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败家女”到总经理

时间:2022-10-13 03:31:45

当年,16岁农家女孩王水英因家贫失去了读中专的机会,后来又因投资引种果树上当受骗,父亲气得骂她是“败家女”。17岁时,她加入外出打工的行列。8年后,她辞去原来的工作自立创业。短短6年多时间,由她创办任总经理的服装贸易公司,已经拥有近20家专卖店,聘用员工300多人……

因家中贫困读完初中辍学,17岁女孩从江西远赴厦门打工

1977年,王水英出生于江西省瑞金市九堡镇官仓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她从小就天资聪颖,好学上进。

1993年,王水英断断续续念完了初中,好不容易考上了外地一所中等专科学校。因家境贫寒,老实巴交的父亲和体弱多病的母亲既高兴又发愁,他们找遍了亲朋好友,但都借贷无门。人家都说:“一个女孩子迟早要嫁人的,读那么多书干吗呢?”无奈,父亲卖掉了家中最值钱的一头耕牛,甚至跑到卫生防疫站卖血,但还是筹不够王水英的学费。王水英只好放弃了继续上学的机会。

辍学后,王水英总想着如何改变家中贫困的状况。有一天,她翻阅报纸杂志,得知湖北武汉有一家科技信息服务部,推销一种“香艳梨”种子。广告上声称这种梨3个月就能挂果,一年能结3次果,而且树叶还可以用来饲养禽畜。这使她不由得动了心,接连三天三夜做父亲的思想工作,苦苦哀求父亲把卖血、卖耕牛的那笔钱拿出来做投资。

父亲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把钱交给了王水英。不久,种子果然寄来了,王水英发动全家大小齐上阵,又是挖坑,又是施肥,很快就把几亩责任田全种上了。谁知盼星星、盼月亮,“香艳梨”种子出土后,渐渐变成了一种本地常见的野生植物,其果实根本没有商业价值。而此时要改种其它农作物,已经错过了季节。全家人一下都傻了眼,父亲气得大骂王水英是“败家女”。后来,这件事成了本村乡亲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1994年年初,时年17岁的王水英离开家乡江西瑞金,一路辗转远赴福建厦门打工。

到了厦门,王水英一无文凭、二无技术,条件好的用工单位,一概将她拒之门外。几年间,她先后在纸箱厂、服装厂、鞋厂打过工,收入一直很低微。

王水英不甘现状,不停地跳槽、变换工作。直到2000年,她总算在一家生产经营波特休闲系列产品的公司当上一名采供员,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开始有了改观。

不甘心一辈子当打工妹,艰难转身开始自己创业

2002年年底,王水英向公司递交了一纸辞职申请书,毅然辞去了得心应手的工作。原来,她经过长期市场调查,发现厦门人的消费能力和品牌意识都很强,各类知名品牌的服装、鞋、袜等产品十分畅销,市场前景相当广阔。可是,追求时尚、高雅、健康、舒适的波特国际知名品牌,在偌大的福建市场居然没有一家经销商。由此,她灵机一动,萌发了要做波特品牌产品福建总,并在厦门开专卖店的念头。

然而,事情并不像王水英所想的那样简单。因为要取得波特品牌在福建省的总权,除了要预交一笔昂贵的费用之外,首期进货资金最少不能低于30万元,而且需要在厦门繁华闹市、黄金路段开两家以上的专卖店面。而当时王水英积蓄不多,她只得硬着头皮跑回家乡,寻求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支持。

谁知家里人得知王水英的打算,无不表示反对,有的亲友甚至对她说:“你以为你是谁?一个乡巴佬,居然要做什么总、开专卖店。”同时,乡下一些闲言碎语也广为流传,有人甚至把她在外因为业务需要,跟合作伙伴之间的正常应酬、交往,硬跟“二奶”、“”扯在一起。

王水英哭笑不得,费尽口舌向家人解释,但家人不容分说,四出忙着给她张罗婚事。这时,有人给王水英介绍了邻村一个瘌痢头,他一听别人要给自己介绍王水英,居然死活不肯答应:“不要不要!王水英在厦门做‘二奶’、‘’,我若是娶了她,今后我还怎么在社会上混?”村人听后都笑得前仰后合。此后,家里接连又给王水英介绍了好几个对象,对方都因听说王水英在外有“污点”,对她敬而远之。一场令王水英头痛的说媒风波,才渐渐消停了。

王水英遭遇了这道坎之后,更加坚定了自己在厦门自主创业的决心。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终于说服了一部分有经济实力的亲朋好友支持她的事业,好不容易解决了50万元起步资金。紧接着,王水英又用自己的真心诚意打动了波特公司高层领导,如愿以偿争取到在福建的总权。

2003年3月,王水英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终于在厦门市人气最旺盛的湖里区江头SM商圈和思明区大中路,相继开张了两家波特专卖店。同时,在湖里区嘉禾路鑫新景地大厦,租下办公场所,注册成立了厦门劲瑞贸易有限公司,自任总经理。

一边创业一边自费到大学进修2年,如今她的事业已经渐入佳境

干了一段时间,王水英才发现自己做老板并不是那么容易。由于厦门地处闽南金三角商业中心,又是服装加工生产基地,消费者接受外来信息快,对品牌服装的面料、质地和款式要求高,时尚潮流变化快,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决策失误。

对于王水英来说,最大的困难还是缺乏周转资金。创业伊始,一大笔保证金、前期预付进货款、店租和店面装修等费用投进去,犹如扔进了无底洞,气泡也不见冒一个。再加上经营方面各种各样的问题纠合在一起,迫使王水英疲于奔命,她一度几乎丧失了坚持下去的信心。但她最终冷静下来一想,意识到作为一个品牌商,自己首先要懂行,其次还要敢于承担责任。商与品牌产品的关系好比舵手与船,市场就是大海,顾客即彼岸。“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品牌生产企业只是给了自己一艘船,具体的操作和航向,还得靠自己这个舵手去摸索和把握。

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王水英利用业余时间,埋头攻读大量市场营销和管理方面的书籍。2004年,她还自费报名参加了厦门大学英文和MBA工商管理专业为期2年的进修学习。通过学习,王水英在经营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她的融资、管理、开拓市场、规避风险、应变决策等能力大为增强,很快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商界女强人。

王水英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尝试实施多品牌策略,选择不同定位品牌进行灵活搭配、有机组合,品牌由单一的波特,扩大到匹克、卡帕、花花公子、德尔惠等品种,规格也由中低档,逐渐转向中高档。她根据厦门市场的特点,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分别在高收入人群较多的湖里区江头SM商圈、以工业人口为主的海沧区、外来人员较多的火车站世贸商城、学生集中的集美区等地,有的放矢地开设了相应的品牌专卖店。

2006年5月,她紧跟滨海新城区、同安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在同安区开设了同安卡帕店。2007年10月,当她获知匹克集团将要把全球营销总部迁到厦门时,便抢先出手,争取到了该品牌的厦门权。

独自闯荡商海6年多来,王水英本着“以诚立店,以信取人”的原则,从内部管理到对外营销,全面放权给属下,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激发了他们以店为家、爱岗敬业的热情。严谨的店面服务流程,标准的店堂服务,规范的公司化运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也赢得了品牌企业的高度信任和大力支持,使王水英的贸易公司日渐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到2009年下半年,王水英已了波特、匹克、卡帕、花花公子和德尔惠5大品牌,在厦门岛内外拥有近20家专卖店,员工队伍达300多名。她经营的产品从成人服装、婴儿全套衣、戏装,到鞋、帽、袜、手套、领带、腰带、婚纱,一应俱全,年销售额超过5000多万元。如今,王水英正计划把品牌专卖店这艘航船,开到闽西,越过武夷,奔向赣南……

题头照片:王水英近影。

上一篇:我的爱情比你帅 下一篇:胖姑娘贾梅和她的胖胖艺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