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22-10-13 01:18:32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本文对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了初步的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也注入了新的元素,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方式、问题设计方案、学习方式及评价体系等,怎样才能够真正起到调动学生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组建;应用;注意;体会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062-02

所谓合作学习小组,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数学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个体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合作学习小组已逐步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接下来,我谈谈自己对组织数学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

一、 组建小组合作学习机构

我把班级学生按成绩好、中、差有比例的进行合理安排,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确定组织能力强的同学为小组长(可轮换),以优带差,让每位同学在学习活动中都有自己的位置,都能倾听别人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效地参与学习。教师还需要把小组长培训好,使小组明确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充当的角色,不仅起到参与作用,还要起到组织、协助其他组员会说会议的作用。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最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以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应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因此,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要恰当、适时。

(一)教师应把握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要合理选择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探究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教学苏科版《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课,我提出三个问题给予导读导议:〈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中位线有多少条?它与三角形中线有何区别?〈2〉何谓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它的条件和结论各是什么?〈3〉如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根据反馈,学生都能轻松地理解掌握前两个问题,但对课本中这个定理的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感到陌生,存在疑惑。我不急于向学生讲解,是由学生在全班上提出问题,针对要害给予点拨,让全班学生再思再议,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分析解决问题。有甲学生提出:“这一定理的证明思路和方法,又新又陌生,是怎样想出来的?”又有乙学生提出:“对这个定理的证明,可以用别的方法来证明,课本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证明?”我首先针对甲学生提出和问题,启发学生议论认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的结论也隐含着三角形中位线,解决了课本中为什么要“过D作DE`//BC,交AC于E`”的问题,可见DE`与DE重合,因此DE//BC,从而使学生对课本的证明思路和方法理解畅通。小结强调要领会“重合----同一”这种证明方法,指出它在往后学习应用中,还将出现。回答了课本中为什么采用这种证明方法的原因。再而在乙学生提出可用别的证明方法的带动下,我组织全班学生合作探索,通过添加不同的辅助线,运用平行线、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得出这一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使学生深化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体验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良好的合作习惯培养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1.学会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操作、讨论、交流、反馈、探索等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使他们语言得到锤炼、思维得到开发、思路得到拓宽、问题得到解决、知识得到消化。如在讲平方差公式时,教师首先创设解决这一问题的情境: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想出最合理的办法自己去解决如何推导出平方差公式吗?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研究学习、合作交流想出用一个大的正方形挖去一个小正方形剩余部分的面积,通过“平移法”、“割补法”等,最后得出了用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得出平方差公式这一结论。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加以鼓励,把这种办法以最先发现的学生名字命名为××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2.学会交流与倾听。合作中,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二听一思一讲:一听是指要认真听取每个同学的发言;二听是指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一思是指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一讲是指要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清晰地表达给小组成员。

3.学会反思与调整。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是学生的思维在经过合作中碰撞后的一次内化与升华。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各有差异,合作学习就是要利用这种差异,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协商、交流、讨论,经整理后形成解决方案。每个个体在与其他同学的成果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的同时,应认识到自己(或对方)想法的局限性和对方(或自己)想法的合理性,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三)教师要处理好角色意识,及时对合作过程实施调控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合作交往中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在倾听、交流、协作、分享,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因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了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教师应针对班级、小组的具体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作出交往策略的指导与评价,充分展示各种问题的形成过程与解决过程。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及时作出指导和调节,促成高效的互动过程。

三、小组合作学习几点注意

1、小组学习要以自主学习为主体;2、小组学习要强化合作意识的培养;3、小组学习要做到师生互动、动静结合;4、小组学习要把握时机;5、小组学习的时间要充足;6、小组学习的评价要全面适度。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与反思

我认为,合作学习小组不仅可以应用在数学课堂上,还可以应用在班级管理中,实行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制的考评机制,通过常规积分每周评出先进小组2名,暂时落后小组2名,进行表扬和批评。黑板报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出,每两周换一期,黑板报上注明主编、美工、书写者的学生姓名。班级的值日工作也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值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研究。让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

上一篇:浅议政治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 下一篇:语言就是一种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