面的策略。该项活动的时机选得好,既在黄金暑期,又在“黄果树杯”多彩贵州舞蹈大赛进行得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民族风情、原生态这些概念已得到了大量的宣传、已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所以“中国・贵州・凯里原生态艺术节”一经举办,便有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海内外媒体100余家、记者400余名前来采访报道。在这些媒体中,有国内顶级媒体中央电视台,该电视台无疑是国内最具权威、受众面最广的电视台,她派出的记者在此采访报道,必将起到一呼百应的效果;还有国外的著名媒体,如路透社、美联社等,这两个通讯社是全球最大的通讯社之一,如今都被这次节目所吸引,派记者前来。众多海内外著名媒体从不同角度记录和报道贵州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势必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感受到贵州民族地区的独特神奇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从而大大促进其民族文化旅游业。

三、借助文化“媒介”名人提升自身知名度

贵州民族地区所发展的是民族文化旅游业,所以应挖空心思在“文化”上大做文章 。在这方面,黔东南带了个头,做得非常突出,贵州其他民族地区应大力借鉴。2007年7月17日~7月23日,“原生态黔东南对话余秋雨”活动举行,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策划,引起了几乎所有贵州媒体的关注,《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贵州电视台等15家媒体立即派出采访小组进行全程跟踪报道,精彩的相关报道还将通过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旅游卫视等著名媒体向广大观众朋友们。这次活动成功地提高了黔东南的知名度,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对象选择得十分正确。黔东南等贵州民族地区目前大打“文化牌”旅游,自然需找一位文化名人为自己大做宣传。余秋雨学者当仁不让堪称是中国著名文化学者,而且还是一位“媒介名人”。说他是著名文化学者,是因为他相继被联合国选为研讨《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和参加“2005年世界文明大会”的唯一中国文化学者;说他更是一位“媒介名人”,是他在近十年来全国最畅销书籍前十名中独占了四本,书本读物是大众传播媒介,他的作品如此受欢迎,拥有上千万读者,所以说他是“媒介”名人毫不过分,更何况他经常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抛头露面”,充当评委或讲授文化,为广大观众朋友们所熟悉。我们甚至可以说,余秋雨这个名字已经被符号化了,这三个字就代表着“文化”,所以非常受大众的欢迎、拥有很高的人气。在“原生态黔东南对话余秋雨”活动中,工作者们就是想通过各大媒体报道该活动,将余秋雨的名气、人气和符号义移植到黔东南身上,从而让更多人关注黔东南丰富独特的原生态文化。

四、巧借歌舞产品通过媒体宣传自己

一说起贵州民族地区,不能不提到这些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这些民族风情独特的歌舞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大家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原生态艺术的魅力。因此,贵州民族地区就要巧妙借用这些歌舞宣传自己――让这些原生态艺术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上出现在千万观众面前,就等于是将自己推在千万观众朋友们的面前。例如:“行云流水”的苗族飞歌和“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这两种原生态的艺术形式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歌赛中屡放光芒。“蝉之歌”组合演唱的侗族大歌在2006年青歌赛中荣获亚军,而这种音乐产品正是黔东南“土生土长”的产品,所以说“侗族大歌”在中央电视台一举成名,相当于是给黔东南在中央电视台做了一次无形的广告。在这里我们还不得不提起“苗族歌后”阿幼朵,她不但在青歌赛中获得佳绩,还光荣地做为少数民族代表去维也纳金色大厅一展歌喉,让外国朋友欣赏到苗族飞歌的魅力。阿幼朵是贵州黔东南的骄傲,她每一次登台演出都在为家乡争光,为苗族文化的推广起到了巨大作用――在电视上,她演出时总是身穿绚丽多彩的苗族服饰,被人们誉为“无字史书”的苗族服饰可以堪称为中国乃至世界服饰史上的一朵奇葩,美丽苗族歌星阿幼朵身穿这种服装登台演出,不仅让人大饱眼福、一睹“无字史书”服饰的风采,更把苗族的智慧和文化传播给大家。这一切借助电视等媒介的巨大传播力,随着她那美妙的歌声,飘向海内外。随着贵州民族地区的歌舞艺术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借助大众传播媒介一次又一次地与海内外人们亲密接触,贵州民族地区也就走进了无数朋友心间。

1.运用“沉默的螺旋”理论。在传播学效果理论中,有一个术语叫“沉默的螺旋”,是德国传播学者诺利・纽曼于1972年在其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首次提出,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表明观点时,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从而使这种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这样,一方讲话另一方沉默的倾向便开始了一个螺旋过程,这个过程不断地把一种舆论确立为主要的意见”。从而形成统一印象的舆论传播效果。在贵州民族地区利用媒介发展其民族文化旅游业时,便巧妙地运用了“沉默的螺旋”理论。例如,“多彩贵州印象”网站建立时,省长林树森亲自授牌,省委书记石宗源亲自点通;黔东南成功举办了“原生态黔东南对话余秋雨”活动。这些名人在受众心理上可产生威信效应,于是大众传媒对这些活动大加报道,塑造了一种强势的舆论:贵州具有多彩的民族文化、黔东南是原生态文化中心。这样的印象在受众中通过人际传播,影响越来越大,持这种观点的人群越来越多,而持不同意见者只得保持沉默或转变态度追随这种占支配地位的意见。统一印象的舆论传播效果从而得以形成,即贵州作为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大省的形象在受众心目中得到认同。

2.内容为王。贵州民族地区发展其民族文化旅游业,虽大力借助大众传媒来宣传报道自己,但新闻报道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精神活动不可能脱离物质基础。民族文化的内容和吸引力对贵州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起最终的决定作用,而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的成败关键也是看其文化内容能否抓住游客、影响游客。从“核心竞争力”观念看,文化内容就是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发展成败安身立命之所在。因此,贵州民族地区应一方面保护本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使其在现代文明的强劲冲击下不致濒危,一方面还要做好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工作,将其最有吸引力的亮点充分挖掘出来,再辅以市场化的运作展现在世人面前,便可从根本上确保民族地区旅游业的魅力。

3.媒介融合。“多彩贵州印象”网站是贵州省委宣传部指定的贵州主流网络媒体,是宣传多彩贵州最重要的网络媒体,其成功运行反映了媒介融合的趋势。贵州日报报业集团、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贵州电视台、中国电信贵州公司、贵阳国际旅行社、贵阳黔粹行工贸有限公司、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7大股东共同投资成立多彩贵州印象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这种融合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整合了新闻单位,又采用公司制、面向资本市场、联手了信息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中的中坚力量,所以是集多种优势于一体:政策上的扶持、新闻资源丰富、资金雄厚。这种媒介融合首先实现了多媒体传播方式的优势互补,网络媒体在信息传递上不受距离、时间、数量的限制,且成本低廉,这些技术上的优势和传统媒体新闻资源和内容上的优势结合起来,使平面传播变成立体传播、线性传播变为互动传播、地域性传播变为全球性传播,多种媒体联合运作大幅降低了新闻信息采集和节目制作的成本,全面提高了新闻信息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率。其次,媒介产业和信息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的跨行业融合使媒介集团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企业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资源互补,提高了媒介集团的综合竞争力,使其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以文化旅游业为突破口,这是贵州省发展文化产业、拉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离不开媒介的支持。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多方面、多角度利用媒体来宣传自身是产生经济效益的一条捷径。贵州民族地区将民族文化旅游业重点培养为支柱产业,必然在大众传媒的利用方面是不遗余力地下功夫。让我们共同关注民族地区新闻传播研究、让各种媒体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的经济腾飞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浩孙晓丽:贵州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浅议,《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2]黎颖:(主题)“舞动”贵州(副题)“多彩贵州”舞蹈大赛终极战幕今晚开启,《贵阳晚报》第4版,2007年7月27日

[3]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2004年1月第8次印刷,P268

[4]加拿大旅行商及新闻媒体到我州隆里古城等地考察,2007年7月23日,网络链接:网上黔东南(www.省略/)

[5]吴剑平:(引题)2007“多彩贵州”舞蹈大赛省决赛第1场――(主题)《锦鸡舞》拔得头筹,《贵阳晚报》第2版,2007年7月28日

[6]吴如雄:(主题)“聚焦”原生态(副题)凯里原生态艺术节将迎来海内外400余名记者采访,《贵阳晚报》第3版,2007年7月22日

上一篇:强制缔约之法理研究 下一篇:循环经济理论在唐山市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