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万强:志强则智达

时间:2022-10-13 02:41:44

上世纪六十年代,赵万强先生步入玩具厂,

他敬业务实,从一名学徒做起,

十九年之後,他成立了伟豪模具厂。

这个仅有五位工人的作坊型微型工厂,

即是今日伟豪集团的前身。

他精湛过硬的技术,极强的模具设计能力,

以“快、优、诚”的服务,迅速打开市场。

他善用突破式思维思考问题,不断跳出固有的圈子,

技术创新,改良机器,优化部门之间的配合,

努力保持公司各项业务的平衡前进,

引领伟豪集团,发展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曾经,他选择当一名玩具厂学徒

进入玩具行业,对於赵万强先生来说,是事业的伊始。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的经济腾飞,製造业如雨後春笋般茁壮崛起,当时的年轻人,觉得继续读书深造並非唯一出路,学得一技之长更为实际。1968年,十多岁的赵万强,怀着对玩具浓厚的兴趣,进入了由姐姐、姐夫开办的玩具厂,“小孩子都喜欢玩具,我也不例外。”

赵万强先生姐姐和姐夫的玩具厂开设於1961年,主要出口至美国和欧洲。在赵万强先生刚入厂工作时,他的姐夫与他推心置腹,问了他两个问题,“姐夫的问话,於我而言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明确了未来的目标,更让我脚踏实地学得技术,使我今生难忘。”年少的他,於此时谋划自身前途。

第一个问题:“你是有兴趣做这个行业,还是只想打一份工?若你只是打工,你喜欢做什麽职位都可以帮你安排;若你真是对塑胶行业有热情,有抱负,就一定要从低做起。”第二个问题:“你到我公司工作,你我是亲属关係,若为你加薪升职,其他同事可能会认为我偏袒自家人,将来只有人人都认可、拥护你的技术及为人,到那个时候就算我不加你的工资和升职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赵万强先生听了之後,得到很深的启发。

“做学徒时,每天早来晚走,勤快工作,乐於接受师傅的教训。同时,聪明灵活的赵万强先生,虚心向学,喜爱钻研技术,赢得了各师傅的认可,於是都纷纷愿意将自身的技术一一传授。

“在50年代後期,香港的玩具大多数都是由铁皮做成,一些从上海到港的五金老师傅,他们的手艺十分精湛,製作出来的各式各样的铁皮玩具,风靡全球。”六十年代初期,人们开始研究用塑胶替代铁皮来製造玩具,及後来塑胶可极大程度地运用在各行各业。在那时,赵万强先生就从他的师傅那里学得将各地的工模技术运用於塑胶模具设计,使他的技术胜人一筹。

转眼十九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单纯的小夥子,转眼已成长为一名年青有为的男子汉,不仅拥有精湛技巧及超凡工艺,而且对市场亦有着凖确的把握。这时,埋藏於赵万强先生内心的创业梦想,破茧而出。1987年,他成立了伟豪模具厂,迈出事业上成功的第一步。

创业,他以诚、快、优建立信誉

刚刚成立的伟豪模具厂,算上赵万强先生自己,只有五个人,“我和另一位师傅,带着三个学徒。”这样的一家微型作坊型工厂,如何与其他强劲对手爭夺市场?对此,赵万强先生並不因人手少,而产生丝毫胆怯,“受姐夫的影响,办厂不一定要人手多,重要的是如何做到:怎样兑现客户的承诺,及用精湛的技术帮到客户,这才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从姐夫的玩具厂里脱离出来,怀着对姐姐、姐夫的感恩,他不打算涉足製造玩具模具的行业,凖备开拓新的市场。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子行业腾飞,为赵万强先生带来了生存空间。“我认得一些电子厂的朋友,从他们那里取得电子配件的模具生意。”初创立的伟豪模具厂,知名度不高,赵万强先生只能以诚恳的态度,优质的服务,一点一点地建立信誉。一次,一家公司因交付予别人设计出来的模具,投放到生产线上卻不能使用,该公司负责人焦急之餘,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赵万强先生,对方的时间十分急迫,

“你最快能多久帮我解决?”

“你希望多少时间?”赵万强先生反问道,

“三天?可不可以?”

“三天想达到什麽效果?”

“做出一个新模具!”

“三天,保证你可将模具投放到生产线上!”赵万强先生坚定地回答,这犹如给该公司负责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按照平常,製造那种先进的模具,最起码都需三十天时间才能完成,然而赵万强先生逆向思维思考问题,他在原有的模具上加以改进、调节,只用了三天的时间,使其完全符合生产线的使用,解决了该公司的燃眉之急。这一“快招”,赢得了客户的高度信任。

还有一次,赵万强先生以“快”征服了另一电子行业的大客户。一天,他去拜访这家公司时得知该公司需要做大量的电子配件工模,但当时该公司的员工反映此工模是请某美国公司花费了八万元,耗时九十天才完成的,而且该模具在生产时也得不到製造商专业的保养。当时赵万强先生看了一下那件电子配件就说,“你给我一套你们的图纸,可以吗?我免费帮你做一套模具。”听他如此一说,该公司欣然应允。赵万强先拿回图纸以後,用了六十天时间将模具设计出来並将其进一步改良,使该模具投入生产线後所碰到的问题减到最少,及所生产的模具也得到专业的保养。对方公司看到产品後惊呼,“都不用改良,完全可直接投入使用。”以“快速、质优”的服务,赵万强先生在业内获得越来越多的生意,在消化大量订单之时,他又使用一个高招。

为消化大量的订单,赵万强先生聚集了其中五位师兄弟,运用他们各自的工厂及赵先生的模具设计技术,将订单分摊下去,既保证质量,又保证交货的时间及价钱,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该难题。由此,他也在电子行业的模具做得如鱼得水。

1988年,赵万强先生将其公司更名为:伟豪製模厂有限公司,为适应公司更好地发展。随後,因机缘巧合,一家大型公司因转型,他以极其低的价格接手了该公司的製造塑胶产品机器,同时,连同机器接手了一批优秀的塑胶人才,在未来的生产工程上更加羽翼丰实。

今日,他身为伟豪集团董事长

伴随着香港製造业的发展,赵万强先生的事业蒸蒸日上,之後成立了伟豪集团,担任董事长之职。对於企业的快速进步,他记忆深刻,“成立公司的第二年拥有18名员工,至第五年时已有2000多名员工,1995年时达到6800多名员工”,其速度日新月異。

上一篇:陈颖钧:医者心 服务情 下一篇:俞明珠医师:柔情中医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