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济南民俗风情旅游节庆活动在旅游市场中的开发应用

时间:2022-10-13 01:14:27

浅论济南民俗风情旅游节庆活动在旅游市场中的开发应用

[摘 要] 济南市历史文化悠久,地理位置优越,长期以来形成了非常丰富的人文风情和民间文化,许多风俗习惯至今仍然活跃在民间生活的舞台,历久弥新。济南民俗风情旅游节就是通过开发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民族传统习俗,展现出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旅游活动,来唤起人们对济南民俗风情文化的了解和关注,从而扩大旅游节庆活动的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济南旅游做大、做强。本文从分析济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现状入手,进一步阐述济南民俗风情旅游节庆活动开展情况和对旅游业的积极影响,并对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可行性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济南 民俗风情旅游节 市场开发

近年来,济南市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业逐渐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产品正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包括观光、度假、专项旅游等在内的复合型产品发展。民俗风情旅游作为专项旅游产品中重要的一项,也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济南市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民俗风情多姿多彩,发展民俗风情旅游的优势得天独厚。济南市政府连续举办民俗风情旅游节,坚持突出济南民俗风情特色,集中展示民风民俗旅游资源,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扩大了济南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下面,就济南民俗风情旅游节庆活动对民俗风情旅游乃至整个济南旅游业的推动作用展开论述,并进一步探讨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可行性的应对措施。

一、济南民俗风情旅游节庆活动发展概况

自济南民俗风情旅游节创办以来,组织质量和活动规模历届都有显著提高,参与活动的市民和游客越来越多,市场吸引力日益增强,梳理归纳成功的经验,很重要的原因是济南有着非常丰富独特的民风民俗资源,旅游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单位十分注重并及时对这一资源进行了有效发掘,使得古朴自然的民风民俗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民俗风情旅游节庆活动的内在精神和有力支撑点。

1、济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现状

作为济南民俗风情旅游节发展壮大的基础和保障,济南民俗风情资源丰富多彩,独具魅力,具体表现在诸多方面。

(1)民俗风情与山水风光相结合。济南许多景区(点)历史久远,长期以来流传着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加工可以形成非常吸引人的人文旅游资源,能够有效地将风光旅游和民俗风情旅游结合起来。比如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大明湖,流传着乾隆皇帝下旨湖内“蛇不见,蛙不鸣;淫雨不涨,久旱不涸”的传说。今天到这里观光的游客,不仅被它“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湖光山色所吸引,更会陶醉于那美丽的传说之中。对于中外旅游者来说,传说使风景有了生命,更加迷人,观风光和听传说已融为一体,难分轻重了。

(2)民俗风情与老街古巷泉水相结合。济南素称“泉城”,“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特风光也造就了济南老街古巷的与众不同。老街居民在泉边淘米、洗衣、戏水、休憩,青砖灰瓦的古宅老屋、灰白相间的院墙里弄与无处不在、涓涓细流的清泉浑然一体,街因泉而充满灵性,泉因街而蕴育生机,尤其是芙蓉街、王府池子至曲水亭、百花洲一带的老街古巷散发着老济南民俗风情的韵味和浓厚的文化气息。

(3)民俗风情与饮食文化相结合。以济南菜为主体的鲁菜居中国四大菜系之首,不仅可饱口福,更包含着美学、养生学、文学等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国内外游客为之倾倒。济南菜制作细腻、清香鲜嫩,品尝济南菜一直是来济旅游活动中的重要节目,饮食创收在整个旅游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在各有关部门的协同努力下,饮食旅游逐渐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类型。

(4)民俗风情与集市活动相结合。济南集市活动内容丰富,梨花大鼓、茶艺、评书、戏曲、龙舟赛等民间活动和农俗的七月七、乞巧节、龙抬头等节气活动充分展示了当地普通百姓的市井生活,洋溢着浓郁的民间风情和古典韵味。其中,一年一届的济南趵突泉灯会、大明湖“放荷灯”、千佛山山会等活动场面万头攒动,热闹非凡,为广大市民和海内外游客提供了一道丰盛且别具风格的民俗文化大餐。

2、济南民俗风情旅游节开展情况

为突出春节传统过年的文化特色,从济南春节民俗文化活动有基础、有传统、有特色的实际出发,自2002年开始,每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济南市政府精心策划、认真部署,举办规模较大、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活动内容丰富的济南民俗风情旅游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推出了一系列民俗过年活动,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该节庆活动根植于济南现有民俗风情旅游资源,集中展示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民俗活动和当地传统名吃、小吃,主要活动内容有地方戏曲、秧歌、高跷、魔术、独角戏、民间艺术表演等精彩节目的大型民俗文艺演出,充满浓郁风情的面塑、蛋雕、竹编、糖画、脸谱、毛猴、葫芦雕刻、空竹等民间手工艺品展卖,广大市民和游客热情参与的抬花轿、拉洋片、皮影戏、剪纸、面塑、烙画等民俗项目,倍受人们欢迎。活动期间,以泉城广场、趵突泉为中心,北至大明湖、动物园,南到千佛山、泉城公园,到处游人如潮,吃、住、行、游、购、娱样样火爆,各具特色的节日活动招徕了大量市民踊跃参与。此外,每届民俗风情旅游节期间,济南部分景区(点)还开展配套系列活动。比如趵突泉公园举办迎春灯会,展出各色各样的花灯,举行戏曲演出、民间民俗文化展示等活动。大明湖风景区举办民俗文化春节庙会,包括民俗艺术展演、民间杂耍、游戏娱乐、相亲大会、特色小吃等内容。千佛山风景区推出“春节登山探宝游园会”活动。灵岩寺风景区举办“灵岩新年祈福会”等。小吃城、文化书市和游戏娱乐设施前热闹非凡。茗曲阁、白雪楼、晨光茶社等茶楼也相继推出曲艺专场,再现老济南“曲山艺海”的演出盛况。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中央电视台一套也曾在晚间《新闻联播》栏目中报道了济南民俗风情旅游节庆活动场面。

3、民俗风情旅游节对济南旅游业的推动作用

连续六年成功举办的济南民俗风情旅游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主管部门、行业单位和业内外热心人士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同时越来越有影响力的该节庆活动也带动了济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1)特色丰富的民俗风情旅游节,已成为全省假日旅游的亮点。目前,民俗风情旅游节这一旅游品牌已逐步深入人心,“参加民俗风情旅游节、开开心心过大年”已成为济南市民春节度假方式的首选。不仅如此,由于民俗活动丰富,省内及周边地区到济南体验民俗风情的外地游客大增,在济南各大景区(点),来自河北、河南、北京、江苏和省内各地市,甚至上海的车辆络绎不绝。活动期间,济南趵突泉、大明湖等景区(点)的接待人数常常排列全省景点接待量的前列。由于民俗风情旅游节的强力拉动,每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济南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增幅都在10%以上,不断掀起假日旅游的高潮。

(2)迎接大批旅游团队,促进了济南经济消费。每年民俗风情旅游节期间,各旅行社也迎来了旅游团队的一个高峰期。广大游客拉动了相关消费,各大星级酒店接待大量海内外旅游团队,入住率居高不下。尤其是海外游客大多对民俗文化情有独钟,浓厚的参与热情和体验乐趣使他们对民俗旅游活动赞不绝口,赞叹在济南度过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年。各大商场、超市人流如潮,营业额远远高于平时。各酒店餐馆生意兴旺,美食节、团圆宴等大受欢迎,餐位常常爆满。健身房、歌舞厅、茶馆、咖啡馆等健身娱乐消费十分火爆。济南消费场所营业收入大幅提高,旅游市场呈现出兴旺繁荣的喜人局面。

(3)引起新闻媒体关注,扩大在海内外的影响力。节前旅游主管部门和行业单位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促销,积极开拓市场,历届民俗风情旅游市场启动早,高峰持续时间长,不断引起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国旅游报、华东旅游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报刊和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济南电视台、电台等电视广播媒体及国际互联网都曾对民俗风情旅游节进行了大规模滚动宣传报道,许多媒体坚持每届采访民俗节,并已形成惯例。有些媒体派出采访团队,对节庆活动全程跟踪报道,及时播报相关新闻。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不断提高了民俗风情旅游节和济南旅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二、济南民俗风情旅游节在旅游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随着民俗风情旅游节逐渐成为泉城特色的春节旅游品牌,如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动起行业单位参与的积极性,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和外来游客不断提高的文化品位和休闲需求,目前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解决。

1、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外延不够,服务性能需要加强

每年民俗风情旅游节集中散布于民间的“老济南”民俗文化精华,以泉城广场为中心开展大型民俗文艺表演,场面红红火火,“大客厅”变成了泉城的“大舞台”。但作为民俗风情旅游节庆这样一个大的旅游产品,民俗展示的范围仅仅局限于一个广场之上就显得比较局促,许多济南民俗商品还没有表现出来,旅游产品在文化深度、展示种类等方面还不够丰富,活动项目的服务功能还不太完善。可以有效利用济南旅游集散中心大量游客汇集分流的独特优势,开辟民俗风情旅游节民俗产品展示会场,划出专门的空间进行济南民风民俗的宣传和手工艺品的制作、展卖,同时开设民俗活动景区(点)的游览专线,为外地来济过年的游客提供方便。另外,在游客较多的景区(点)设立服务咨询站点,对旅游咨询中心和开展民俗活动的景区(点)服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增强他们对济南民风民俗的深入了解,为游客提供相关服务和咨询。

2、部分传统民俗逐渐萎缩,应继续加大发掘和保护力度

随着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民间的宗教、传统习俗、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着改变,许多有学术研究价值的民俗文化由于失去了往日的经济效益而逐渐削弱,有的在我们还未来得及认清其社会价值时就已消失、解体。近几年民俗风情旅游节的举办挽救了不少民俗里的“好东西”,但要做到保留民俗文化的原汁原味,又要使现代旅游理念得到彰显,恰如其分地做到两者互相渗透,不断融合,在操作层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了解民俗发展方向,注重突出民俗特色,合理规划,调查论证,掌握第一手资料,可以借鉴商河鼓子秧歌等优秀民俗文化的开发经验,从全方位多角度对民俗进行综合性开发,比如将商河鼓子秧歌等民俗活动吸收到民俗节的文化表演项目中,又如,强调景区(点)的依托性,继续加大九顶塔民俗风情园等民俗景区的规划建设,为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拓展出活跃的空间舞台。

3、作为民俗旅游特色的一部分,大型旅游项目还需改进

民俗风情旅游节期间的“趵突泉灯会”和“大明湖庙会”是两个“老资格”的旅游特色项目,凭借各种精彩的“老济南”民俗活动创出不俗的佳绩,吸引了大批游客参与。但无论在规模、声势还是在宣传上与北京地坛、白云观庙会、上海城隍庙庙会、南京夫子庙庙会这样的春节旅游品牌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应当加大“庙会”、“灯会”品牌的宣传力度,在对外游客的宣传和产品策划设计方面多下功夫,尽快推出合理成熟的新形象、新包装,积极与业务能力强的旅行社联合,给予更加优惠的门票政策,力争打造出民俗风情旅游节核心旅游项目。另外,千佛山组织的“探险寻宝”活动虽然有创意,可感觉把“大题目”作小了,应当挖掘自身优势,打造济南及周边地区“佛山”品牌,全面展现博大精深的宗教内涵,以大型旅游项目立身才是长久之计。

4、旅游商品的开发有待形成规模,产品的参与互动性不能完全满足游客的需求

游客除了对地方民俗感兴趣以外,购买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也是他们旅游的重要需求之一。济南的民俗商品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乡土气息,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大的发展空间,各种有民俗特色的器具、衣饰、民间食品、民间工艺品等均可以作为商品开发。目前济南民俗旅游商品大多以展示出售为主,游客参与互动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游客对民俗风情旅游的积极性。今后民俗风情旅游节商品展示现场,可以请民间艺人现场教游客制作手工艺品,使游客切身感受到民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注重培养专门的人员对民俗商品进行科学有效开发,在开展民俗活动的景区(点)设立有特色的商品成品和制作过程的展示,通过让游客亲手制作民俗商品这种灵活的促销方式,增加人们的参与性和娱乐性,满足游客求新求奇的心态。

5、民俗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突出,应当完善民俗风情旅游节营销策略

旅游部门和行业单位对每届民俗风情旅游节不断加大促销力度,但往往存在着节前宣传的突击性,还未形成系统的营销策略。特色旅游产品要想在纷争的旅游市场中取得优势,就得在信息传递中把自己的突出特色宣扬给广大旅游者。可以尝试成立专门的专家部门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有效的因素分析。将济南特色的民俗风情活动制成宣传册,在机场、酒店、长途车站、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等场所发放。将济南民俗风情文化做成宣传片,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还可以借助一些展览和博览会将相关的信息展现给大众。组织行业单位多参加国内外举行的旅游说明会和产品促销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旅游博览会和交易会,从不同的侧面对济南民俗旅游进行有效的宣传。

上一篇:关于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发展的探析 下一篇:地方高校模糊综合评价选择模型及其应用研究