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时期货币起源与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13 03:40:35

夏商周时期货币起源与发展研究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货币文化是我国古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据《史记》记载,我国在夏就有了货币记载历史,因此本文以分析夏商周货币的历史发展,阐述夏商周货币思想。

关键词:夏商周 货币 起源 思想

夏商周时期就是先秦时期,因此该时期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夏商周时期货币就是先秦时期的货币,由于该时期我国的历史变革比较快,因此货币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因此夏商周时期的货币历史发展在我国货币历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夏商周时期货币种类

(一)夏商周的贝币

在我国奴隶社会中贝币一直被作为重要的货币形式,而且在该时期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也基本上使用海贝作为流通货币。之所以采取海贝作为货币主要是因为:海贝属于商品,其具有使用价值。在古代人们一般用海贝作为装饰品,因此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具有流通的必要条件。同时海贝的坚固程度高,不易损坏,而且还携带方便,最重要的是海贝适合用作计量单位,因此其在夏被用于货币。

(二)夏商周的其它实物货币

当然除了海贝之外,夏商周时期还有其它一些实物货币,主要有:龟壳,龟壳作为货币同样是因为其具有使用价值,尤其是到了商朝之后,龟壳不仅被用来做货币,而且还被用来进行占卜,不过龟壳在商朝就开始退出流通领域,到秦朝的时候龟壳就完全退出了货币体系;珠玉。珠玉虽然被作为流通货币,但是由于玉的价值比较高,而且其容易磨损,因此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时间比较短,而且其流通的范围也仅局限在贵族统治阶级内部;工具。工具被用来作为货币主要集中在商朝和西周,具有有斧斤、铜铲以及小刀。

(三)商周时期的金属货币

商周时代的金属货币主要包括:一是青铜块。实物货币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就是金属货币阶段,也就是进入了称量货币和金属铸币阶段。金属称重货币属于原始的金属货币,金属货币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在大大提升,纵观我国相关的历史记载,关于金属称重货币主要有:钟鼎礼器的残片、专门粗铸的青铜圆饼以及碎铜块和铜渣;二是铜贝。金属称重货币虽然相比实物货币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其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便,因此在实践交易中出现了一种金属铸币的方式,金属铸币就是钱币,其主要按照一定的规格铸造成一定的金属货币,以此用来转为专门的交换媒介。历史记载最早的金属铸币就是商朝的铜币;三是仿制贝。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虽然在商朝和西周已经出现了金属货币,但是其应用范畴还比较小,其主要是以贝币为主,而春秋战国时期的金属货币才真正被广泛使用起来,据有关史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已经广泛的使用铜钱。总体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主要包括:一是布币。布币因为其像一把铲子,因此被称为钱或者布,布币主要分为原始布、空首布以及平首布;二是刀币。刀币就是货币的形状像一把刀。刀币根据铸造国和货币形状分为齐国刀币、燕国刀币以及赵国刀币;三是圜钱。圜钱也被称为环钱,是一种圆环的钱币形状,在战国时期流行圜钱的地区非常广泛,包括周、齐、燕、韩以及赵等诸侯国都使用过;四是楚币。楚国位于我国南方,因此其有“楚文化”之称,虽然楚国货币的具体文献资料比较少但是从出土的相关文物看,楚币主要有楚金版和金饼、楚国银币以及楚国铜币。

二、夏商周时期主要货币思想及影响

(一)夏商周时期货币思想的产生

货币思想不仅是人们对货币现象和问题本质的看法与研究,而且也是推动货币历史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货币思想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货币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货币思想也是世界货币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我国的货币起源于夏商时期,因此最早的货币是天然的海贝,最早的文字是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因此在发现的甲骨文中也有关于关于货币思想的记载文字。例如商朝甲骨文中关于贝字的文字就非常多,这就表明与商业还贸易的关系比较紧密,而且通过对一些文献资料的调查也会找到人们对货币职能和作用的认识,表明了人们对货币的流通与价值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货币不仅是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且其也是财务与社会财富的汇集,因此在出现货币之后,人们就有了拜金思想,就如同在已经挖掘的王公贵族的坟墓中出现的大量货币用以殉葬来说,说明人们对货币出现了贪恋心理。但是毕竟夏商时期的货币还处于起源阶段,以此该阶段的货币思想还处于萌芽状态。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思想

春秋战国之后我国的经济出现了转变,尤其是出现了诸子百家思想,在货币流通领域内,刀布等金属铸币开始大范围的使用,因此货币的作用也在逐渐的变大,在该时期货币思想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并且这些货币思想对以后的货币发展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总体来看,该时期的货币思想主要包括:

一是单旗的”“子母相权论”。“子母”是中国古代货币思想特有范畴,这一历史范畴在中国古代货币思想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货币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此后延续一千余年的中国古代货币理论发展轨迹都可以视为对‘子母相权’范式的继承和扩展。

二是子贡的“物依稀为贵论”。物依稀为贵理论实际上是所商品的价格,是从供求关系上阐述货币,其反应了前资本主义商业贱买贵卖的前提,提心了他商人阶级的观点。

研究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必须建立在对其基本经济范畴理解的基础上,一方面,这些货币范畴本身包含了古代货币思想的精髓,反映了当时思想家们对货币流通、货币制度、货币形制等问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是研究古代货币思想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张立民,曹源.甘肃区域货币及其在我国货币史上的地位研究[J].甘肃金融,2014,(03).

[2]马小钦.浅谈中国货币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J].丝绸之路,2011,(16).

[3]叶世昌.中国货币理论史(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6.

上一篇:人本思想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管理新模式... 下一篇:新形势下女工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