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一定要扣分

时间:2022-10-13 03:18:25

何必一定要扣分

何不换一种表达方法

林竹君

那天,姨甥女从澳洲墨尔本打回电话,向我汇报她在那的学习、生活,其中还大夸特夸她的住宿家庭的仙迪太太,说她懂教育。事情是这样的:一天,姨甥女的一位朋友告诉她,说是到卡仙奴(赌场)玩,赢了两百元。晚饭时,她把这事讲给了仙迪太太听。当时,仙迪太太只是听而已,没有说什么。就在那天的深夜,仙迪太太把姨甥女叫醒,说是要带她去赌场玩玩。到了赌场,仙迪太太换了二十五元的硬币,跟我姨甥女二一添作五,然后说:"我们各自拿这些钱去玩吧,一个小时后在这里汇合。"说完她们就各自去碰自己的运气了。一个小时后,她们俩都把钱全输光了。仙迪太太语重心长的对我姨甥女说:"赌场里的钱不是容易赚的,你的朋友说在这里赢了两百元,可他有没有告诉你,之前他又在这输掉了多少钱?今天的二十五元是专门为你花的,你好好想想,这种地方该不该去。"姨甥女说:"仙迪太太没有说不准她去赌场,也没说十赌九输的道理,而是带她去赌场,让她亲身的体验,亲眼目睹赌徒的丑态,让她自己悟出是不可以再去赌场的道理了。"是呀,没有说教,没有批评,只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自己悟出道理,这不也一样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吗?

听了她的话,我心里一直不能平静,我在反思我们的教育:现时我们的教育往往是卡和压,我们给学生说的都是"不"字,"不许在走廊里跑。"、"不许穿越操场。"、"不许这个,不许那个",或是"不准怎样,否则要扣多少分。"却很少会告诉学生,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而且说我们应该怎样做。结果在学生的耳边整天听到的是扣分扣分,学生是怕扣分、怕处罚才不敢这个,不敢那个,但当学生一旦脱离老师的视线,他们就会为所欲为,良好的习惯总是难以形成。

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我也不喜欢说"不许"、"不准"这一类的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昨天一年级有个学生从教室里跑出来,撞上了一个正在跑步的同学,结果他碰伤了头,流了很多血,到医院去缝了好几针。我想,就算他长大了,头上的伤疤还是有的,以后再没有那么美了,真可惜!"我说。这时亲眼目睹这一状况同学,也纷纷地讲述当时的情况。

"同学们,如果不想这样的事情在自己的身上重演,你们有办法吗?" 我问。

"我们要注意安全,不穿越操场"

"如果不穿越操场,那我们还可以走哪条路?"

在学生找到了两条安全的路线后,我呼吁:为了我们自身的安全,大家都走安全路吧!同时,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最快形成走安全路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同学们走安全通道的习惯基本形成了。看到在贯彻学校"不许穿越操场"的指令中,我没有说"不许"同样也达到这种效果。我不禁欣赏自己的高明。

这个学期,学校的新沙池建好,同学们都很好奇,去看看,玩玩沙子,这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好奇、爱玩、都是小孩的天性嘛。可就在新沙池刚搞好时,学校就宣布"不许到沙池那玩。"唉,这多可惜呀!那天,我就带学生到沙池里玩,"嘿,你们发现了没有?这里的沙子跟以往你们看到的沙子有什么不同?你们知道沙池的用途吗?你们能就沙池提些问题吗?"在学生玩的时候,我不时提出问题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我也告诉学生:那些雪白雪白的沙粒是学校花好多钱买回来的,如果大家你一把,我一把地把沙子往外撒,就等于把学校的钱浪费了,沙池里沙少了,我们跳远时的安全保险也就少了一分。万一沙子伤了眼睛,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让他们知道怎样使用沙池,殊途同归,目的不也一样达到吗?

在语文教学中,有这样的一种练习"换一种说法,但所表达的意思不变。"是呀,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何不换一种表达方法,多些引导,特别是正面的引导,相信,它总比压管用。

上一篇:对林场采伐管理革新意愿分析 下一篇:县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